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圖系列第一章:知道識易》

嗨,歡迎來到琦琦的樹洞!這是我在今日頭條堅持原創文章第1天(第1篇)。如果你喜歡我的原創文章,請記得為我點贊賦能,謝謝。

(同名“琦琦的樹洞”,可移步訂閱號、簡書關注更多精彩內容哦!)

《道德圖系列第一章:知道識易》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接下來,我會以我的視角來記錄我思、我想、我感。


一、“對的時間,對的人,對的事”

2020年1月末,全民投入“抗擊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自一月末,我回到家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假期。我很幸運,在這段時間,我與《道德經》結緣,與彥彥、孫巖等優秀的老師們一起,參與了《道德經》經典文化的學習。提起《道德經》,它與我而言,一直是深奧與神秘的存在,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但《道德經》造詣之高,剛開始的我就抱著好奇心和敬畏之心一起參與了這一個多月的學習。

慢慢地,我的狀態從剛開始煩躁不安到開始接受這個上天的安排,我相信這是冥冥之中給我機會,從向外到向內,讓我學會沉澱下來。

我很享受這個尋找自我的過程,從一個個漸悟到頓悟,在其中,我感受到了意識的峰值體驗。

二、改變

這次的主題圍繞著“愛自己”展開:更好地認知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敞開真實的自己擁抱世界,並且加倍愛自己。

認識自我其實是一個很殘忍的過程。因為這意味著自我否定,自我批判。但與其欺騙自己,看似光鮮亮麗的活著,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會掉入一個巨坑,不如從現在開始改變。

去年,一個多月裡,我陷入了無盡的迷茫中,方方面面,我有很多的疑惑、不解,我認為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夠全面和準確,我需要幫助。

有句歌詞裡說,“我的未來式由我做主”,但我不知道我的未來在哪裡,為誰做主?

身邊的人在那時沒有人能為我解答。我在想,茫茫宇宙,大千世界,這麼渺小我......和宇宙相比,微塵都算不上啊!我所有意識,所有情緒,我所謂的困惑絕不僅限於我——這個肉體存在,早在幾千年或者更久,或許早已有人痛苦了我的痛苦,迷茫著我的迷茫。

有人會說,我天天忙工作,頭都快忙掉了,哪有心思想一些無病呻吟、虛無縹緲的東西。當然,“麵包”固然很重要,古人云:厚德載物,道和德同時兼備,才能承載更多。不然,財來得快,去得也快。

我相信,一定會有答案,我要去尋找......

《道德圖系列第一章:知道識易》


很幸運,我遇到了人生中很重要的老師和朋友,是他們幫助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從“山重水複”到“柳暗花明”。堅持輸出,是我對老師付出回報的方式,更重要的,與我而言,是整理紛雜的思緒,讓心靜下來,很好的方式之一。

三、終於......進入主題

道是什麼?

道,看不見摸不著,是宇宙的本原和實質,是萬物發展的規律

而這個規律,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環境不斷變化的,真理也是如此。那麼相對而言,我們的認知也要不斷升級,不斷成長,來應對千變萬化的事物。為什麼要提升認知?因為你認知的高度就是認識世界的高度,所以需要我們不斷推翻自己固有認知,在家庭、職場、人際中得到一種平衡的狀態。想到《終身成長》(-卡羅爾·德韋克)這本書中所提到的:打破固定性思維,做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才能更好迎接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

“大道至簡”--道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這麼複雜,而是很簡單,它顯化在在我們身上,我們周圍一切人和事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人或事物的表象。

道是內在的,實際存在的東西;名是外在的,虛無縹緲的東西。

道和名是一體的 ,即規律和表象是一體的,兩者不是對立關係。透過名看到道,透過表象看到本質。但每個人認識事物的本質又不同,所以需要我們打開內心,真正認識自己,處空,不評判萬物。才能收穫你想要的禮物,即符合道、符合規律。

“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 “有”和“無”是對道的外在體現,其背後無形的雙手是道。“有”是確定性的、有形的東西,“無”是不確定性的,難以把握的。

有無是道的不同側面,異名而同體,我是把他們理解為硬幣的正反兩面。

他們是一對孿生兄弟,共生共存,互相轉化,如太極圖: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道德圖系列第一章:知道識易》


想象一下,在日常生活中,當你在和別人發生爭執的時候,兩人爭的面紅耳赤,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依不饒,兩敗俱傷。其實只是每個人從不同立場、不同面觀看,會得到不同的答案罷了。那麼,這意味著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對和錯都是相對的。個人評判可能不一定正確,所以可以不評判,靜觀其變,看其變化、倒向。

“常無,欲觀其妙;常有,欲觀其繳”。心無所欲,看到的世界就是美好的,如果帶著偏私虛妄之心,就會困頓,食無味,寢無眠。所以,保持空的狀態是最好的,去偽存真。

我之前,常常因為生活中的不確定性而煩惱,做的計劃被突然打掉或者沒有完成,心情也敗壞至極,我認為我沒有得到所謂的生活掌控權,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可能只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而完成。轉念一想,如果我守好心中的道,即使被打亂,也能隨時進入狀態,尋道而找到我的初心,時間晚一點沒關係,成長慢一點也,沒有多大關係。

修自己是一輩子的事,不論多久,只要在路上,總能從不同程度看到不一樣的自我。

《道德圖系列第一章:知道識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