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不光有冬奧會,還有神奇的壩上:《山海經證真》總第22期

《山海經》裡的張家口壩上:《山海經證真》總第22期“北山經”解析

【前言 圖是本號的短板,自從谷歌地圖限制之後,沒有發現太好的電子地圖。是有很多種,但都不太中用,不是這不行,就是那不行。因為作地圖的人不懂啊,認識水平有限,把很多重要信息都沒有體現出來。紙質地圖沒有大比例尺的。加之疫情,不能去圖書館。將就著看吧。北京人經常壩上騎馬,欣賞草原風光。其實這裡的歷史文化很豐厚,比如在這《山海經》裡就明確提到了。】

北山經之首,曰單狐之山,多機木,其上多華草。

漨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按,此山及以下二山皆在黃河拐彎處西、北岸,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與寧夏中衛、青銅峽交界處分水嶺一線,水西流,說明在分水嶺以西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的內流區,而不是分水嶺以東寧夏境內黃河流域的外流區。西、南與“西次三”、“西次四”相接。其實可以視作賀蘭山脈的南段餘脈。已為騰格裡沙漠覆蓋。

單狐之山,單狐亦作(山單) 孤 ,即現代地理學所謂“獨山”,就是孤零零的一座山,當即沙坡頭以北通湖山一帶,具體有待實地考察。通湖山,或即得名於通於都野澤,證明此山當時有水入湖。

漨水即當時發源於通湖山而向西注入都野澤的小河,已涸。

泑水當為泑澤,即都野澤前身,當時面積廣大。注入泑澤之石羊河稱泚水並不稱泑水,泑水指今黑河(弱水)。】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無草木。

滑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諸之水。其中多滑魚。其狀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其中多水馬,其狀如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按,北山部分的里程,與此前的“西山”的每裡375米不同。答案在“中山經”末尾,文曰“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然而事實上才937裡。這與之前經常出現幾十、幾百裡的出入不同,這是標準不同造成的。我們仔細來看這十五山937裡,就會發現這個貌似離譜的錯誤裡面暗藏玄機。

前十四山之間都是幾十里居多,甚至還有十幾裡的,相當精確,與之前的“西山”部分相同,十四山之間裡程合計才537裡。然而到最後一個則是“又東北四百里”,與前面的系列形成巨大反差,卻與“東山”、“南山”、“北山”這三個部分相同,就是兩山之間的距離都是幾百裡,而且都是整數,最多到十位,不會到個位。說明這裡存在著至少兩個“裡”。原書作者把前十四山的里程都換算了,但是把最後一山和總里程忘記換算了,這樣就保留了原里程的合計總數。這兩個“裡”就是筆者之前暫稱的“夏裡”和“秦裡”,沒有根據也沒有證據,完全是一個代號,為了區別,當今500米一里就叫“今裡”。如之前在“西山”部分所述,精確到個位的裡數,是秦裡,合今375米。

上面“中山經”末尾的破綻或者錯誤,恰好給了我們解決“夏裡”到底合今多少米的機會。十五山裡程6670夏裡,減去最後一山沒有換算的400裡,就是6270夏裡,合537秦裡,秦裡為375米,則夏裡計算的結果是約為32米。又或者400裡也是換算過的,則為6670夏裡當937秦裡,則夏裡計算的結果是約為52.7米。然而這一節問題可能更為複雜,不止以上分析的這麼簡單。“中次三”是整個“山經”裡內容最少的一節,“凡五山,四百四十里”,事實上的確是5座山,然而只有80裡。80秦裡每裡375米,共計30000米,當440夏裡,則1周里約為68.2米。“中次五”更為混亂,有三百、五百里的,還有十里、十二里的,其實很多山本身長度都不止十里、十二里,顯然,有的換算了,有的沒有換算,可謂混亂不堪。

大體上是“南山”、“東山”、“北山”三個部分用夏裡,里程數大多為幾百裡,只精確到十位;而“西山”這一部分都用秦裡,里程數明顯小多了,多為幾十裡,精確到個位;“中山”這一部分有的用秦裡,有的用夏裡,甚至十二個山系各自不同,甚至出現一個山系之中兩個裡混用的情況,這個必須注意。】

求如之山即黃河縣與牛首山對峙的黑梁、大爛山、刀稜山一帶。

滑水即當時發源於這些小山頭的小河。諸之水即流入多個古鹽澤之河流,已涸。】

張家口不光有冬奧會,還有神奇的壩上:《山海經證真》總第22期

騰格裡沙漠


又北三百里,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

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獾(犭為肉月)疏,可以闢火。

有鳥焉,其狀如烏,五采而赤文,名曰鵸鵌,是自為牝牡,食之不疽。

彭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芘湖之水。

中多鯈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已憂。

【按,帶山或即毛土坑山、哈日烏拉音敖包之類的小山包。

彭水即當時西流的小河,已涸。芘湖之水即當時西流的小河,已涸。】

【注意:以下向東越過黃河進入黃河流域,為寧夏河東吳忠、銀川、石嘴山一帶。為什麼繞開了賀蘭山?因為賀蘭山在此前的“西次四”中已經言及,即“申首之山”。】

又北四百里,曰譙明之山。

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

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

有獸焉,其狀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兇。

是山也,無草木,多青雄黃。

【按,譙明之山即吳忠同心縣羅山。此獸應即兔猻。譙水即苦水河。】

張家口不光有冬奧會,還有神奇的壩上:《山海經證真》總第22期

孟槐,是兔猻最早的名稱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

囂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

其中多鰼鰼之魚,其狀如鵲而十翼,鱗皆在羽端,其音如鵲,可以御火,食之不癉。

其上多松柏,其下多㯶、橿,其獸多麢羊,其鳥多蕃。

【按,涿光之山即長流水溝上源杏枝子溝所出之張家坑一帶。

囂水即杏枝子溝-長流水溝。】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陽多玉,其陰多鐵。

伊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獸多橐駝,其鳥多寓,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按,虢山應即寧夏銀川靈武縣以北的獨山(地圖資料有限,有待實地考察確認),西天河源出該山地東麓之麻黃梁、棗刺梁、滾子梁一帶。

伊水即寧夏銀川靈武縣西天河-大河子溝。】

又北四百里,至於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無石。

魚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文貝。

【按,虢山之尾應即寧夏銀川靈武縣以北的獨山(地圖資料有限,有待實地考察確認)以北水洞溝源頭雙疙瘩梁、大壩灣一帶,

魚水即水洞溝,也叫長城邊溝。】

張家口不光有冬奧會,還有神奇的壩上:《山海經證真》總第22期

魚水:寧夏水洞溝、長城邊溝


又北二百里,曰丹燻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䪥,多丹雘。

燻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棠水。

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䐆,又可以御百毒。

【按,丹燻之山即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前旗境內,地圖資料不詳,山名未知,或為伊克特庫木、呼日嘎勒吉之類的小山,具體有待實地考察。

燻水即此處一條西流的小河。棠水未言其入河入澤,可見中途乾涸,是一條小河。未見言其如上下文南北河流一樣西流入河,可能河道下游即乾涸,不及入河。】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無草木,多瑤碧。

泚水出焉,西流注於河。

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是善伏,其鳴自呼。

【按,石者之山即都斯圖河源頭,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烏蘭鎮哈馬太米拉壕。

泚水即都斯圖河。泚,指冒汗。都斯圖河蒙古語為流油的河,古今蒙漢對照,其義相合。】

【注意:以下又到河西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賀蘭山北段一帶,為泑澤即古都野澤流域,以下水皆西流入澤。今為烏蘭布和沙漠。】

又北百一十里,曰邊春之山,多蔥、葵、韭、桃、李。

槓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身,善笑,見人則臥,名曰幽鴳,其鳴自呼。

【按,邊春之山或為賀蘭山脈西側北段的小松山、水頭山一帶。

槓水即源於該山西麓的小河,當時流入泑澤。

泑澤即都野澤、吉蘭泰鹽池連為一片的古代湖泊,面積廣大。】

又北二百里,曰蔓聯之山,其上無草木。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蹏,見人則呼,名曰足訾,其鳴自呼。

有鳥焉,群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曰,其鳴自呼,食之已風。

【按,仍在烏蘭布和沙漠內,或為上陽坑、缸缸梁一帶。】

又北百八十里,曰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

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善吒,行則銜其尾。

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櫟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槓水。

【按,仍在烏蘭布和沙漠內,或為巴音恩德樂一帶。】

張家口不光有冬奧會,還有神奇的壩上:《山海經證真》總第22期

烏蘭布和沙漠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題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名曰那父。

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人面,見人則躍,名曰竦斯,其鳴自呼也。

匠韓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其中多磁石。

【按,仍在烏蘭布和沙漠內,或為馬尼尖子一帶。】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楛,其陽多玉,其陰多鐵。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或曰旄牛。

邊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櫟澤。

【按,仍在烏蘭布和沙漠內。潘侯之山或為巴彥烏拉山,櫟澤應即吉蘭泰鹽池、和屯鹽池的前身,為沼澤。】

【按,又轉到河東的內蒙古烏海桌子山脈一帶。】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鹹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

【按,小鹹之山應為此一帶桌子山脈最高峰桌子山2149米,故而冬夏有雪。】

張家口不光有冬奧會,還有神奇的壩上:《山海經證真》總第22期

小鹹之山:內蒙古烏海桌子山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無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

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按,大咸之山應即桌子山脈阿馬腦蘇山2090米。】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其上多㯶、枏,其下多茈草。

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出於崑崙,之東北隅,實惟河原。

其中多赤鮭,其獸多兕、旄牛,其鳥多鳲鳩。

【按,敦薨之山即陰山山脈,東西橫亙近千公里。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半溼潤和半乾旱、內外流區域等等,與此處敘述正合。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戰國圖將“敦薨山”標註在今新疆天山,不確。此一帶天山為“西次三”部分的多座山。

張家口不光有冬奧會,還有神奇的壩上:《山海經證真》總第22期

敦薨之山:陰山山脈

敦薨之水即發源於狼山西麓的古河流,已涸。

以下水東流,可見此山為泑澤流域(今阿拉善內流區)的東北界分水嶺。】

又北二百里,曰少鹹之山,無草木,多青碧。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其中多魳魳之魚,食之殺人。

【按,陰山山脈東西綿長近千公里,此處已從山脈西端到了東端灰騰梁一帶。

少鹹之山尚義縣東洋河北支瑟爾基河源頭一帶的磨石山、一蓋堖包以北。

敦水應即東洋河北支瑟爾基河,雁門之水應即東洋河-桑乾河。】

張家口不光有冬奧會,還有神奇的壩上:《山海經證真》總第22期

河北北部,是塞外,是壩上高原,是神奇的地方


【注意,此山仍屬外流區,古黃河流域,今海河流域。以下則為河北張家口壩上內流區。】

又北二百里,曰獄法之山。氵褱 澤之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泰澤。

其中多䲃魚,其狀如鯉而雞足,食之已疣。

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按,獄法之山即三臺河源出之大背山,

氵褱 澤之水即三臺河、海流圖一帶。

泰澤即今安固裡淖的前身,當時範圍更為廣大。泰澤凡四現,本節此處為首現,以下向北六山共880裡至隄山,隄水東流又入此泰澤。“北次三”末尾泰澤中有帝都山,亦此泰澤。然“北次三”㶌水出王屋山而西北入泰澤,一般認為在晉東南,或許亦指此泰澤,因為此王屋山未必為當今王屋山。問題較複雜,詳見隨後發佈的“北次三”部分。】

又北二百里,曰北嶽之山,多枳棘剛木。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其名曰諸懷,基音如鳴雁,是食人。

諸懷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嚻水。其中多鮨魚,魚身而犬首,其音如嬰兒,食之已狂。

【按,北嶽之山即大青河源出之尚義縣“北哈路”,考慮到數千年來河流退化縮短,當時其上源或在比今源更高的山坡,如東數公里處有紅石崖、狼虎背山等。地圖不詳,具體有待實地考察。

諸懷之水應即大青河。嚻水即五臺河。當今二河皆入察汗淖,資料顯示五臺河為長流河,當時水量應該更大,應是在東之大青河西先匯入五臺河,五臺河入下文之“海”。】

張家口不光有冬奧會,還有神奇的壩上:《山海經證真》總第22期

察汗淖在這裡被稱為“海”


又北百八十里,曰渾夕之山,無草木,多銅玉。

嚻水出焉,而西北流注於海。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

【按,渾夕之山應即五臺河源出之尚義縣城東北方向的黃堖包。

嚻水即五臺河。“海”即內蒙古烏蘭察布商都縣小海子鎮東南的以及察哈爾右翼後旗的察汗淖海子、烏蘭少海子、白音淖海子等連成一片的古湖沼,當時範圍顯然更為廣闊。因為是鹹水湖,故而稱為海,而其東的安固裡淖一帶之所以稱為“泰澤”,應為淡水。】

又北五十里,曰北單之山,無草木,多蔥韭。

【按,北單之山或即白頭山。地圖不詳,有待實地考察。 】

又北百里,曰羆差之山,無草木,多馬。

【按,羆差之山即東堖包。地圖不詳,有待實地考察。 】

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鮮之山,是多馬。

鮮水出焉,而西北流注於塗吾之水。

【按,北鮮之山或即亮馬臺、大山渠一帶。地圖不詳,有待實地考察。

鮮水即馬連渠河。塗吾之水或即群馬河。】

【以上三山皆在尚義縣城往東到張北縣城之間的山地北側,壩上高原一帶多馬,至今此地仍多養馬。】

又北百七十里,曰隄山,多馬。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首,名曰狕。

隄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泰澤,其中多龍龜。

【按,隄山即今黃花梁。

隄水即安固裡河,今西流入安固裡淖,當時或東入今黃蓋淖爾 。

泰澤即安固裡淖、黃蓋淖、九連城淖一帶的古湖沼。】

凡北山經之首,自單狐之山至於隄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

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雞彘瘞,吉玉用一珪,瘞而為不糈。

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按,本節從內蒙古西南部騰格裡沙漠沿黃河兩岸往北,經過寧夏到達陰山山脈西段,又從山脈東段講述,在河北張家口以北的壩上高原一帶,是本節的終點北海和泰澤。】

張家口不光有冬奧會,還有神奇的壩上:《山海經證真》總第22期

北山經示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