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對於技術革新,該是焦慮還是擁抱?

「名家專欄」對於技術革新,該是焦慮還是擁抱?

回顧人類科技的發展歷史,每次的技術變革,都引起鉅變、焦慮。但是1971年代開始的資通技術革命,其實產業界是很大的受益者。為什麼?因為產業以及政策的配合,讓我們可以快速的「擁抱」資通技術革命之後所帶來的龐大商機。

而這一波的智能革命,是否也會帶來同樣的商機?還是更多焦慮智能技術如何融入各行各業當中?除了在企業內部設置高價研發團隊之外,其實企業內部高階管理團隊「觀念的革新」,開放心態擁抱新技術才是最重要的。

某位信息產業集團的執行長提到因為公司的客戶多,光是NDA(保密契約)的籤核就得超過1個月的時間,對整個流程、服務質量,影響很大。當然還有對客戶信用額度的評估,關乎到營業額以及授信風險。他希望在內部開發,詢問我該怎麼辦?我的建議是,對於非公司核心業務,就該善用外部工具。

在法律文件的判讀、貸款的稽核等,在這幾年的技術突破中,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例如,根據相關技術公司發表的資料,在國內某家大型銀行的實測中,不良信貸預測智能技術準確率約為60%,人工判讀約為20%。同樣地,國內某家金控集團已經使用海外所開發的風險評估工具,也有相當的成效。

使用外部技術當然還有其它延伸的問題需要解決:法律文件經由計算機判讀的訓練資料來自於海外標的,套用在國內的案例上,不確定可靠度為何?需要調整模型。這屬於機器學習上跨領域(Cross-Domain)的問題,有其它技術策略可以解決,留到下次討論。

擁抱技術革命,不盡然得在內部成立高價的AI技術團隊,尤其是非IT產品開發的企業。善用開源軟件、第三方軟件、API、以及外部專家等,才更能彰顯企業內部的核心競爭力。

同時,為了彌補這些技術的缺口,也會需要許多第三方技術的提供者。想象有多少企業(或是個人)需要這些智能技術來提升效率、生產力以及安全。這些剛需都是創業(或是新產品)的機會所在。

1971年開始的信息通訊革命因擁抱新技術而讓產業升級,我們現在也可以更快地放下焦慮,積極擁抱智能技術將帶來的經濟效益提升及背後龐大商機!

「名家專欄」對於技術革新,該是焦慮還是擁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