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關於疫情中小人物的故事可以作為作文素材?


長期以來,我們的中小學作文教學,一直受到“假空虛蒙忽”等飽詬。這主要是由於缺乏,求真務實的創作態度!當然,與學生活動、閱讀範圍小而又要寫出較多數量作文也有很大的關聯。如此一來,可供學生們寫作的素材自然也就相形“見掘見肘”。

文章,無論是記敘、抒情,還是議論,其本質都是對現實的反映。本次“疫情”,就有許多波瀾壯闊的宏大篇章可寫,同時也有無數可歌可泣的微觀動人場面能作,如:因勞累而稍作休息便站著靠牆而睡著的“小護士”,有患者因焦慮、憋促甚絕望而遭“刁難”的醫護人員,有不能送親人最後一程而只能朝家鄉方向鞠躬、傷痛的“逆行者”……這些又何止是隻供寫作的絕佳素材?


實話誠言


目前,我們是靠社區管理。你可以寫一寫我們社區的志願者呀。我就是一名志願者,你可以聽聽我的故事,或許對你有所幫助。在2月的時候,我去參加了我們這一片區疫情防控的志願者。在我來的時候,這裡已經有好多志願者了。有大學生,黨員,當過兵的,還有一對兒攜手來的夫妻。由於我剛去,他們就帶領我熟悉一下,領著我去給一戶人家解除隔離,在途中,也有一名大學生,剛剛認識,免不了刨根問底,竟然發現他是我的小學同學。好久不聯繫的同學沒想到在當志願者的時候重新見面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被隔離14的一位九十的老奶奶。隔離期間,我們去了她家,慰問一下,看看是否需要置辦一些生活用品,她跟我們說著說著就快哭了,她說老伴兒如今住院,可能這就是最後一面了。她說,我也不是不想隔離,非要往出跑。當時,聽著她哽咽的聲音,心裡真不是滋味。疫情期間,我們更要愛和珍惜。之後,我們就開始進行入戶排查了,確保長期居住的居民登記身份信息。為了做到沒有落下的,共進行了3次排查。在疫情形勢不那麼嚴峻後,開始給每一個人都辦了出行證。不過,這“證”也不是好拿的,哈哈。必須是你本人前來,帶著身份證,且在之前登錄過信息,我們可是會核實的喲!為的就是嚴防外面的人混入本小區。最近,我們也開始上網課了,我也抽時間去看看,今天早上去的時候,我們片區主任還在聽浙大的講話呢!說真的,我感觸蠻大的,這裡也僅僅是一群普通人,甚至在怕我們登記的時候,有人不配合,他們說,去的時候帶上一位男士。要是他們態度不好,告訴我們,我找他們。這裡,像是一個大家庭,很暖心。在這裡,同樣也認識了很多朋友。感謝大家地聆聽!


談談生活裡那點兒事兒


看以下兩個方面:

一.常見的觀點如何寫出層次感和邏輯,包括如何獲取對應的分論點和素材

觀點:在社會和個人的矛盾中,我們要在保證社會的需求情況下發展個體。

定義:社會和個人的矛盾是什麼: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利益存在衝突,必須要一方做出犧牲才能保證另一方利益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取捨。

標準:如何評判怎麼做(犧牲自我還是保全自我枉顧社會)是更好的:物質意義、精神意義等等;

分論點一:個人獨立於社會而又依附於社會,社會利益的損失會反過來影響個體:以疫情為例,如果所有人都不自我隔離,那麼我患病的幾率也會大幅提升,反而影響自我利益;

分論點二:個人對社會有獨立的權利,也有服務和工作的義務,拋開義務談權利都是耍流氓:個人的發展機會依託於社會的良好分工,在特殊時期更加需要踐行自己的義務;

分論點三:精神激勵是社會和個人發展的強心劑:人和社會的發展都需要榜樣作用,榜樣能顯著提升社會效率,學習榜樣也更能保證個人獨立。

總結: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需要在做好分內之事(完成義務)的前提下,積極為社會做貢獻。在保證社會穩定的情況下,追求個人精神上和能力上的獨立。

這大概是我花了十幾分鍾簡單列了的一個提綱,是不是最合適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要學習方法:如何從疫情中歸納觀點,整合材料。

下面就這個觀點我們來整合下材料:

分論點一:材料要說明兩件事情:

A. 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B. 社會利益損失會影響個體,社會的提升有利於個體。

對於A: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從小到大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和別人在一起(通用常識,只需要說明白,不需展開)

對於B:

正面:小湯山、火神山醫院的快速建立,是社會提升帶給個體的價值;

反面:杭州一公司疫情期間開會,30人傳染11人,這是先公司利益後社會利益下,反而大幅度影響個體利益。

分論點二:材料要說明三件事情:權利是什麼?義務是什麼?這兩個能不能分割?

權利:在受限條件下享受社會資源、發展個體等等:疫情下可以說,無論什麼情況,國家都會供給生活資源和發展資源。哪怕隔離了,也有有社會的幫助協助完成個人需求。

義務:維護社會的本質需求是我們的義務(如自我隔離保證疫情不擴散),各地鄉鎮村幹部積極主動防控疫情。

權利和義務不分家:

分論點三:這是很常見的觀點了,可以參考的素材很多:1.國士無雙:鍾南山;2. 最美的逆行者:封城後支援武漢的醫生護士等等。3. 心繫武漢:韓紅基金,全面支援災區。

對於這個分論點,觀點很簡單很直接,如果想出彩,在於表達。

這裡舉幾個方向供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指正:

A. 強調對比。以前總覺得超級英雄很遠,但離家一公里的醫院有醫護人員自願支援武漢的時候,我發現英雄好近;以前總覺得超級英雄很少,但現在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超過XX名,發現英雄很多。

B. 強調變化。在非典時候被保護的他們,現在終於承擔起了保護我們的職責。而我也相信,如果下一次出現,我們這一代也能扛起這份責任。終我一生或許做不了李蘭娟懸壺濟世,成不了鍾南山國士無雙,但我能做一個危難中的逆行者,竭力則無悔,盡心則不愧。

在特定的事件發生之後,一定會有英雄,有故事,有成長,有收穫,有哭,也有笑。

記住這些英雄故事教訓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從這個故事裡你學到了什麼。而語文,能讓你把學到的東西,表達出來。

二.常見的素材如何提煉出精彩的論點

疫情的素材隨著新聞播報變得家喻戶曉,那麼從熟知的觀點中挖掘觀點就非常重要。

首先,我們對素材要有統籌的觀念,比如上文提到的支援醫護人員、鍾南山、募捐基金等都是屬於犧牲小我成就大愛的類別,那麼我們積累3-4例即可。

說到底,素材是跟著觀點走的,同質化的素材和單一的觀點容易使文章變得扁平。

因此更重要的是,積累不同類型的素材,避免同質化,以應對不同角度的考題。

下面列舉了不同側面以作參考:

(1)謠言的傳播

(2)言論的邊界

(3)知情權的尺度

在此,我們不做價值評價,只探討思考的方向。

下面以側面1“謠言的傳播“為例試做分析

從疫情一開始,我們就經歷了無數謠言,如: sars病毒捲土重來,吃vc/抗生素/燻醋等措施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鍾南山央視直播等等。

我們如何挖掘出這種簡單素材中的深層觀點?

不妨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

A歸納特徵:近期的謠言是否有相似之處?從時間維度看有無變化?

思路:大致瀏覽闢謠時間線,我們就可以發現謠言經歷了以下階段:謠傳sars來襲-謠傳預防或治療新冠病毒的妙招-同時,謠傳不實的疫情患者分佈。

追問:為什麼每個階段謠言的側重點不一樣?

思路:我們的心理隨著疫情也經過了不同階段:不知道病原體是什麼/也不知道嚴重性/因為無知而恐慌-公佈疫情後發現很嚴重/渴望自救/害怕被傳染-起初疫情人數還未統計完善/感覺身邊都是隱患

追問:這樣的心態和謠言有何聯繫?

思路:謠言迎合了我們對未知的慌亂、對死亡的恐懼和求生的慾望,它通過把我們潛意識中最深刻的情緒進行放大而壯大自己。

追問:如何遏止謠言?

思路:順著上一問的思路走,我們面對的敵人不是謠言,而是自己——謠言誕生的土壤是我們的軟弱和動搖。

B反觀背景:如今的社會環境有何不同?是否促進/遏制謠言的產生?

思路:疫情的發展給群體帶來恐慌,這種慌張的情緒促進了謠言的產生。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也加速了謠言的傳播。

追問:如何促進?

思路:這個“如何”可以落點在個體和群體的區別上,個體在轉發謠言的時候,隨著轉發和傳染的還有情緒,這種負面情緒感染下的群體往往會陷入狂熱的非理性狀態。

追問:互聯網是否就是謠言的源頭?

思路:謠言產生於人心,而互聯網的所有作用不過是催化和放大。工具本無錯。

C橫向對比:平時是否也存在謠言的傳播?和如今有何不同?有何相同?

思路:平時當然有謠言。不同在於範圍更大,信者更眾。相同在於其或多或少迎合了受眾的情緒需求或者利益需求。

追問:不同之處分別是什麼造成的?

思路:不同的成因可以參考AB兩問,不贅述。

追問;除了上文的主觀成因,有無客觀因素?

思路:不論在互聯網還是之前的時代,信息的傳播一定會伴隨著失真。首先,事情發生之後再無“客觀”,因為每個人觀測的角度和工具不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儘量客觀。其次,在傳播過程中,必然伴隨著信息的簡化,簡化意味著選擇性的表達,也很容易帶來誤解。再次,隨著信息經手環節的增多,誤差會逐漸擴大。

D群體分類:不同人群面對謠言的態度有何不同?

(作為思考題,大家可以試著進行拓展)





花開的聲音8241


首先,在作文寫作中去關注小人物,這本身就是寫作思路的一種創新。可謂獨闢蹊徑,非常值得讚賞!

縱觀四五十年前的很多文學創作,往往更加關注“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在文學創作中喜歡去塑造那些各方面都十分“完美”的人物形象,以期達到更好的效果。然而,過猶不及,物極必反。“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在文學作品中、影視作品中比比皆是,但現實生活中卻未必常見!所以,更多人開始關注小人物,因為,通過小人物的塑造更加可以做到“管中窺豹”。另外,作為普通人,大多數時候接觸到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事,平凡的人。從這些平凡中去發現“不凡”才是真正的人間“真諦”!

疫情中的小人物其實有很多,身邊的親人,路上的環衛工人,終日奔波勞累的快遞員和外賣小哥,醫院的醫護人員......可謂不勝枚舉。

然而,要想成功塑造出這些“小人物”的形象,首先需要“體驗生活”,只有真正走進這些“小人物”,仔細觀察他們的生活,你才能從中發現可以用到寫作中的素材。否則,只會閉門造車、憑空想象,這樣塑造的出的“小人物”必然是刻板的,大眾的,也未必是真實的。最終,也就失去了通過“小人物”來展現某種精神的追求。

第二、要做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推己及人”“化己為人”。可以把自己想想成所要塑造的“小人物”,設身處地地站在他們的立場和角度去思考問題,去看到他們眼中看到的世間萬物,去想到他們心中的人情冷暖。把自己當成了他們,那麼,他們的一切感受你便也能感同身受。就彷彿自己已經變成了想要塑造的那個人物。你會因他的喜悅而高興,因他的難過而傷心......

最後,還可以通過借鑑其他塑造小人物作品中的寫作手法,使自己的創作水平更上一層樓。


中小學作文秘籍


四川什邡有個農村大樹哥,在疫情爆發初期,帶領一家人和附近村民積極為武漢捐贈新鮮蔬菜15萬斤,並通過網上直播尋找運輸車輛和司機,聯繫武漢對點交接等事宜;並號召有愛心的人士積極參與。當一線醫護人員防護服短缺時,他又聯繫廠家用直播的錢買了防護服運送到湖北。他的義舉感動了無數人,全國各地的網友紛紛加入獻愛心行列。





絲雨4309


既然是寫小人物的故事,那麼選材的重點就在於一個小字,突出小,那就不要去寫大英雄了,鍾南山這些專家固然可敬,但畢竟離我們很遙遠。小人物應該就在我們身邊,最最平凡的人。志願者,小護士,路口幫忙量體溫,做登記的,小區門口的保安,自願隔離的接觸者,出院後自願捐血漿的治癒者,還有願意捐出遺體讓醫生解剖幫醫務人員早日研究疫苗的,負責清理病人廢棄物的人,等等,他們都默默無聞,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看不見他們的樣子,可是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只要用心看,用心感受,我們身邊永遠不缺小人物式的英雄!



九日如月


只要是對疫情做出自己貢獻的人都值得點贊[贊]。

在這次疫情中,有在一線衝鋒陷陣的醫護人員,有為他們保駕護航的後勤工作人員,有不顧個人安危勇於承擔責任的志願者,還有為廣大居民提供生活保障的社區工作者等等。他們都是這座城市的英雄!





悟所不能s


1.眾所周知的鐘南山院士,有家國情懷,社會擔當

2.醫務工作者,甘於奉獻,職業素養,工作使命感,舍小家顧大家!

3.默默無聞為抗疫在一線的建設者與服務工作人員,比如火雷神山醫院建設者,送餐員,執勤人員,交通,電力,安保等有社會責任感的群體

4.各公益個人及企業,共同為抗疫情的團結精神,全國人民心連心,獻愛心,


米粒短視頻


疫情作文選用小人物當然有可能會出彩,但過於細小的人物事例也會缺少真實性。

要想在大流作文中搏得彩頭,應該學會用發散思維來寫作和尋找事例。


空論


疫情一起人不安,

舉國上下齊心擔。

封城封路斷系連,

逐步清零續榮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