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吃糖果的孩子長大後大不同,其實跟孩子的心智模式有關

本文在開頭之前,先聽我講一個小故事。

有三個即將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對他們說:“我可以滿足你們一個人一個要求。”

美國人立即站出來說;“我愛抽菸,我要這三年雪茄不斷。”

第二個是法國人,法國人追求於浪漫站出來說:“我需要美麗漂亮女人為伴。”

接著第三個是猶太人,對監獄長拍拍肩膀說:“我需要一部可以與外界溝通交流的電話。”

三年過後,衝出來的第一個是滿口塞滿雪茄的美國人,大聲呵斥道“給我火!火!”原來是要了雪茄卻忘記要火了!

緊接著出來的是手裡抱著孩子的法國人,旁邊的女人肚子微微鼓起,手裡還牽著一個孩子。

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出來便就激動地握著監獄長的手,向他表示感謝:“在這三年裡,我利用電話讓我的生意增加了不少,為了報答您,我可以滿足你一個要求。”

為什麼三個人在對監獄長提要求,在想法和行動上會有如此大的不同?

原因就是故事中三個主人公心智模式不同,對外事物的認知角度不同就會導致想法不同,最終實施的行動就會大相徑庭。

有一則這樣的小案例,一位智者分別給幾個孩子糖果,讓他們握在手中一小時,如果一小時後糖果還在,就會進行二次獎勵。在這一小時內,有孩子忍不住吃了,也有稍微舔了忍住沒全吃,也有忍住誘惑得到了獎勵。在這個研究做完以後,發現這些孩子在長大以後各有不同。

忍住吃糖果的孩子長大後大不同,其實跟孩子的心智模式有關


那麼什麼叫做心智模式呢?

心智模式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Kenneth Craik 在1940 年代創造出來的,再之後就被認知心理學家Johnson-Laird和認知科學家馬文明斯(Marvin Minsky)(1975)、西蒙·派珀特(Seymour Papert)所採用,

心智模式是作為一種抽象的綜合的認知能力。現在成為心理學上常用名詞。

簡單的來理解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指我們個人對認知事物的一種方法和習慣,在對周圍發生了某種情況下我們大腦會做出認知,我們每個人的心智模式都是不一樣的存在。

它來自我們所經歷過的不一樣的體驗、經驗、習慣和所受到的教育和周圍的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行動,也是對於形成積極的心智模式一個極大關鍵所在。

心智模式決定了我們觀察事物的視角和做出的相關結論。心智模式在指導著我們的思考能力和執行能力的方式。

大腦一直在控制我們的所做所為,心智模式人們在特定情況下基於自己的經驗慢慢形成下來的,我們大腦會藉助於心智模式來進行思考、行動等。實踐出真知,心智模式也是在個人在不斷地實踐中慢慢得出的經驗。

忍住吃糖果的孩子長大後大不同,其實跟孩子的心智模式有關

心智模式的特點

每個人都是具有心智模式。每個人經歷的環境會有不同,所以就會存在積極心智模式和消極心智模式的存在。在這兩個模式存在的情況下,就會存在不一樣的區別所在。

孩子作為一名在成長中不斷實踐、不斷學習的新生,在遇到學習或者生活上的困難上都會採取不一樣的態度,是會採取積極解決?

還是退縮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呢?在受到周圍發生情況下,情緒也會產生波動,在這種情況下又是選擇什麼呢?都是取決孩子思想方式。所以正確的心智模式選擇就會對個人成長產生不一樣影響。

忍住吃糖果的孩子長大後大不同,其實跟孩子的心智模式有關


那麼如何來改善和把握心智模式?

1. 建立一個認知心智模式框架。

在被稱作為美國第一個偉大的文學家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在他本人的自傳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他是如何自學進行創作的,他在創作過程中會需要到大量的詞彙,他會將好文章中的詞語進行拆解、重組的方法來進行多次反覆記憶,獲得長久記憶。

他在心智模式上對詞語進行有序整理,不把知識當做零散的數據,而是對數據進行有效整理出一個框架。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智模式,將學習到的知識和處理事情方法進行一個思維框架,才是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

2. 確定一個正確的思維路線。

作者大衛・舒爾茨在《大思想的神奇》曾說過:決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智力、精力,文化水平都不是關鍵所在,最主要的最關鍵的一點取決的是思想,決定思想的根本關鍵還是心智模式。

我們需要教孩子樹立一個積極心智模式,遇到學習困難,採取積極思維努力學習方式。對待任何事物,會用積極樂觀態度正確對待。可以把任何複雜事物,運用正確方法來簡化問題。助力孩子成為優秀的人,抓住好心裡模式這一關鍵時期。

忍住吃糖果的孩子長大後大不同,其實跟孩子的心智模式有關


家長應該如何抓住不同階段心智模式,進行正確培養。

1. 嬰兒期(0-1歲)萌生信任感時期

嬰幼兒時期,是心智模式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是最缺乏安全感的,大多數家長會認為孩子只要吃好穿好就行,在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容易患得患失,媽媽的陪伴對於孩子內心信任感是十分重要的。

最關鍵的一個時期就是需要媽媽關注和給予關愛。在孩子哭鬧情況下,溫柔的小動作像輕撫,輕拍、擁抱等都是可以調整安慰到寶寶,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2. 幼兒期(2-3歲)保持好奇和探索時期

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行為上會不安分,好奇周圍的新鮮事物,內心渴望更大的活動氛圍,孩子處於一個學習階段,會不斷地破壞的周圍的秩序。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的家長會對孩子的破壞行為進行呵斥,在這種情況下,就已經破壞到了孩子的內心探索性得慾望失去了積極主動性。家長在這個階段要適當的保護孩子的活動範圍,同樣也不要打擊孩子探索的好奇心,要給予孩子尊重和對他探索的鼓勵。給他建立自信心。

忍住吃糖果的孩子長大後大不同,其實跟孩子的心智模式有關

3. 兒童期(4-5歲)自主意識開始形成時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形成思維的階段,能力也有增強,有著許多的興趣產生,開始幫助媽媽們做做家務,喜歡承擔自己分內的事物,大部分家長會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可以完成任務,給孩子帶來的是說教而不是讓他實踐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容易失去獨立性。如果在這個時期,家長能夠有意識鼓勵孩子去自主行動,並且幫助孩子一起來建立獨立自主的意識,增強孩子的主動性和責任感。

4.少年期(6-11歲)增強孩子的心理素質時期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在小學時期,融入到的是一個小社會團體,會有明顯的競爭性產生,在這個階段的,家長會更加註意到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忘記詢問孩子在校與他人的交往情況和心理變化,這是一個特別大的誤區。

多與孩子多多溝通課堂以外的情況,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這也將會幫助到孩子以後到陌生團體如何融入,同樣在學習一方面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競爭,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忍住吃糖果的孩子長大後大不同,其實跟孩子的心智模式有關

5. 青春期(12-23歲)自我清晰認識時期

孩子的青春時期是家長最擔心的一個階段,脾氣暴躁和不愛溝通是孩子在這個時期的通病,同樣敏感是這個時期的一個代表詞語,開始在乎自己外貌,在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等。這個階段是孩子心理一個自我認知不到位的時期,家長需要給予的是陪伴和理解,幫助孩子找到自我,適當的和孩子溝通和指導。

認知心理學家瓦瑞拉認為,人的認知不是一個簡單的被動的反映客觀事實的一個過程,而是我們經歷過不同的實踐創造出來的主動過程。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在成長和在發展心智模式的整個過程中,會不斷的從中發現規律,從而有了自己全新的判斷和抉擇。

在教育孩子的整個過程中,家長需要的關鍵就是抓住和把握好孩子的每一個關鍵的所在,學會陪伴和傾聽是每個階段的都需要存在的一個關鍵,孩子的每條道路都是少不了父母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