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大千教育:15歲女孩不想上學,孩子不適應校園生活怎麼辦?

家長諮詢:

濟南大千教育:15歲女孩不想上學,孩子不適應校園生活怎麼辦?

我女兒今年15歲,高一寄宿生。因為考上不是她理想的中學,從一開學以來心理就有牴觸。現在開始討厭學校、討厭老師、討厭同學,一到週末就吵著要回家,不想上學,以致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家長說她幾句她就又哭又鬧,做為家長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


濟南大千教育專家:

從你的描述來看,你女兒的心理發展過程分四個遞進層次。

一是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是指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你女兒或因眼高手低沒有紮實學習,或因考試焦慮發揮失常,或因感覺良好沒有達到預期等,從而自我效能感低“沒能考上理想中學”,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期望值高、遇事理智處理、樂於迎接應急情況的挑戰、能夠控制自暴自棄的想法——需要時能發揮智慧和技能,從而“心想事成”。

二是自我功能失調。

“自我”好比人心理的一個器官,負責調動當下資源去滿足自我的需要。好比人體中肺的功能,現實世界中只有空氣,而人體需要的是氧氣,所以肺把空氣儲藏起來,然後選擇了可以滿足人體需要的氧氣分子,然後被肺裡面的毛細血管吸收。遺憾的是,你女兒選擇的是“開學牴觸,討厭學校”。

濟南大千教育:15歲女孩不想上學,孩子不適應校園生活怎麼辦?

三是或屬外控者。內控者相信自己能發揮作用,能夠對事情的發展與結果進行控制,即使可能失敗也有信心重來,面對困難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自身工作學習的的投入,其態度與行為方式符合社會期待;而外控者,則看不到個人努力與行為結果的積極關係,面對失敗與困難,往往把責任推卸給外部因素,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傾向於以無助、被動的方式面對現實生活,例如你女兒“吵著回家,不想上學”。

四是行為退行。退行是人的心理防禦機制,是指在經受挫折或面臨焦慮、應激等狀態時,放棄已經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階段的否認、投射和分裂等某種行為方式(如說她幾句就哭鬧),來滿足自己的某些慾望(如逃避上學壓力)。在你女兒看來,她把自己退行成一個“嬰兒”,就不用承擔中考不理想的後果,就不需要去適應不理想的中學環境了,這當然是一種不成熟的心理狀態。


濟南大千教育:15歲女孩不想上學,孩子不適應校園生活怎麼辦?


那家長如何做呢?建議是張弛結合、循序漸進,具體從四方面來說:

第一足夠包容。家長需要精心營造一個無條件的愛、有安全感、像一個溫暖“子宮”的氛圍,讓孩子自然、自由地釋放在中考失敗的失落、後悔的情緒,以及對不理想中學的牴觸、厭惡情緒,對學習的畏難、恐懼情緒。

第二修復自我。家長可以帶女兒見見她認可的身邊成功人士,聽聽他們的成長曆程,感受一個人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而要經歷煎熬;或看看勵志電影與書籍也行。

第三適應訓練。多帶女兒參加人際交往、環境適應等活動,如公益、旅遊、運動、走親訪友、短期培訓等,切忌長時間一個人在家自我封閉。

第四鼓勵迴歸。在耐心陪伴、科學引導的前提下,如果女兒的自我認知、人際溝通、社會適應、學習態度、自信心等都均有大幅度提升,那就嘗試讓她繼續上學,當然也可能是斷斷續續上學、轉學、休學、遊學等。

以上建議如果難以把握,或自行實施一個月沒有效果,那麼就不妨尋求專業人員輔導,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濟南大千教育

濟南大千教育經國家各級政府部門聯合審批、監管下的問題青少年教育學校,是一所專門接受家長和政府委託,對青少年在個體成長中所暴露的不良行為習慣及心理癥結如:

上網成癮、逆反出走、與父母老師溝通困難,性格孤僻、自卑、自閉、厭學、貪玩、早戀、吸菸、喝酒、打架鬥毆、暴力傾向、混跡社會、奢侈消費等問題進行”心理輔導、思想教育、行為矯正、素質培養和文化補習等”矯正與輔導的成長教育學校。

我們的老師已經累計幫助2000名孩子完成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