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植樹節!你植樹了嗎?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又是一年芳草綠,祖國大地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花兒開了,小草綠了,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又沐浴著春風來到了。植樹節這個為了綠色和環境所設定的節日,讓我們對大自然又多了一份呵護,對綠樹又多了一份關愛。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組織動員群眾積極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為國際植樹節。提倡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今天是植樹節!你植樹了嗎?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

植樹節是為了保護倡導人民種植樹木,鼓勵人民愛護樹木,提醒人民重視樹木。樹木對於人類的生存,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都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計算:

植下一棵樹,收穫萬點綠

一棵50年樹齡的樹,累計計算,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

吸收有害氣體、防止大氣汙染價值約62,500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

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

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

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

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


今天是植樹節!你植樹了嗎?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從陝西首創的。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據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五十二記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韋孝寬上任後,發現土臺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衝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韋孝寬經過調查瞭解之後,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陝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陝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鍾,十分喜愛,並且廣為種植,現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為西安市的象徵,被確定為市樹。

今天是植樹節!你植樹了嗎?


而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蕪的平原,樹木稀少,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後來經商議,於1932年發行了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 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今天是植樹節!你植樹了嗎?


2009年的植樹節主題是: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2010年的植樹節主題是: 與大樹在一起。

2011年的植樹節主題是: 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

2012年的植樹節主題是: 義務植樹共建綠色和諧家園,植綠護綠共創省示範文明城市。

2013年的植樹節主題是:深入開展造林綠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4年的植樹節主題是:擁抱春天,播種綠色。

2015年的植樹節主題是:美化環境,清新空氣。

2016年的植樹節主題是:許美好願望、獻綠色愛心。

2017年的植樹節主題是:“氣候、人類、社會”

2018年的植樹節主題是:履行植樹義務 共建美麗中國。


正論雜談呼籲讀者朋友們,疫情過後,希望大家能回頭再來過一個植樹節,為祖國母親增添一份新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