日語繪本一《蹦》

女兒出生半年後,我在家裡整理與孕期育兒相關的資料紙片,發現了一張區政府發的單子,說:每個新生兒均可憑母子手冊去家附近的圖書館免費領取繪本。

日本的政府公辦人員很熱情,溫柔地接過手冊核對後,便雙手奉上了一份繪本。用乳白色的純色布袋子裝著,布袋子的外面寫著一行字,原話我忘記了,大意是:從書開始認識世界。裡面一共有兩本書,封面和封底都是硬殼裝的,看起來精緻珍貴。

其中一本便是《蹦》。

日語繪本一《蹦》/「ぴょーん」

我是一個對書興趣濃烈的人。拿到書後,自然十分欣喜,迫不及待地就打開了。看到《蹦》這本書時,我卻感到有些失望。這是日本政府推薦給嬰幼兒的繪本,我知道必定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可看著書裡面簡單的幾個動物,我有點懵:不知該從何講起,這麼簡單的內容實在難以給父母更大的發揮空間;也不知如此簡潔的畫風是否能吸引得了嬰兒的注意。

第一次給女兒讀,她竟然很喜歡,一邊看一邊笑。曾有一段時間,《蹦》成了讓女兒止哭的利器。女兒十個月時,能爬,自己會翻頁,每天都要拿著這本書遞給我,讓我給她讀,一天要讀十幾遍,讀到我崩潰。直到三歲前,《蹦》都是女兒最愛看的書。現在女兒四歲半,自己認識假名,能自己閱讀,依然讀得哈哈笑。

《蹦》神奇不神奇,我體會不到,女兒感受到了!

《蹦》的畫面簡單,是青蛙、貓、狗……等幾個小動物和它們蹦起來的樣子。語言更是極簡到每頁只有一個詞:青蛙、蹦、貓、蹦、狗、蹦……。

內頁如下:

日語繪本一《蹦》/「ぴょーん」

日語繪本一《蹦》/「ぴょーん」

日語繪本一《蹦》/「ぴょーん」

日語繪本一《蹦》/「ぴょーん」

繪本《蹦》於2000年開始發售後,在國內外大受歡迎。相繼在法國、中國、韓國等國外發行翻譯版。累計發行已超過100萬本。在2016年4月26日的NHK節目《asaichi》的《sugo技Q 圖書館活用術》特集中,介紹此書是三歲前必讀繪本名單裡的NO.1。

作者松岡達英於1944年出生。從小喜歡採集昆蟲,經常獨自漫步在新瀉、長岡的野山間,偶爾會在山裡遇到狐狸等野生動物。也喜歡繪畫,看到國外的優秀作品時常會思考畫裡包含的繪畫技巧。愛動腦筋,玩具壞了,會探究為何會壞哪裡壞了。樂於從自然科學中學習,不擅長與人打交道。

小學時,老師曾稱讚松岡達英是天才。進入初高中後,松岡達英逐漸地意識到客觀地繪畫與藝術是不同的。因此,在父母的勸說下,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由於這條路與松岡達英的本性不符,遂辭職,下定決心要走自己擅長的繪畫之路。隨後進入專門學校學習商業設計,成為了一名設計師。1965年進入廣告公司,畫百貨店的廣告畫,同時,也和朋友舉辦藝術海報展。有一次,松岡達英的畫在展會上展出,被出版社看中,便開始從事畫繪本的工作。雖然畫繪本的工作,客戶不多,但能自由地繪畫是十分開心的事。

如果自己沒有“非常厲害”的東西,就無法自由地繪畫。為了探尋自己的世界,松岡達英經常去世界各地旅行。松岡達英想了解的世界是大自然,從小的夢想就是冒險和探險。他以海外探險旅行的經歷為素材,創作了《知識繪本》《奇妙世界的大自然》《熱帶探險圖鑑》《熱帶雨林》等。2000年松岡達英在家鄉長岡成立了藝術工作室,專心致志地進行自然觀察和繪本創作。

《蹦》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松岡達英為了創作恐龍的繪本去美國取材,在歸國途中,飛機突然開始激烈地搖晃,他感到當時的身體就像不由自主地往上蹦一樣。於是,他便聯想到了這本書。

《蹦》能被眾多嬰幼兒喜愛的原因在於:所有的動物都是直面前方。正對著嬰兒的方向,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例如:小猴子在小時候被母親抱在懷裡,並不是只能看到母親的胸,只要稍微能看到一點別的東西,小猴子都會四處張望。因此,猴子媽媽就會教導一些諸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等一些社會規則。漸漸地,小猴子就會離開母親的懷抱,獨自走出去。“看東西與被關注”,是動物進行行為動作的中心。孩子能意識到是自己被關注的,這在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五歲前的孩子能敏感地感覺到自己被關注。

在中國《蹦》發行了50萬本,擁有很多粉絲。在中國的大城市,人們與自然界接觸的機會少,自然教育盛行。很多父母表示:希望能更多地瞭解松岡達英描繪的自然觀察團,能更好地把對自然界的認識傳遞給下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