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廈將傾瘟疫橫行,《大明劫》遊醫亂世救人與災病殊死大戰

在眾多歷史題材電影中,很少有作品把王朝興衰的故事著眼於政治、經濟、災害等元素,大多把故事重心放在廟堂之上的勾心鬥角,或兩軍戰爭對壘廝殺,或是風雨飄搖中的愛恨情仇……畢竟這些故事才有票房熱度。

  

明末大廈將傾瘟疫橫行,《大明劫》遊醫亂世救人與災病殊死大戰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


  2013年上映的《大明劫》是一部缺少市場賣點,視覺衝擊的歷史題材電影。可謂毫無知名度,但顯然這是一部被低估的優秀作品,它平淡而有力量。當下我們正在經歷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宅在家裡很適合看一些有深度的電影,特別是這種跟治瘟有關的作品,更是值得品味。

  

明末大廈將傾瘟疫橫行,《大明劫》遊醫亂世救人與災病殊死大戰

發現瘟疫傳播之理

該片把歷史鏡頭聚焦到了危機四伏的明朝末年。在這個歷史時期,遭遇了極為不尋常的氣候變化,導致多年持續乾旱,糧食減產,流民氾濫,叛軍肆虐,讓積重難返的大明走向最終點。欣賞本片,對觀眾的歷史知識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不然就很難看出片中表達的深意。

  

明末大廈將傾瘟疫橫行,《大明劫》遊醫亂世救人與災病殊死大戰

明末開封被闖軍圍困

影片故事巧借大將孫傳庭臨危受命在潼關練兵,以及醫士吳又可擔綱重任防疫治瘟的故事,揭開整個大明的腐敗潰爛。大明朝底層百姓遭受著戰爭、瘟疫、乾旱、賦稅等層層疊加的生存危機,而士紳地主階級卻在大廈將傾之時,依舊貪婪斂財,侵佔屯田。

  天下危亡在即,沒有人能逃得了生死大劫,但芸芸眾生卻沒有幾個看清局勢危在旦夕,愚昧和貪婪將會葬送所有人。

  

明末大廈將傾瘟疫橫行,《大明劫》遊醫亂世救人與災病殊死大戰

孫傳庭前往士紳地主家裡募捐

電影劇情以開封被圍為引子,逼迫末代皇帝崇禎從監獄復起名將孫傳庭,前往潼關練兵出擊,以圖解決開封之危。在整飭軍務的過程中,發現軍兵廢弛,武器不堪用,糧餉匱乏,又遇瘟疫災病,崇禎皇帝急催出關平叛,幾乎處處是棘手難題。

另一條故事線,描述的是遊醫吳又可歷經坎坷來到潼關,與恩師醫官趙川重逢,由此得以進入軍營治病救人。吳又可與恩師在治療疫病時,產生了相左的意見,在實踐中發現了瘟疫傳染的線索和原理。在恩師治瘟不幸去世後,都督孫傳庭深夜上門,邀請吳又可再入軍營治瘟,這位有探索精神的醫士,勇敢擔負起軍營的醫病救人重任。

  

明末大廈將傾瘟疫橫行,《大明劫》遊醫亂世救人與災病殊死大戰

孫傳庭深夜上門邀請吳又可

兩條故事線的主角,在電影下半段因為瘟疫肆虐,正式產生了交集。

他們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天下安定太平,拯救蒼生。孫傳庭殺伐果斷救國紓困,吳又可突破常規新式防疫。某種意義上兩者都是醫生,在有限的能力範圍內,醫治百姓軍隊,平亂世求太平。

  

明末大廈將傾瘟疫橫行,《大明劫》遊醫亂世救人與災病殊死大戰

吳又可與孫傳庭對話

大明,終其一朝始終存在著非常嚴重的財政危機,導致朝廷無糧救濟賑災,也無足額軍餉練兵。明朝官僚、皇帝多次試圖革新,均告失敗。而導致這一切的是明朝財政制度、權力制度、土地制度長期積弊,無法得以真正的改革。皇權統治者和官僚地主階級,不可能真正割讓自身利益,去進行有利於人民大眾的改革。

明末大廈將傾瘟疫橫行,《大明劫》遊醫亂世救人與災病殊死大戰

孫傳庭查驗糧庫

電影花費了很多鏡頭,去描繪孫傳庭前往潼關當地的士紳地主家中募捐。影片試圖通過士紳階級,對孫傳庭要求的持續敷衍和對抗,來表達大明已經無藥可用,病在膏肓。最為諷刺的是,士紳行賄給孫傳庭的財物,遠比捐獻給朝廷的要多得多。在士紳們的眼裡,拉攏本屬於階級內部的孫傳庭的意義,遠大於平叛。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明末大廈將傾瘟疫橫行,《大明劫》遊醫亂世救人與災病殊死大戰

貪婪的士紳地主階級

最終孫傳庭以一己之力對抗利益階層,用武力抄沒家財充公才得以出關平叛,不管是勝還是敗,他的結局都是死無葬身之地。因為他與士紳官僚階級形成了敵對關係。他出徵的時候,或許已經知道大明無藥可醫了。

孫傳庭是殺伐果斷的大將,影片也並沒有將其塑造成完人。演員戴立忍將其喜怒哀樂塑造的非常生動,既有對家人的關愛,也有在軍中嚴刑峻法的冷酷,為了目的用盡手段,把位高權重的大將威嚴展現的淋漓盡致。對應的另一位主角吳又可,在演員馮遠征的演繹下,神形都非常像草根的市井百姓,外貌言語經過幾段鏡頭的表達,就把一個直爽、富有同情心的遊醫,描繪的非常地道鮮活。

明末大廈將傾瘟疫橫行,《大明劫》遊醫亂世救人與災病殊死大戰

吳又可軍中防疫救災

吳又可在行醫過程中,看到太多尸位素餐的醫者,不甘在太醫院同流合汙,寧願風餐露宿做個遊醫。在中原大地上看到太多因為瘟疫導致家破人亡的慘劇,吳又可一直在探索防疫救助的方法。在古代中國,第一個提出了瘟疫是通過空氣傳播,並通過口鼻侵入人體的觀念,並著有《瘟疫論》,為後世治瘟帶來巨大貢獻。

明末大廈將傾瘟疫橫行,《大明劫》遊醫亂世救人與災病殊死大戰

吳又可與恩師在醫道出現分歧

醫生,行走於亂世,即使有著天縱之才,秉持救世濟民的理念,也很難有所作為,甚至保命都成了難題。但吳又可不僅大膽異於常規,尋求瘟疫的有效治理之術,還著書立作傳於後人,其人格魅力在影片中得以彰顯。在歷史事實中,吳又可不服從清廷的「剃髮令」而被處決,其結局是讓人難以釋懷的悲劇。毫無疑問他是明末鐵骨錚錚的好醫士。

明末大廈將傾瘟疫橫行,《大明劫》遊醫亂世救人與災病殊死大戰

吳又可佩戴口罩防疫

電影從頭至尾始終籠罩在一種無力徒勞的氛圍中,縱然有孫傳庭、吳又可這樣的人傑,還有無數苟且之輩在拼命試圖吸乾最後一滴血。在大廈將傾之時,沒有人擁有力挽狂瀾的能力。他們只是在巨浪之中搖曳的小舟,既救不了他人,也救不了自己。在最後,把主角們最終的結局通過文字進行了陳述,均沒有得到善終,將無力感持續到影片最後……

明末大廈將傾瘟疫橫行,《大明劫》遊醫亂世救人與災病殊死大戰

大明末年風雨飄搖

這也許就是《大明劫》這部電影帶給人的藝術觀賞價值。時隔近400年,明末的風雨飄搖依然讓人唏噓不已,喟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