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濟南差點渴死,找水的過程讓5個村子有了名字

說故事之前,先說一下這個故事發生的地方:渴馬崖。渴馬崖可是一個傳奇的地方,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這裡有很多人認為是濟南的泉水之源,歷史上多個文獻都這麼記載,曾鞏在《齊州二堂記》中說,有人做實驗,渴馬崖撒一把糠,在趵突泉冒了出來,看來宋朝人也挺有科研精神的。

唐太宗在濟南差點渴死,找水的過程讓5個村子有了名字

後來明代詩人晏璧的一首詩:渴馬崖前水滿川,江心泉進蕊珠圓。濟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獨稱第一泉。

渴馬崖在哪兒呢?具體地址就在濟南市中區黨家鎮渴馬片區,玉符河畔。那麼這個渴馬崖的名字怎麼來的呢?既然都水滿川了,怎麼還能渴著馬呢?

唐太宗在濟南差點渴死,找水的過程讓5個村子有了名字

傳說故事發生在唐王李世民東征的時候,我們就姑且認為唐太宗那時候點背,正好趕上大旱,連濟南的泉水之源都沒水了,大軍口渴難耐,所以這一片山崖就叫渴馬崖;

忽然發現山下有個村子,結果一問,也是沒水,繼續渴,於是這個村子就叫東渴馬村;

繼續西行,又經過一個村子,還是沒水,於是這個村子就叫西渴馬村;

繼續向前,又發現一個村子,趕緊催馬加快腳步,結果村子裡還是沒水,於是這個村子就叫催馬村;

繼續往西,又走一個村子,飢渴難耐,但還是無水做飯,只好炒米為食,於是這個村子就叫炒米店村;

吃完炒米,折向北行,終於在一個村子找到了水,於是就叫飲馬莊村,後來村子分為兩個,大飲馬和小飲馬。也就是現在的濟南西客站片區。

唐太宗在濟南差點渴死,找水的過程讓5個村子有了名字

唐太宗在濟南找水的過程,讓濟南這一路的村子都有了名字,也算是為濟南做了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