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34歲,事業有成,工作中掛斷母親最後的電話,至今悔恨不已

01

前一陣有個街頭採訪節目,讓採訪者報出自己父母和子女的生日。大多數人對父母的生日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知道,但是對於自己子女的身份證號,卻可以直接脫口而出。

這個採訪說明我們平時相對子女,對於父母的關愛還是少了一些。我們把時間分給了工作,分給了愛人,分給了孩子,唯獨對父母,我們實在有些吝嗇。

愛是一種能量,對父母和孩子的愛需要平衡,主動關愛父母,是每個為人子女的責任和義務。

故事:我34歲,事業有成,工作中掛斷母親最後的電話,至今悔恨不已

我們當了父母以後才深刻地體會到養育子女的辛苦和不容易,所以我們更應該儘可能地抽出時間關愛和陪伴父母。

不要等到父母離世後才後悔沒有好好陪伴父母,“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天下最痛苦最後悔的事,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但卻忘了世事無常。

故事:我34歲,事業有成,工作中掛斷母親最後的電話,至今悔恨不已

02

三十四歲的周明宇現在是一名光鮮亮麗的銷售總監,可是從銷售助理到銷售總監他走了十年。

周明宇來自偏遠地區的一個小鄉村,父母都是農民。周明宇是家裡的獨生子,所以全家對周明宇寄予厚望,凡是學習方面的事,周明宇的爸媽都全力支持。他們知道,要想逃離這個貧窮的鄉村,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周明宇很聽話也很勤奮,不僅考上了大學,還是一個比較好的大學。周明宇作為全村唯一的大學生,給自己爸媽爭了不少光。

周明宇父母更是又打了幾份工全力支持周明宇上大學。周明宇不想父母太辛苦,告訴他們,他讀書期間也可以打工賺錢。但是被父母嚴厲否決了,跟周明宇說上大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不是賺錢。

周明宇那個時候很心疼父母也很感激,發誓將來一定要把父母接到大城市裡享福。周明宇大學很努力,平時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自習室。

故事:我34歲,事業有成,工作中掛斷母親最後的電話,至今悔恨不已

03

周明宇畢業以後想憑自己的文憑找到一個好工作,可是他的專業很小眾,沒辦法,他只好從銷售開始做起。

工作三年後,周明宇經人介紹認識了本市姑娘王月。王月長得一般,學歷也不高,唯一就是家裡條件還不錯。她一眼就看上了高大俊朗的周明宇。

周明宇知道現在的姑娘結婚的標配就是男方有房,他也知道憑自己的收入想在這個城市買套房子有多難。雖然他沒太相中王月,但是王月家裡能提供房子,周明宇妥協了。半年後,兩個人辦了婚禮。

故事:我34歲,事業有成,工作中掛斷母親最後的電話,至今悔恨不已

周明宇很想把爹媽從鄉下接到城裡來享福,但是他知道這個房子不是他的,他住可以,他父母來王月可能不贊成。果然,周明宇只是暗示了一下,就被王月一口否決。

沒辦法,周明宇只想憑著自己的努力在這個城市買房,然後把父母接來。周明宇一直奮鬥著,很少有時間回鄉下看父母,有的時候過年還被王月要求跟她父母一起過。

故事:我34歲,事業有成,工作中掛斷母親最後的電話,至今悔恨不已

04

有一次,周明宇趁十一放假,回了家,看到父母的皺紋和白髮,很是心酸。當時媽媽一個勁地咳嗽。周明宇問怎麼回事,媽媽說只不過是感冒而已,沒什麼大事。周明宇也沒太在意,可就是這次的不在意,讓周明宇將來後悔不已。

三個月後,周明宇接到媽媽的電話,因為當時正在開會,周明宇就直接掛斷了,想著等下班以後再回電話。而下班以後周明宇忙著送孩子去補習班,把回電話的事忘記了。

等周明宇想到回電話的時候都是好幾天以後了,那個時候他才知道了一個非常壞的消息,那就是媽媽已經肺癌晚期,也就這幾天了。周明宇嚇傻了,不顧一切地買票往家裡趕。

故事:我34歲,事業有成,工作中掛斷母親最後的電話,至今悔恨不已

在路上,他心裡慌張極了,手不停地抖。他回想了這十幾年他做的一切,他忙著升職,忙著娶妻,忙著培養孩子,唯獨把父母忘記了,就連媽媽的電話都忘記回。

他以為媽媽找他不過是一些小事,無非就是多吃點多穿點,可是他沒想到那個電話會是媽媽最後的一個電話,他以後再也聽不到媽媽的嘮叨了。

讓他更自責的是他十一回家已經發現媽媽咳嗽了,可是他居然沒當回事。如果他能堅持帶父母去醫院檢查,也不至於發展到癌症晚期。

故事:我34歲,事業有成,工作中掛斷母親最後的電話,至今悔恨不已

05

周明宇趕到媽媽的病床前,看著媽媽骨瘦如柴的身體,心疼地眼淚直往下掉,邊哭邊哽咽道:“媽,是我不好,是我平時太疏忽關心你們了,都怪我。”

媽媽用盡渾身力氣擺了擺手,微笑了一下,那意思不怪他。

周明宇媽媽在周明宇趕到的當晚就離去了,爸爸告訴周明宇,媽媽努力撐著一口氣就為了最後見他一面。

此時此刻,周明宇心裡除了愧疚就是自責,他後悔沒早點接媽媽去城市享福,他也明白了到底什麼對他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料理好媽媽的事情以後,周明宇毫不猶豫地把爸爸接到了城裡。他想用餘生好好對待父親,不再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故事:我34歲,事業有成,工作中掛斷母親最後的電話,至今悔恨不已

06

這個故事很感人也很遺憾,但卻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寫照。好像自從我們長大了獨立了以後,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比父母重要,都排在了父母的前面。

我們全心全意照顧孩子,可是忘了父母也一樣需要我們關愛。或許有人會說我們精力有限,中年人的生活就是這麼忙碌。可是再忙碌也抽時間給父母打個電話,慰問一下,少參加一個飯局,去跟父母吃個飯。

父母理解孩子們工作忙,不忍心打擾,那是父母懂事,但是我們作為子女的不該不懂事。

故事:我34歲,事業有成,工作中掛斷母親最後的電話,至今悔恨不已

父母最需要的不是我們賺多少錢給他們,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我們平時的關愛和陪伴,多聊聊天,多吃吃飯,多在一起聊聊互相的日常。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平衡好對父母和子女的愛,好好善待父母,從長遠看,也是善待我們自己,因為我們自己也會有老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