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縣:消費扶貧實現群眾“薯願”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鑫 通訊員 蔡麗 胡才順 武競博 左峰

潢川县:消费扶贫实现群众“薯愿”

“紅薯沒法賣,本來春節期間就可以銷售一空,眼瞅著陰曆二月半了,再要沒人買的話,只能爛在家裡了,愁壞人呀!”晏永輝望著家裡堆如山的紅薯焦慮萬分。

晏永輝是潢川縣魏崗鄉程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3口人,2018年脫貧。這兩年,他家種植了5畝優質紅薯,因為不用化肥農藥,新鮮有機,加之一家人淳樸、憨厚的品性,不管是鎮上的居民,還是縣城的飯店,對晏家紅薯都是情有獨鍾。每年產量1萬多斤,紅薯種植這一項就能增收近2萬元,這已成為他家穩定脫貧的重要經濟來源。

今年受疫情影響,紅薯出現了滯銷,眼看著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晏永輝一點辦法也沒有,整天一籌莫展,唉聲嘆氣。像晏永輝這樣紅薯滯銷的農戶全村還有30多戶,其中還有胡長林、餘友海等3戶貧困戶。

駐村扶貧工作隊瞭解這一情況後,第一時間在朋友圈發了助農促銷信息,但是當晚僅僅銷售了1000多斤。全村滯銷的紅薯有20多萬斤,單靠朋友圈銷售這一途徑,“紅薯”怕是等不及了!

潢川县:消费扶贫实现群众“薯愿”

只有商超對接,才解燃眉之急。駐村扶貧工作隊聯繫了商務局。

“拓寬貧困群眾農產品流通和銷售渠道,保證群眾穩定增收,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3月9日上午,該縣商務局局長熊偉放下手中的電話,立即請來了西亞、天福順、建鼎、國宏、東方時代等10幾家線下超市,以及凡鮮生等線上配送平臺負責人。“請大家幫農戶把這批紅薯銷出去,有啥辦法沒!”

“前階段,為了疫情防控,大家捐款捐物不在話下!現在幫助群眾解決困難,也算我一份!”

“什麼價收購,什麼價賣出,提高流通效率!”

“紅薯八毛一斤收,咱們統一7毛賣,咋樣,不是更能促進顧客購買嗎?”

……

很快,這些商超負責人達成統一意見,原價收購,降價售賣,最短時間內完成群眾銷完紅薯的願望。

當天下午,各平臺訂購紅薯就達2萬多斤,他們還與魏崗鄉程寨村簽訂長期訂貨協議,直至幫助把20多萬斤紅薯售完。

晏永輝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俺是貧困戶的時候,大家幫著想辦法脫貧。如今脫了貧,遇到困難,你們又來幫忙,俺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感謝才好!”

疫情防控期間,像晏永輝這樣實現“薯願”群眾在該縣比比皆是。為幫助群眾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該縣及時組織農業農村局、商務局等相關單位,通過各駐村工作隊和駐村第一書記,全面排查農產品銷售情況,將其作為疫情防控期間“菜籃子”供應的重要來源,積極協調鄉鎮和超市、網上平臺建立“點對點”對接關係,優先安排採購銷售。暢通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形成農產品從群眾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田間、倉庫,到居民消費餐桌的全鏈條聯動。

“以消費扶貧帶動疫情期間貧困群眾的穩定增收,既確保他們不會因疫返貧,又保障了城市居民疫情期間的生活必需品供應,同時也調動群眾依靠自身努力實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促進穩定脫貧和產業的持續發展。”該縣縣長蘭恩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