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宇:疫情無情人有情資產配置穩當頭


何曉宇:疫情無情人有情資產配置穩當頭

【抗“疫”在行動 “大咖”正在說⑧】——國投信達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疫情無情人有情資產配置穩當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社會各界專家人士尤為關注疫情對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影響,紛紛建言獻策,共探全球資本市場發展趨勢。

近日,“金融1號院”專訪了國投信達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並請他就疫情如何影響全球資本市場發展及投資者資產配置等問題分享了觀點。


何曉宇:疫情無情人有情資產配置穩當頭

圖為國投信達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


◆ ◆ ◆ ◆ ◆


金融1號院:您認為疫情會對全球的經濟格局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全球資金流動將呈現什麼樣的趨勢?

何曉宇:新冠疫情可能導致新一輪經濟衰退,中國仍是全球增長的重要動力。黑色星期一原油雪崩,美股觸發熔斷,全球資本市場高臺跳水,海外疫情有進一步爆發的趨勢。事實上,“黑天鵝”今年成群結隊出現:去年美國、歐盟、日本的經濟增速全線下滑,IMF總裁表示今年全球經濟增速或降至11年最低。疫情衝擊終結了美股長牛,美國靠資產價格上漲帶來財富效應,從而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難以持續。近年來歐元區經濟增長乏力,意大利疫情擴散拖累其他歐元區國家,今年歐元區經濟可能重返負增長。日本去年四季度經濟增長率為負7.1%,新冠疫情對出口和消費施加雙重壓力,今年日本經濟增速可能接近於0。受疫情影響,中國經濟一季度也受到重挫,今年需要刺激才能達到5.5%-6%的增長率,橫向對比來看,我認為,中國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疫情短期會導致全球供應鏈調整,長期不會影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地位。新冠肺炎波及全球供應鏈,交通受阻影響工人復工,延長了產能恢復時間;海運和航空物流受阻影響了貨運和商品流轉,港口進出貨物量下降,對裝配製造產生影響。雖然疫情可能導致電子、汽車製造業的部分公司離開中國,但是整體來看供應鏈和產業鏈的佈局具有長期性,佈局演化的核心動力是綜合成本下降。目前中國在技術進步、規模經濟和產業集聚方面仍具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優勢,疫情對綜合成本影響有限,不會對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地位產生實質性影響。


疫情將加速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引發的產業革命進程,中國有望搶佔先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後,各國將會採取一系列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對沖疫情帶來的影響。去年是全球5G商用元年,此次疫情帶來物理層面上的阻隔大大激發了對5G的應用需求。一方面,疫情期間線下溝通交流不便,5G提供了更快捷、方便、穩定性高的通訊手段,使得遠程辦公、線上會議、遠程操控成為剛性需求。另一方面,現在全球都處於5G建設初期,大力發展5G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可以從投資角度拉動經濟增長,更為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提供了技術動力,中國有望在全球引領5G的建設和應用。

金融的本質是信心,疫情不確定性削弱了全球市場的信心,導致短期內資金從風險資產湧入避險資產,債券將繼續受益。近日SPDR標準普爾500指數ETF信託基金單週已流出超過130億美元,創兩年來最大的單週資金降幅。美聯儲於3月3日晚間緊急降息50BP,避險情緒疊加貨幣寬鬆,資金湧入債券市場。此外,黃金作為傳統避險資產,全球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環境以及未來可能更多負利率的前景,金價經過短期充分回調後,長期看將有更多的資金流入黃金避險。受疫情衝擊,短期內資金從中國流出,伴隨著中國率先從疫情中走出和匯率走勢上行,經濟增速有望在二三季度強勁反彈,中長期來看中國市場有望成為世界資金的避風港。


◆ ◆ ◆ ◆ ◆


金融1號院: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國內經濟格局出現了哪些改變,面對穩定經濟增長、促進就業的壓力,您對國家的經濟政策有什麼建議?

何曉宇:從宏觀經濟增速上看,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短期衝擊,長期不改經濟向好格局。一季度GDP增速、PMI、CPI、進出口數據都會比較難看,隨著目前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後續一系列拉動經濟增長措施的出臺,長期不改變中國經濟向好的格局,預計疫情對全年GDP增長率的影響不到1%。

從中觀行業格局變動看,疫情強化了消費領域強者恆強的格局,線上線下的融合逐漸模糊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邊界。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接觸式消費領域受到最直接衝擊,國內消費領域公司將進行一輪大洗牌。各地出於防控疫情需要,對人員流動和聚集進行限制,電影、旅遊行業營業收入幾乎為零,線下零售和餐飲行業損失巨大,交通領域出行人數較以往大幅下降。疫情結束後,接觸式消費領域可能出現一次整體性的出清整合,剩下的公司未來市場佔比將會進一步提高,疫情期間遭受的損失將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內彌補回來。

疫情防控加速了互聯網領域線上線下融合,互聯網行業與傳統行業的邊界將會變得更加模糊。十幾億人宅在家裡,帶動了在線娛樂、線上教育、線上醫療、雲辦公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吃”是最剛性的需求,現在的生鮮電商、外賣提供無接觸配送,推動了商超、餐飲等傳統線下服務行業線上化。春節結束後,受疫情防控需要,各地復工時間一再推遲,大多數公司開始先行線上辦公、學生線上復課,直接推動了線上應用的大爆發。這次疫情為互聯網深度賦能傳統行業提供了一次機遇,也為嚴重依賴線下服務的行業和公司帶來了擁抱互聯網新的機遇。

穩定經濟增長,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先救急,保障中小微企業活下來。政府可以打出低息貸款、復工補貼、減稅降費等一系列組合拳,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挺過危機。為了實現預定經濟增長目標,還可以發展新興產業,加大新基建投資力度。要拉動投資,錢從哪來呢?政府可以通過開源節流募集投資資金。開源方面,橫向對比美國2019年4.6%的財政赤字率,我國可以將今年的財政赤字率提升到3.5%,爭取到7000億元資金用於投資;此外,還可以大力發展政信金融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到新興領域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中來。節流方面,進一步精簡政府機構、推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削減非必須出國、會議差旅等開支,繼續深入推動反腐倡廉建設,節約各級政府機關支出。

政府可以採取再就業培訓與學校擴招的方式,整體上穩住就業。對於因為疫情影響帶來的失業問題,通過線上網課和線下培訓相結合方式,為失業人口培訓新技能,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面對874萬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可以在現有擴招方案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專升本和研究生招生數量,短期緩解就業壓力,長期進一步提升勞動力素質。


◆ ◆ ◆ ◆ ◆


金融1號院:疫情危機中投資者如何進行資產配置,疫情會對投資者未來資產配置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何曉宇:疫情危機中,資產配置應該穩字當先,投資保險對沖風險,投資國債為國貢獻,投資政信金融與國共贏。

為了防範健康和意外風險,投資者應該趕快加大保險資產的比例。雖然國家兜底了新冠肺炎的救治費用,然而一旦感染新冠肺炎,誤工損失和後遺症治療只能自己承擔。如果購買了壽險、重疾險和醫療險等商業保險,誤工、後遺症、甚至不幸身故都能得到賠償。疫情直接增加了投資者配置保險的熱情,中青年更關心醫療險和重疾險,老年人更關心死亡保險。事實上,保險不僅是風險管理工具,更是重要的資產配置手段。投資連結險、分紅壽險、萬能壽險將保險與投資理財結合在一起,為家庭提供被動收入,投資者可以定期獲得投資收益,未來可以加大該類資產的配置比例。

疫情危機中,投資者一定要配置一些風險低、變現快的資產。疫情導致停工甚至企業倒閉,一些人沒了收入來源,家庭處於淨消費狀態,配置的長期資產難以及時變現,嚴重影響到家庭生活質量。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投資者應該配置一定比例能快速變現的資產。國債是不錯的選擇,具有安全性高、投資起點低、可以提前支取的優勢。目前三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2%左右,可以作為家庭資產配置中的壓艙石。疫情當前,需要全民共克時艱,投資國債也是在為國家做貢獻。

投資者如果想要追求更高收益率同時又不想冒太大風險,可以購買政信金融產品。政信金融產品有政府信用做保障,參與政府主導項目,分享國家發展紅利,與國共贏,可以作為中長期資產首選。疫情之後政府拉動經濟增長,政信金融領域將會有更多的投資機會。

對投資者而言,我認為疫情帶來的最大改變當屬投資理念。這次疫情使部分炒房且現金流中斷的投資者叫苦不迭。相信經過疫情和這些賠錢的教訓,投資者將變得更加風險厭惡,不再渴求一夜暴富,對於高收益高風險資產更加審慎,從務實的角度出發追求資產的長期安全穩定,即使收益相對低一些也可以接受。


◆ ◆ ◆ ◆ ◆


何曉宇:疫情無情人有情資產配置穩當頭


金融1號院:您如何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股票市場投資邏輯,哪些行業在接下來會有更好的機會?

何曉宇:受海外市場下跌和國內經濟基本面數據影響,短期內A股需要進行一段盤整。橫向與全球資本市場對比,A股估值整體上仍處於低位,仍是很好的投資領域。疫情對人們生活造成的影響短期即可恢復,而對人思想的影響將長期存在。疫情迫使大家開始思考如何提升健康水平、老了應該如何保障生活質量的問題。

今年投資可以圍繞提升健康水平和養老保障這個主線展開。對於風險厭惡型投資者來說,可以關注養老行業股票;對於風險偏好型投資者來說,可以關注生物醫藥和高科技行業股票。

養老行業現在是藍海市場,疫情將導致整個行業加速擴容。中國的老齡化程度加快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疫情突發帶來了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獨居老人生活如何保障?2020年中國獨居和空巢老人1.18億人,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或者無法長期陪護,疫情出現之前這些老人的生活尚能正常進行。受疫情影響,獨居老人採購不便、就醫不便。我預計,疫情結束後一大批老人將會從居家養老轉為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此外,預計2025年中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老齡化速度與日本相當,目前我國的養老機構匱乏,醫護資源相對緊缺,整個行業是一片巨大的藍海市場。

疫情全球擴散和人群健康意識提高為生物醫藥行業持續注入強勁動力。生物醫藥尤其是疫苗板塊,疫情海外爆發增大了潛在市場空間,很可能繼續成為資金青睞領域。這次疫情也讓幹細胞治療走入更多人視線,目前已有4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通過幹細胞治療出院。幹細胞被醫學界稱為“萬用細胞”,通過在體外培養和定向誘導分化,不僅可用來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還可以在醫學美容中用於抗衰老、治療脫髮。新冠疫情增強了大家的健康意識,願意在健康上花更多的錢,為幹細胞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機遇。

高科技行業,政策推動與應用落地雙重利好。疫情為5G、人工智能和智慧管理提供了多場景應用機會,人工智能用於智能安防和樓宇管理,避免了直接接觸造成的潛在感染風險;家庭機器人、智慧傢俱提升了獨居人士的生活質量,為獨居老人提供生活支持;5G與醫療相結合,遠程問診與智能診斷,大大提升了醫生的效率。疫情結束後,這些應用場景有望得到進一步強化。我國早在2017年和2018年就完成了人工智能政策規劃,目前全球人工智能產業恰好處於加速期,根據工信部總工程師的預測,今年底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


◆ ◆ ◆ ◆ ◆


何曉宇:疫情無情人有情資產配置穩當頭


金融1號院:疫情讓普通大眾看到了政府的公信力與執政能力,對政信金融未來有什麼影響?

何曉宇:疫情期間政府的防控措施間接增強了老百姓對政信的認可程度。在整個抗擊疫情過程中,政府參與為項目快速落地提供了保障,武漢火神山醫院高速建成並投入使用,充分體現了政府在資源調配方面的能力。老百姓與政府同呼吸共命運,愛國熱情和對政府的信心前所未有的高漲。政信金融基於政府信用產生,對政府的信心也就是對政信金融的信心。

老百姓對政信金融可能還比較陌生,通俗點來說,政信金融就是老百姓拿錢參與到政府主導的項目中,支援國家建設的同時獲得長期持續穩定的回報,與國共贏,共享國家發展紅利。

PPP就是政信金融的典型代表,截止到去年12月,全國PPP項目投資金額超14萬億元,為地方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事實上,政信金融的含義比PPP要廣的多。從資金融通方式上來看,政信金融基於地方政府信用產生,既包括政府債券、政府借款;又包括以市場化方式開展的投融資活動,如PPP、資產證券化、融資平臺、政府投資基金等。從安全性上來講,政信金融面對政府需求進行融資,資金的還款來源包含政府財政收入、政府平臺公司擔保、項目運營收入,每一環風險控制都背靠政府主權信譽,不僅能保障投資的安全性,更有公私合作、利益共享的特徵。

疫情過後,拉動投資是穩增長、保就業的重要手段。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居民消費乏力,貿易衝突抑制了出口增長,中央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政信金融為新基建提供了資金來源。政信金融項目參與運營城市基礎設施有天然優勢,新基建與舊基建相輔相成,藉助5G、大數據、智慧城市管理系統對城市功能升級改造,從原本低收益的基礎設施中釋放出更高的運營收益。以5G基站建設為例,北京已建成4300個5G基站城市燈杆做基站試點,藉助新基建帶動舊基建產生收益。

34萬億元投資計劃為政信金融行業釋放天量需求,項目合作模式也會越來越豐富。最近13個省市發佈了投資計劃,這裡面的資金一部分來源於政府及其投資平臺,另一部分來源於槓桿撬動的社會資本,政信金融就是撬動社會資本的槓桿。引入社會資本參與,一方面緩解了政府資金壓力,另一方面為參與政信金融的國民提供了共享發展紅利的機會。從現有PPP項目庫來看,新基建項目在整個PPP項目庫總額不足1000億元,佔比不足1%,未來政信金融與新基建結合市場空間巨大。對老百姓來說,投身政信金融的藍海中,與國共贏,是一個難得的資產保值增值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