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更多行業資訊,請關注後查看歷史消息!

一部協和醫院的歷史就是半部中國醫療史。

2月9日,一則消息引起了全國媒體的沸騰:

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醫界四大天王齊聚武漢!


這是百年來,中國醫學四大主力天團首次會師,可謂王炸出擊。

1月26日,北京協和醫院第一批醫務人員馳援武漢。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協和醫院是攔在病人和死亡面前的最後一道關卡!


在《2018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中,北京協和居首。


協和作為中國的醫界老大,成了防疫戰場的定海神針。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去年11月,在知乎和微博上,協和醫院“掃地僧”的故事火了。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2016年,一個叫小希的年輕人來到協和醫院就診。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主治醫師“林大鼻”,見到症狀大吃一驚:


小希的肺被病菌掏出了各種窟窿,左肺幾乎被掏空了1/3。


但是,卻查不出是何種病菌。


這時林醫生想到了11年前,協和轉來的一個女孩。


她的肺、皮膚和骨頭全都被病菌啃食到潰爛。


她在全國各地的醫院查了5年,甚至被取走了腰椎的一塊骨頭,卻依然沒有結果。


全國的專家都束手無策。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但協和醫院檢驗科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技術員王澎確定,這與馬爾尼菲藍狀菌有關。


這種真菌會蔓延全身,啃食人的內臟、骨髓、大腦及皮膚。


這種病極其罕見,迄今為止,世界上共發現了8例,5例康復,3例死亡。


它就猶如《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一樣,雖然毫不起眼,但是“內功”驚人。


協和醫院流傳一句話:遇到疑難雜症時,“細菌室找王澎”。


聽取了王澎的建議,林醫生找到了正確的治療方法。


小希最後被治好了,成為全世界被治癒的第六個此種病患者。


找到癥結所在的王澎,雖然只是大專畢業,又不在臨床一線,但“修煉”了20年,終於成為“微生物神探”。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王澎


遺憾的是,王澎因為長期工作勞累,最後丟下9歲的女兒,離開了人間。


如今這樣的人才,走一個少一個,是病人最大的不幸。


從這個故事中就可以窺見,協和醫院是藏龍臥虎,“深不可測”。


多年來,從協和醫院走出來的醫學大家,群星璀璨,照亮了中華醫學界。


伍連德(1879—1960),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創始人,華人世界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 伍連德


1910年,東北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權總醫官,創造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例有效控制大型瘟疫的奇蹟。


他讓中國人第一次用口罩預防傳染病。(詳見世界華人週刊此前推送110年前的“鍾南山”:當瘟疫橫掃東北,他挺身而出拯救億萬生命)


張孝騫(1897—1987),內科專家、醫學教育家、中國消化學的奠基人。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 張孝騫


林巧稚(1901—1983),中國婦產科學的開拓者、奠基人。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 林巧稚


黃家駟(1906—1984),中國心胸外科學和生物學工程學的奠基人。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 黃家駟


吳英愷(1910—2003),中國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病流行學的開創人之一。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 吳英愷


吳階平(1917—2011),中國泌尿外科的開拓者及重大貢獻者 。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 吳階平


曾憲九(1914—1985),中國外科專家,主編《醫學百科全書·腹部外科分冊》。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 曾憲九


此外,還有中國兒科先進理念開拓者籍孝誠,中國兒科學奠基人諸福棠,中國變態反應學奠基人葉世泰,中國神經電生理奠基人湯曉芙……


這些協和名醫支撐起了新中國醫療事業的一片新天空。


可以說,一部協和醫院的歷史就是半部中國醫療史。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名醫是怎麼煉成的


協和醫院為什麼這麼牛?這就要從協和醫院的歷史講起了。


1、慈禧和洛克菲洛的捐助


120年前,就是多災多難的庚子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動亂。


為了躲避戰亂,當時在中國傳教的英國倫敦會的一位醫生科克倫逃到北京。


他通過給李蓮英治病,認識並博得了慈禧太后的喜愛。


後來,倫敦會等5個教會,要開辦醫學堂。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慈禧對西醫倒不反感,反而給學堂捐助了一萬兩銀子。


1906年,學堂正式建成。


5個教會,加上慈禧合作辦學,所以學堂的名字就是“Union Medical College”,原意為聯合,中文翻譯為“協和”


1917年9月,由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洛資助巨資,開辦醫預科,附屬醫院就是北京協和醫院。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 小洛克菲勒和董事們在北京協和醫院的合影


2、胡適的遺憾


協和醫學堂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教師。


學校任教的教授都是美國名校的博士。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 老協和教職員工合影


學校想聘中文教師,有人推薦胡適,但這位中西兼通的哲學博士,落選了,最後只能成為校董。


英文外教弗路德,後來去了哥倫比亞大學,併成為了知名的漢學家。


由此可見,協和的師資力量之強。


有最好的教師,也要有最強的學生。


當時協和招生,只在燕京大學學生中,招收頂尖的30多人。


燕京大學,曾是中國最好的大學,後來其校舍被北大接收,其校的文科、理科併入北大,工科併入清華。


可想而知,這30人便是全國精英中的精英。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每個學生都具備堅實的人文基礎和自然學科基礎。


當時協和的英語考試,題目是用英文寫出《桃花源記》。


這不僅要求學生有中文底蘊,更要求英語水平過硬。


可以說,這些學生都是絕頂聰明,博學多才。


但是,即使這樣,最後也只有16人能畢業。


3、林巧稚終生未嫁


為了把協和打造成亞洲最強,協和醫學堂實行殘酷的逐級淘汰制。


所以,學生每天通宵達旦地解剖屍體,刻苦學習。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每個學生臉色蒼白,被戲稱為“協和臉”。


學校組織舞會,讓拼命的學生放鬆一下,結果他們假裝睡覺,然後繼續躲在儲藏間裡學習。


在老協和有一條奇怪的規定,如果女醫生選擇內、外、婦產科這樣的大科,是不允許結婚的。


因為醫院認為女人無法同時照顧好家庭與事業,為了保證她們能在病人身上投入全部精力,便有了這樣的規定。


後來,嚴仁英談到自己的師父林巧稚為何終生未嫁,感慨地說,這是被逼的,並非自願。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 嚴仁英(1913—2017),協和醫院博士, 北大醫院名譽院長,中國圍產保健之母


為了醫學,為了病人,老協和可以犧牲個人的世俗幸福。


想當一名協和的醫生,是何其不易!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艱難前行


協和剛成立之時,中國人對西醫普遍還有質疑。


1929年梁啟超的去世,引起軒然大波,使協和醫院陷入輿論的口誅筆伐之中。


1924年冬,梁啟超總是尿中帶血,病因不明。


協和醫院懷疑是癌,於是給梁啟超做了切除右腎的手術。


可是術後,病並沒有好轉。


於是,他的弟弟梁啟勳在《晨報》發表《病院筆記》一文,表達了對醫生的失望。


梁啟超覺得協和的醫生盡力了,寫了《我的病與協和醫院》一文,為醫生“伸冤”。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 梁啟超用英文所寫的《我的病與協和醫院》第1頁


因為這場風波,中國當時還引發了一場“中醫西醫”的是非之爭。


這場“百年公案”,後來被捕風捉影,炒作成了割左腎而割錯右腎的荒謬版本。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 電影《邪不壓正》中暗示名士被割錯腎的情節


甚至,當時流行罵人的話:“把你送到協和醫院去!”


在人們的誤解中,協和艱難地成長。


1924年,孫中山因為肝病復發,他在人生最後時刻相信、支持協和醫院。


他最後轉入協和醫院,可惜病到晚期,院方已無能為力。


孫中山於1925年3月離開人世,其病例保存在協和醫院。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 3月19日上午10時,協和醫學院禮拜堂舉行的孫中山追思儀式


至今,北京協和醫院還有巨大一筆“財富”,就是400萬冊病例,為全國之冠。


其中包括孫中山、張學良、宋氏三姐妹等名人的病例。


當時,協和幹了一件事情,轟動了整個世界。


1927年,協和醫學院根據在周口店發掘的一塊牙齒化石,判斷出這是中國一個新猿人的種類,並且命名為“北京人”。


兩年以後,“北京人”遺址又發現一個女性頭蓋骨,協和的科學推斷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


後來,陸續發現的5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都保存在協和醫院。


定義“北京人”,足以說明協和在當時學術水平之強。


可惜,因為1941年日軍入侵北京,頭蓋骨化石下落不明。


協和進入校史上的黑暗年代,被迫解散。


戰爭中,沒有一個協和人為日本人當差看病,這堪稱當時的奇蹟。


協和的林可勝組織“中國紅十字會醫療救護總隊”,在抗日的戰場上救死扶傷。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 救護隊在緬甸戰場


協和人在西南重建協和教育,把醫學種子撒在西南偏遠的地方。


直到抗日勝利後,1947年,協和才艱難覆校,流落到四方的教職員工紛紛歸來。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新中國醫學界的中流砥柱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洛克菲洛基金會停止了對協和的贊助。


協和醫院進入了嶄新的歷史階段,開始為中國老百姓行醫治病。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醫學人才極其匱乏。


協和為全國各地的醫學院、醫院培養和輸送了大批醫學人才。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一大批協和人成為新中國醫學界各學科的開創者。


後來,50多名校友成了中國兩院院士。


協和在新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建設和發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971年,基辛格為尼克松訪華做準備,來到北京,隨行的《紐約時報》副社長得了急症。


他被送到協和,經過手術後康復。協和的出色表現讓這位美國人大為讚歎,出院後,他在1971年7月26日《紐約時報》頭版發表文章和照片,介紹其協和就醫的經歷。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期間,一個隨行人員請求查明她是否出生在老協和,並希望知道準確的出生時間。


本來沒報什麼希望,沒想到在協和病案室裡很快找出了,其母親住院時的病案,其中還有她出生時的小腳印。


她驚喜萬分,美方對協和醫院高度讚揚。


這就是協和,百年的積累,嚴謹的態度,才造就今日的輝煌。


2003年,在抗擊“非典”中,協和千餘名醫護人員,開設四個病區,一線救治病人。


為了研製非典疫苗,協和採集了唯一合格的SARS病毒株。


中國最牛醫院——北京協和出征武漢


今天,協和還保持一種職業上的寧靜致遠。


這代表了當今中國醫生的一種精神。


無論世間如何繁華,卻能始終不為名利所動。


面對疫情,他們只能想到責任。


無論環境如何浮躁,唯有醫生要清醒。


因為,他們肩負著一個民族的健康使命。

​住建部推出線上免費職業培訓,2月15日正式上線

官宣:這些考試已正式取消

重磅!專業技術崗位證書,建築節能/綠色建築工程師取證班上線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