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作戰時連弓弩都無法射穿盔甲 為何交戰的時候要先放箭

古代作戰時連弓弩都無法射穿盔甲 為何交戰的時候要先放箭

看過歷史劇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名場面,只要一開戰,衝在前面的一定是小兵,然後雙方拿著弓箭開始攻擊對方。古代士兵的鎧甲都十分堅硬,連弓弩都無法將其穿透,那麼放箭管用嗎?

古代作戰時連弓弩都無法射穿盔甲 為何交戰的時候要先放箭


古代的戰爭,弓箭是戰場上必不可少的武器,弓箭分很多種,有重型弓弩,是多人配合下使用的武器,基本上是固定在一個地方,跟架子弓差不多,機動性比較差,但威力很大,射程更遠。還有就是威力比較小一點的單人作戰弓弩,一般有效殺傷距離在20米到50米左右。


古代作戰時連弓弩都無法射穿盔甲 為何交戰的時候要先放箭


在有效射程內,雖然無法穿透盔甲,但是普通士兵所穿的鎧甲還是會有所損傷的,對於一些重型鎧甲,普通的箭弩是無法穿透的。所以理論上不存在穿不透的盔甲,只是沒有在有效射程範圍內。古代作戰時連弓弩都無法射穿盔甲 為何交戰的時候要先放箭


古代作戰時連弓弩都無法射穿盔甲 為何交戰的時候要先放箭


弓箭的發展也伴隨著古代盔甲的發展,秦漢時期,匈奴和漢人的作戰,當時匈奴人的弓箭是無法穿透漢軍騎兵的鐵甲的,但是卻可以射傷缺乏護甲的戰馬。但是大部分普通士兵所戴的盔甲是很容易被穿透。由於材料方面的限制,漢到晉朝,這一段時間,弓箭基本上都是由一層竹條構成,殺傷力也並不強。


古代作戰時連弓弩都無法射穿盔甲 為何交戰的時候要先放箭


南北朝時期,盔甲又進一步得到了發展,有了更全面的戰馬護甲和騎兵護甲,但與此同時,也大大的降低了騎兵的機動性。不過歷朝歷代,有全身重甲的人不多,普通士兵還是無法躲過,弓弩在有效射程範圍內的殺傷。

古代作戰時連弓弩都無法射穿盔甲 為何交戰的時候要先放箭

到了經濟發達的宋朝,軍隊裝備得到了升級,軍隊大批量裝備了複合型盔甲,防禦能力大大提高,與此同時,弓箭的威力也越來越強,從最開始箭頭由石頭到青銅再到鐵器,箭頭越來越硬,越來越鋒利,穿透力也更強。所以除了重裝備的一些特殊鎧甲。大部分的盔甲是可以造成傷害的。

古代作戰時連弓弩都無法射穿盔甲 為何交戰的時候要先放箭

古代兩軍對陣,普通的弓弩是無法對一些特殊材料的盔甲起作用,但是由於造價過高,並不能在軍隊中普及,有好的裝備都是裝備在精銳部隊,普通士兵想要抵擋箭矢,只能用盾。

古代作戰時連弓弩都無法射穿盔甲 為何交戰的時候要先放箭

因為他們身上穿的有可能是牛皮或者藤甲,或者沒有,根本無法抵擋,所以很容易受傷,醫療條件差的古代,受傷就意味著很快失去戰鬥力 甚至丟掉小命。所以現放弓箭可以有效的抵禦這類士兵的進攻,大大提升作戰的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