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不如自己的如今個個都比自己過得光鮮?女人的會活與不會活

有讀者留言求助,說同學三十週年聚會因疫情沒舉辦,但吆喝著讓每人發個生活小視頻在群裡,都發了,包括我。發之前沒想那麼多,等大家陸陸續續發出來之後看得多了,慢慢覺得了痛苦。她們一個個活得那麼光鮮,就我沒眼看了。可是當年,不是這樣的,她們都不如我。這些天整夜整夜睡不著,我討厭現在的自己,討厭現在的生活,我被我自己折磨的快要死了,我該怎麼辦?

是啊,當年不如自己的人如今個個兒都比自己過得光鮮,怎麼辦?是又怎麼樣?如今的生活和境況也不是別人強加的啊,是自己在一個又一個路口一次又一次選擇與妥協的疊加,是理所當然的結果啊,正如同她們當下的生活也是她們一次次選擇與努力的疊加一樣。

當年不如自己的如今個個都比自己過得光鮮?女人的會活與不會活

放長假那天,她說,“雲得每天給我個消息!”笑笑,沒答,卻在之後的每個凌晨醒來,半眯了眼濾當天需理會的人和事,就想起她要的每天一個信息,想想,終沒發。發了,她要回,興許正忙,興許正睡,一時半會沒來及回,心裡頭還得惦著,白白添累。

她是我打心眼裡願意敬著寵著的女人。

她嫻雅溫柔,她美麗,她才情,她肯吃苦,她堅韌,她纖弱的身子如山,倚了孩子,倚了父母家族,倚了故友新朋。她那樣美好,她該得著全世界最圓滿最豐潤的幸福。卻沒有。興許是她太好了吧?她慣壞了那個任性的像大孩子似的男人。為她不平,她卻安之若飴,一門心思顧著護著,清早於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下送錢到洗浴城接那混蛋男人回家,她沒掉淚,沒憤怒,她只安靜地走著,走在安靜地晨光裡。什麼樣的熬煎才會讓一個女人在這樣的時候如此安靜?我不敢想,不忍想。

她說,“昨日高二時的一美女同學來看我,嚇了我一大跳,那個憔悴,讓人不忍睹,連脖頸的皮膚都是糙的,一說話那眼淚珠子比我最艱難地時候還掉的快,那時候小姑娘花容月貌,溫柔乖巧,是公主樣的人兒啊,突然就變成一粗俗的中年婦人了,真讓我接受不了,昨夜她走了害我三點多還翻來覆去睡不著。”

她與米亞,十七年不見。

隔了十七年的歲月,她不是初時的她,米亞不是那時候的米亞。  

當年不如自己的如今個個都比自己過得光鮮?女人的會活與不會活

米亞坐在對面,整個人縮成一團兒,生怕佔多了地方似的,半垂著頭,未曾開口,淚如雨。那淚,在深深淺淺的褶子裡跌跌絆絆,半天價流不到嘴邊。兩片唇尖削突出,幾顆灰濛濛的牙齒從唇縫裡扎掙出來,寡陋,猙獰,脖頸間臥幾條褐不褐灰不灰的橫肉……豈一個“慘”字了得?

當年,與她同桌的米亞也是愛哭,嬌滴滴的小姑娘,花瓣兒一樣粉嫩,幾滴子清淚一掛,帶雨梨花楚楚,滿教室男生愁雲慘霧,恨不能生吞了那惹她的人,恨不能委身成塵博她歡顏。米亞是鮮活的花兒,是燦爛的太陽,是皎潔的月亮,是全校男生女生老師職工心甘情願捧著寵著的小天使。

那時候米亞家生活優裕,她爸爸是方圓出了名的大能人,一家子吃穿用度都是當地人見也沒見過的。在大夥還正上學的時候,米亞卻有了正式工作要上班去了,羨慕死了。米亞上班沒多久,就和一個大她14歲的離婚男人愛的死去活來,為這與父母斷絕了關係。卻遇人不淑,男人有錢,無限風光,但就是打她,她出去幹什麼都不放心,幾乎天天鬧,到現在還是這樣。最不妙的是現在這男人失去了鬥志,每天只是打麻將,喝酒,生意也不再做,全家四口人包括前妻生的孩子二十幾歲了還靠米亞微薄的工資養活。

她說,“雲你不知道,班上那些我連名字也想不起來的醜小鴨們現在都活得風光無限啊,我看了米亞帶回來的照片,個頂個派勢,美麗,風情,聽說是事業家庭雙豐收啊。人比人,活不成啊。當年,我和米亞是校園雙嬌,都在文藝隊,崇拜者如雲,兩人各分半壁江山,不知多風光,都是人尖尖上的人啊,如今,米亞竟成那樣子,真正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何況這還不到三十年啊!”

是啊,明明都曾經是身邊人,十七年歲月一隔,際遇興衰,悲歡離合,就都成了故事。

她說,“我如今混得不行,要錢沒錢,要權沒權,卻好歹還有點人樣子,能吃得下,睡得著,笑得出來,比起曾經乖巧溫柔、如花似玉的米亞來,我覺得我該知足了。”

她說她知足了——她原本該得著全世界最圓滿最豐潤的幸福啊!有人說,沒有生機的生命是一片廢墟。那麼她,該就是廢墟上的一枝白樺,經得住風霜雨雪,亦經得起十丈軟紅。不在繁華一樹時候驕矜,也不在愛寵漸衰時候自棄,她總是她自己,或於貧瘠裡默默紮根蓄勢,或於雨露豐沛時努力生長。任人心遷變,世事倒顛,她總是她自己。

太多的女人與她不同。她們大多願意只活了個“情”字。情路漫漫,愛也不容易,不愛也不容易。會活的,給付愛的時候留一分心思愛自己,有這一分心思滋養,日子久了,會長成亭亭白樺,誰不仰望?不會活的,付了全部,丟了自己,到頭來,枉作了舊牆上一灘蚊子血。

她這般的女子,才是我打心深處願意敬著寵著的人,生若浮塵,卻活成白樺亭亭。

當年不如自己的如今個個都比自己過得光鮮?女人的會活與不會活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大語文教學探索及傳統經典閱讀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