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八九歲的孩子最討人煩?

用戶1779696533680


八歲,九歲討狗嫌。這話說的一點都不假。因為我們家裡就有一個八歲的小外甥。我這個小外甥一到暑假來我們家的時候,就總會給你招惹一些麻煩。我記得有一天很晚,我下班回來,他悄悄地把我叫到一旁,說,他就你見過人吃狗糧嗎?我一看他那神秘的眼神,就知道他一定又幹壞事了。小外甥跟我說,我把你養的小狗吃的狗糧全吃了。我一看狗的那個盆子裡,果然狗糧都沒了。這小傢伙給我氣的臉都白了,以後只要是他來我把狗糧都藏起來,這個孩子真的是跟狗都掙吃的。

還有一次,我們正在吃排骨,他把自己的排骨給了我家小狗狗。小狗狗吃了幾口,他拿回來又要吃,小狗急得在他身邊團團轉,給我嚇的,真怕我外甥把狗吃過的排骨,他在吃了,我趕緊搶下來。你們說就這樣的孩子是不是淘氣?不過我們也從這個年紀過來的,我想八九歲的孩子正是淘的時候。而且他們這個年紀也正是天不怕地不怕,好奇心特別強,好動手動腳的經理也是常常伴隨著他們。所以說你看到的八九歲孩子不是感覺上淘氣,而是真的淘氣呀!


伊春美食美客


家有女兒正是這個年齡段,感覺確實不如幾年前乖巧。小的時候特別乖,倒不是不哭不鬧,但一說明白道理馬上就聽了。現在可有小主意了,不讓乾的事兒,必須得幹,轉著彎也得達到目的,軟的硬的都不行,最後必須得急眼,再訓一頓,然後眼淚汪汪的,她自己還覺得挺委屈😣

不過經過幾次事情後,作為媽媽我也很有感觸。其實孩子並不是故意不聽話,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比之前有自己的想法了,但這不恰好說明孩子長大了嗎?我覺得這是個好事兒,孩子慢慢地要在父母面前證明自己,證明自己長大了,證明自己有能力了。儘管孩子們實際年齡很小,但他們自己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強了,我覺得我們身為父母,不也是從這個年齡段過來的嗎?如果不給孩子自己經歷事情的機會,一定會阻礙孩子的發展,當然父母還是要為孩子們把握大方向,不要跑偏。在合理範圍內允許孩子犯錯誤、淘氣、據理力爭,不要隨意打壓孩子。



懷舊的洋蔥頭


這裡的煩,主要是和之前相比,沒那麼好控制了。

小孩懂得更多,有時候會反駁你,有時候會不聽指揮,其實這是成長的一種標誌。

家長需要自己做出改變,適應孩子的每個階段,學會和孩子相處!





愛影視看經典


的確是這樣的,因為八九歲的小孩再也不像兩三歲的小孩那麼聽話了,其實是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了,這也是孩子的第一段叛逆期時期。只要加以正確引導小孩還是會聽話的


健哥happy8


我孩子也是8歲,很聽話,學習一直是班裡第一名,我覺得沒怎麼教他啊,只是平時和他聊天很多,放學回家除了作業基本上都是不停跟他聊天,通過聊別人的事情聊別的小孩教育他。


一線教師周福軍


我兒子就是這個年紀,每天雞飛狗跳。主要不是皮的問題。是學習不認真,學習態度不好。還會頂嘴。什麼時候能懂事點就好了。


用戶25544139402


我兒子今年8歲 我覺得還挺聽話的 不算調皮那種 就是吃飯磨蹭寫作業也磨蹭 不搗蛋一般自己喜歡在一旁做做手工 不過前兩天打他了 就因為寫作業磨蹭 把我氣的 朝著他臉上就是兩巴掌 完了 他哭著居然說要去跳樓 當時把我嚇得 又開導他 講一大堆道理 以後還是不要把娃逼太緊了 這孩子啥都知道 也不知道他從哪裡懂的這些!








馨児Xenia


有句老話:“七八歲狗都嫌!”真是說到了媽媽們的心坎裡。

但凡走過這個階段的媽媽都會被這隻小狗氣得暴跳如雷,寢食不安。

而媽媽是這個家最好的平衡點,也是孩子優缺點最大的擴散器。

如果你總是看到孩子不夠成熟的一面,然後忍不住批評和咆哮,那麼你就是在放大和強調他的缺點和不足。

而兒童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也是從周邊的人那裡得到的綜合判斷,你的嗓門有多大,TA的毛病或優點就有多大。

比如我就曾經經歷過這樣的階段:

本來是好好說話,心平氣和的,可是孩子不是根壓不聽,就是屢教不改。

我兒子有段時間常常是一邊寫作業,一邊玩玩玩具。我把玩具拿走,他就不停擺弄橡皮和尺子等文具。

好說歹說都像耳旁風似的,左耳進右耳出,還跟我頂嘴。弄得我整個人火冒三丈。

而且時間就這麼在我眼前耗掉了,一大晚上的時光磨蹭、拖延到要睡覺了,作業還沒動幾個字,還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

能不讓人心煩氣躁嗎?

於是孩子的爸爸只要一聽到我的怒吼,就會從廚房或客廳衝了過來。

他常常不由分說對著孩子就是一頓數落,有時還會拿個蒼蠅拍敲打兩下屁股,弄得兒子哇哇大叫。





二心麻麻


我家也有個8歲崽崽,但還好。就是磨嘰做什麼事都慢慢的,急啊!但我會控制自己脾氣,因為我觀察他每次讓我生氣他都會用雙眼睛偷偷的觀察我,有這種動作肯定有思路所以我一般選擇靜觀和容忍。每次都是他忍不住了就會主動跟我來說,但我仍舊堅持我的觀點和原則,假裝給放寬一點點紀律,到最後還是得完成。總之少罵,少批評,少說話。控制住了自己脾氣就搞定了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