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六口杏林之家抗“疫”叮嚀:我很好,不用惦記,保護好自己

這是抗疫期間,楊君南他們一家人說的最多的幾句話,其實說“多”也是誇張,他們也只能偶爾通過電話、發個微信,因為一家六口都在抗“疫”第一線,楊君南在武漢方艙醫院與新冠患者在一起,哥哥楊興凱在永年區第一醫院一線,父母、嫂子、姐姐作為鄉村醫生、基層公共衛生人員也在各自的抗“疫”戰場上。

疫情發生後,好像一句句簡單的“今天怎麼樣?沒事吧?防護好自己!”“我很好,不用惦記”成為了他們彼此間看到的最安心回答。

永年六口杏林之家抗“疫”叮嚀:我很好,不用惦記,保護好自己

楊君南護理病人中

2月4日,永年區10名護理人員隨省醫療隊出征武漢,楊君南在列,楊興凱的妹妹,一個身材弱小但是內心強大的“白衣天使”,出征武漢她主動請戰,她說:“去武漢,我不怕,因為一生默默無聞的父母早就把堅韌與奉獻深入了我們的骨髓”,我們佩服她的勇氣與無私奉獻精神。

楊興凱,永年區第一醫院血液內科一名醫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第一醫院作為定點收治醫院,他也投入到了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隔離發熱病房對病人進行醫護,收治、檢查、治療、心裡疏導……一個男人在特殊時期的隔離病人面前變得更加細心周到,他說:“這些都是我應該做得,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學醫就是為了治病救人,我眼中只有患者與非患者兩種人”。

看似普通但有力量的話語背後是他們根植內心敬佑生命、無私奉獻的理念,更是他父母言傳身教的深深影響。

永年六口杏林之家抗“疫”叮嚀:我很好,不用惦記,保護好自己

楊興凱在認真查看患者情況

楊君南告訴筆者,2月4日當天她出征武漢,哥哥楊興凱也工作醫院一線,雖在同一家醫院,那天他兩也沒見上一面,現在由於各自工作班次的緣故,彼此的問候就是微信裡面“你好嗎?認真完成工作,做好防護”,良久等到一句“哥,我在武漢很好,放心,就是媽媽的身體我不放心……”

其實幾天前,為了2月4號進入隔離區,他們已經開始了進入隔離區的培訓工作,這麼算來真是好久沒和家人見面了,跟姐姐妹妹就是微信聯繫,父母年紀大了,主要就是打電話叮囑他們注意身體,不論是誰彼此間聽得最多的就是“我(們)沒事,不用惦記我(們),自己防護好自己……”這句話雖然平常但確溫暖。

父親楊合印,一名有著40多年從醫經驗的鄉村醫生,疫情發生以來,也衝在了抗“疫”一線,永合會鎮高窯村全村的返鄉人員身體健康監測成為了他重點工作內容,每天至少兩次奔走在各返鄉人員門口負責他們體溫監測等情況,跟隨村幹部挨家挨戶上門宣傳防疫知識更是他每天不可少的功課,他說“幹了一輩子,乾的就是這點事,這點事要還做不好,對不起自己的一生”。


永年六口杏林之家抗“疫”叮嚀:我很好,不用惦記,保護好自己

楊興凱父親上門進行身體監測

楊君南的父母、姐姐楊莉娜原本打理各自的小診所,疫情發生後,父母、嫂子,姐姐也參加到了抗疫一線,他們不僅負責所在村子公共衛生治療工作,還充當起了衛生防疫知識宣傳員,告訴大家要科學防範,不要聽信謠言,要保持健康衛生,有情況做到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感謝他們的全家人的付出!

我們有理由相信,有無數千千萬萬的醫者在守護我們的生命,這場疫情狙擊戰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