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趕上疫情怎麼去祭祀?

範思哲帶著柚子去旅行


在疫情還沒徹底解除的情況下,還是不要急於出去祭祀,不要去人多扎堆的地方,祭祀己故去的親人的習俗和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這個非常時期還是在家為好,在心靈上紀念親人,我想在天堂裡的親人是一定會理解的。



胡琳2489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祀祖先、寄託哀思的節日,也是人們踏青遊玩,享受大自然春天樂趣的節日。故此,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一般清明節在仲春至暮春之間。

今年的清明節即將來臨,因為新冠疫情的發展,在這特殊的時期,很多地方取消了清明節祭祀活動,禁止大型節日聚集活動,阻止疫情的傳播,有利於早日戰勝這次“瘟神”,使人們早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記得已往在農村清明節時,對於遠方去不了的祖先清明祭祀時,有兩種方法:①.全家人在家裡做幾個菜放在大桌上,擺放幾杯白酒,燒三炷香,一家人圍著桌子前面磕幾個頭,燒一點冥紙即可。②從家裡抽一兩個人到村莊外面十字路口,畫一個圓圈留一個出口,把冥紙放在圓圈裡燒完即可。

在這個特殊時期,全國上下都在打贏這次新冠戰役,許多地方出臺了禁止清明祭祀活動。不妨用是兩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實用,但是,出門要戴口罩,避免人員聚集,錯開交鋒期,回來要洗手。僅供參考。

( 2020,3,14 佬味 文 )




佬味873


清明節即將到來,多個新冠疫情逐漸好轉的地方已通過預約、限流、代祭等方式,減少人員聚集。

暫停祭掃服務

天津率先在3月初宣佈,為避免人員扎堆聚集,減少交叉感染,殯儀館、公墓、公益性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在今年清明節期間暫停祭掃服務,以及組織集體共祭、骨灰撒放、植樹區骨灰安葬等群體性活動。

廣東、北京、無錫等多個省市陸續發佈通知,暫停現場祭掃與群體性活動。其中,北京市3月13日表示,將暫停群體性聚集性祭掃活動,並嚴格實行預約分時祭掃,沒有預約的不安排祭掃。據瞭解,該市的骨灰海撒服務也將推遲到疫情結束後才舉行。

限制聚集性活動

廣東省則具體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安排祭掃活動,疫情防控風險較高的,暫停祭掃服務;具備條件且防控措施落實到位的,可提供限制性祭掃服務。

遼寧鞍山還要求殯儀館、公墓、散墳集中安葬區等祭掃場所實行封閉管理措施,各殯儀館不得開展遺體告別、守靈等聚集性活動。此外,每戶每次進入墓園時,人數不能超過3人。

網上祭掃

多個地方提供公墓網上祭掃等替代性服務。

為進一步深化殯葬智能化服務發展,持續推進殯葬移風易俗,方便百姓祭祀服務需求,長春市殯葬服務中心於3月12日推出微信遠程服務平臺,為春城百姓提供足不出戶便可祭拜、追思先人的便捷途徑。

目前,各公眾號已開通寄存繳費、政策諮詢、“微祭奠”網上祭祀等服務,同步提供辦事流程、收費標準、墓地銷售、聯繫方式等信息,為市民提供便捷環保祭掃方式的同時,倡導市民向文明祭掃。

代客祭掃

廣東汕頭和江蘇無錫宣佈,公墓機構將為每個墓穴敬獻菊花。北京民眾也可以通過祭掃預約服務系統,申請公墓免費提供獻花和擦拭墓碑等服務。

“代客祭掃”服務,工作人員以一對一服務的方式完成百姓對逝去親人的祭奠追思,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移動設備查看祭掃活動情況,從而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我是青鳥


清明節趕上疫情怎麼掃墓?這個問題應當這樣去做,首先要明白掃墓是要表達對死者的懷念、哀思之情。如果是高風險區,那就最好在家裡祭祀,畢竟死者假如知道這麼高危的疫情,也不會讓活者冒著生命危險給他們掃墓,況且對親人的想念、尊重在心裡,只要心裡有親人何必在乎一些陳規呢!心裡沒有去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是低風險去,實在要去可以錯峰,避免聚集,一定戴上口罩,搞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人員聚集,別點火,注意森林防火,能別去就儘量別去。








知名看淡


首先清明節是否會趕上疫情?去年除夕夜我已在網上公佈了我的預測結果:“待到三月清明節,還我河山錦繡嬌”。現在距清明節還有二十天,據我所知,現在很多省份的在疫人數已經清零,而且已正常復工。就目前的大好形勢來看,到清明節那天我的預測至少應該有九成準確吧!所以清明節趕上疫情的應該是極個別地區,這些地區毫無疑問要按照國家現行的條例措施來執行,嚴格控制人口流動狀況,清明節在家中燒紙祭祖就可以了,等疫情徹底結束後再出去祭祖也不遲呀!

而對於疫情已經徹底結束的地區,我認為應該讓人們自由祭祀,以慰先祖之靈。同時能讓在家憋久了的國人出來吸吸新鮮空氣,上山賞心悅目,放眼祖國的美好河山!同時也能讓有良知的中國人在祭祀祖先之時,能給在這場戰“疫”中犧性的戰士們默默祈禱:一路走好!中國人民永遠懷念您!


覃南朝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古已有之。

在今年“疫情”特殊的時期,掃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戴口罩,與別人保持一米的距離,還可以戴一些祈福香袋和銅葫蘆之類的保平安。

對於那些疫情嚴重不能去墓地掃墓祭奠的地區,建議更換時間或者在疫情得到完全控制時再去前往。

現如今都提倡文明生態祭掃,以鮮花、植樹祭祀和社會集體公祭等現代祭祀方式祭祀先人。

例如:

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以及清掃墓碑、頌讀祭文等方式寄託哀思;

誦一次家規,重溫一次先輩美德,傳承和弘揚優良家風。等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最後一個,就是尊重他人健康,愛護環境。擯棄焚燒紙錢、冥物等祭奠方式,不在街道、小區、公園等公共場所焚燒紙錢、擺放祭品、燃放鞭炮。

以實際行動維護生態文明的城鄉環境,用更健康、更綠色的方式。合理安排祭祀時間,適當錯峰出行,確保能有序安全地進行祭祀活動。






咕嚕顧十三


歲歲年年的清明節將至,祭掃活動也即將登場,離去的親人也將接受我們深深的懷念。

清明節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傳統節日(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又叫踏青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但今年疫情驟至,一切都改變了模樣。班,很多人還不能上;學,很多學校還不能開。疫情雖得以基本遏制,曙光也就在眼前,但病毒並未隱藏,疫情並未解除,前方的重症依然讓人牽掛。而今病毒全球性爆發,輸入性的病例也在增加,我們的警惕依然不能放下

清明時節的雨今年可以繼續紛紛,而路上行人慾斷的魂可能得改變方式表達。民政部已發文倡導綠色文明安全祭掃方式,鼓勵通過網絡祭掃、網上時空信箱、小規模家庭追思等方式,降低實地祭掃人數及祭掃活動聚集感染風險。即使低風險地區能前往墓地,不聚堆,戴口罩,一樣都別忘記。

祭掃的方式雖然改變,但緬懷之情永遠不變。而今年,除了祭奠自己的親人,別忘了給因新冠逝去的生命,尤其是犧牲的醫護幹警志願者們,也送上我們深深的思念。

我最親愛的父親,十年前的清明你離我們而去,今天我們仍在隔離(小區還未解封),請讓我在此遙祭:父親,你在那邊一切安好!


待到春暖花開時1616


清明節趕上疫情怎麼去祭祀?

清明祭祀是我國流傳千年的文化傳統,自古墓地是寄託對親人緬懷的地方,清明是祭祀懷念親人、傳承弘揚孝道的重要節日。近年來綠色環保的理念也悄然改變著清明祭祀的方式,文明祭祀的推行也得到了廣大市民的支持。現今正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為了避免人群的外出聚集。

民政部針對殯葬行業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抵禦疫情,考慮到市民追憶親人的急迫心情,全國公墓園區紛紛推出網絡祭祀,代祭祀等服務,以保障市民特殊時期的祭祀需求,彌補親人不能親自到場祭掃的遺憾,及時傳遞親人的思念。

網絡祭掃不僅節省時間人力成本,滿足心靈上的寄託,還能夠造福子孫後人。

直播代客祭掃也是一種緬懷先人的方法,代客祭掃團隊都是經過專業化的培訓,進行了多次的代客戶祭祀預演。更是針對疫情特殊情況,細化調整了代祭祀服務流程,確保為廣大市民提供滿意的服務。

通過直播給逝者家屬展示祭掃現場詳情,幫助家屬實現遠程追思,直播祭掃過程中,家屬可以進行留言緬懷,也可將錄播分享給家人和遠在異地的親屬,共同思念緬懷,永續傳承。




風水一脈


今年註定不一樣,不一樣的春節,不一樣的開學,也會有不一樣的祭祖方式。距離清明還有19天,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多地市政發出暫停清明祭掃活動的通告,如中山市明確規定(摘錄):

“全市殯儀館、公墓、骨灰樓(堂)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祭掃服務並全面實施封閉式管理,所有殯葬祭掃場所(區域)、公共場所暫停祭掃活動。”

“提倡採取居家追思、網絡祭掃、書寫寄語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緬懷先人。”

所以,在家追思,網上追思, 寫文追思將是主要祭祖方式。只要我們心懷敬意,尊重規則,敬畏生命,祖先會原諒我們的不到場。

疫情過後,再到祖先的墳前除草、培土、獻花,嘮家常,祖先會保佑我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


香山香語


疫情期間清明節能掃墓嗎

目前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為了避免疫情再次捲土重來,減少走動才是防控疫情最好的方法。在清明節期間,為了有效避免人員扎堆聚集,減少交叉感染,不建議人們外出掃墓。

疫情期間該如何掃墓?

網絡祭掃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新興專業名詞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大眾眼前。同時如今老齡化趨勢日趨嚴重,現有用地緊張,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網絡祭掃節省時間人力成本,滿足心靈上的寄託,還能夠造福子孫後人。

直播代客祭掃

通過直播給逝者家屬展示祭掃現場詳情,幫助家屬實現遠程追思緬懷。直播祭掃過程中,家屬可以進行留言緬懷,也可將錄播分享給家人和遠在異地的親屬,共同思念緬懷,永續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