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適應性測試新添科普文閱讀,考察傳統文化,增加新題型

解讀專家

精華學校鼎級班生物教研組長 梁暘

本次高考生物適應性測試帶來哪些新高考信號?考生在今後複習和備考中需要注意什麼?今日上午,2020年北京高考適應性測試生物考試結束,精華學校鼎級班生物教研組長梁暘第一時間為考生進行獨家解析。



精華學校鼎級班生物教研組長梁暘介紹,2020年高考適應性測試生物試卷有對2019年高考理綜試卷生物部分考題的延續,也有貼近新高考所呈現出的新特點。

首先,這次測試有兩點與2019年高考沒有太大變化:

第一

考查的知識點和之前高考理綜考查的生物部分比較一致,二者都是結合必修三本書和選修兩本書來進行考查。

第二

任務分配變化不大。本次測試選擇題注重考查基礎知識,而考查能力的部分落在填空題上。

第三

考查選修知識方面的非選擇題裡沒有單獨列出一道大題來考查,依然是把選修知識揉入必修知識中,將二者結合成一體,形成一個完整的材料或試題。

在此基礎之上,我們發現本次生物測試有一些新的特點。

首先,此次測試加大了閱讀和文字的書寫量,主要體現於本次試卷在不同題目當中呈現出不同的任務形式。

與往年高考題相比,多出了科普文閱讀內容,這在將來的高考中不一定會設置成一道必考題,但只要有相關的素材和機會,就會出現在高考試卷當中。本次科普文閱讀題型考查的是生態建設,大家不僅可以從試題中看到生態知識,也能學習到一些具體措施。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科普文閱讀題型能對同學們更好地進行考查,也更容易進行區分,大家要深入學習相關素材。

除此之外,本次測試也提出其他任務形式,比如說明結果和想法理由,談到書寫流程,對某一個方案進行評價,列舉措施,闡述一些技術和科學機制,對一些問題原因進行深入分析等。這些任務出現在不同題目中,且基本上都是最後一問,需要大家用一定的語言文字形式書寫出來。大家在備考中一定要注意加強這方面練習。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測試加強考查傳統文化、科技發展和生態建設等內容。這些內容都是社會熱門問題,比如說,弘揚傳統文化與生物學如何相關?傳統發酵技術就屬於傳統文化,其生物學原理如何呈現?這需要考生在答題中體現。另外,最新的科技發展也會以信息的形式呈現在題目中。

在信息呈現方面,本次生物測試也有一些新特點。通常來說,高考題都是以實驗結果的形式呈現出來,然後分析實驗結論,而由於這次測試以及未來測試題量加大(現在測試選擇題15道,非選擇題6道),將會更多地考查基礎知識,比如題目中呈現實驗流程、作用機理等。

梁暘介紹:

本次生物測試還有一個非常新的題型,即“未提及”的概念和“未使用”的術語讓考生列舉出,反向考大家一些內容。考生要把考題中的概念所在的大知識框架搞清楚,在大範圍裡將題目出現過的知識點摘出,再找出剩下的知識點。這個題型很新穎,很可能會在將來的考試中出現,所以考生要理解整體和局部概念關係,對基礎知識和概念加強關注和認知。

在這裡要提醒考生,一些在本次測試中沒體現出來的、但在將來考試中可能會考的內容,比如探究性實驗設計,即結合假設設計出一個實驗,這在之前好幾年的高考試題中連續出現,且不只出現在一道題當中。

總體來說,此次生物測試和高三上學期期末測試相比難度低一些,但同學們不要盲目樂觀,本次難度不一定與高考難度匹配。這次測試選擇題難度雖不大,但給了我們分析問題的情景,如果讀不懂,空有基礎知識也無法解決問題,且新題型與題量增加都指向基礎知識的掌握。所以,大家要按照老師的囑咐複習,及時總結,對生物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掌握更透徹,把高考試卷當成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