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手工玻璃把工藝提升到了藝術的境地

我到了威尼斯城外,乘坐的車換成渡輪抵達威尼斯島,這裡增加了一名本地女導遊,稱為“地導”,其實是個北京女孩。

威尼斯的手工玻璃把工藝提升到了藝術的境地

我們從碼頭沿著海岸,來到一座樓前,地導去聯繫遊艇,而我們則利用這段時間,去參觀吹玻璃工藝。

玻璃雖然是埃及人和美索不達米亞人在公元前幾千年發明的,但那時不過是不太透明的粗玻璃,跟陶器差不多。

公元前,玻璃傳到羅馬,羅馬人對製造工藝進行了改革。他們用鎔爐代替燒鍋,以提高溫度,使原料完全熔化為液態,提高了玻璃的質量。同時發明了吹管和吹制技術,從而生產出透明而美觀的玻璃製品。後來,他們在原料中有意地加鐵、銅等金屬元素,製成了彩色玻璃。

關於玻璃工藝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歐洲某國總也做不出合格的玻璃,而外國又嚴格保密,最後該國經過多年努力,出百萬重金才終於得到了秘訣,就兩個字——攪拌!你瞧這榔頭砸得多狠,而這種榔頭就叫做——專利。

威尼斯的手工玻璃把工藝提升到了藝術的境地

可以說,意大利是玻璃的故鄉,是他們把玻璃工藝提升到了藝術的境地。

意大利工匠用的仍然是手工操作,把燒紅髮軟的玻璃從爐中取出,在模子裡吹氣,基本成形後,然後開始他的藝術操作,用一把鐵鉗把玻璃左捏右轉,居然成了一匹馬。都說中國工匠的手最巧,現在看起來,歐洲工匠的手也不笨。

最令我驚異的倒不是他的技藝,而是這傢伙居然能幽默地說一口中國話,逗大家開懷大笑。我想不到現在漢語在歐洲已經如此流行了。以前有部西方電影,形容某人的語言無人能懂,就說他說的是中國話,在西人眼中中國話是最難懂的天邊語言。現在普及到這個份,看來中國睡獅確實睜開眼,醒了。

威尼斯的手工玻璃把工藝提升到了藝術的境地

我們到了樓上玻璃展室,這些工藝品漂亮得無法形容,件件都是藝術品,尤其他們的設計,造型,色彩搭配,讓我覺得無法企及。

可惜不許照相,不過這也難不住咱,有了因特網什麼也擋不住。

工匠面對坐在他面前的許多國內的富婆,拿出一種紅色的酒杯說,因為玻璃裡含有黃金,所以才能呈現如此美麗的紅色,他把酒杯扔在地下,發出清脆的響聲,但摔不壞。然而這些富婆心中早有計劃,任憑洋人磨破嘴皮,使盡伎魎,把杯子摔得當當響,卻始終不肯掏銀子,不願給我們旅遊團爭口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