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時攝影應該怎麼去除閃爍?

影像視圖


這種光比變化很大的場景在合成的時候就會閃爍。因為現在數碼單反的曝光都是以1/3為步長,僅僅只是快門或者光圈改變一檔,在後期合成的時候都會閃爍。對此沒有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我個人有幾個方法不知朋友是否接受:1、在鏡頭前加一塊ND4或ND8的中灰濾鏡,同時在拍攝時,縮短兩張照片之間的拍攝間隔,這個很重要!然後,要讓照片曝光量增加或減少時,一定要一步到位,並且一定要一級一級加減,不宜一下子加減太多,一檔即可。這是前期。2、後期,這個辦法很多,比較準確的辦法是:在合成時播放一遍,到哪裡有閃爍了,把那一幀取下來微調曝光(做法不用說)。這個方法非常麻煩,因為啟動一幀動了、後面全部都要跟著動,但是卻很準確。3、在PS下安裝個插件Adobe After Effect,這個插件中的“Color Stabilizer效果”據說具有控制閃爍和平均曝光的功能,但是我的是MAC電腦,這是WIN的插件,我並沒親測,所以不對此作評價。4、這個是我在用的方法,在MAC系統下有個軟件叫Final Cut Pro,這個也有點麻煩且要收費(上百刀),能自動或者手動平均各幀曝光,這個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但是也比較費時。希望我的回答對朋友有用


諾生


什麼是閃爍

閃爍是因為系列照片的曝光不一致而造成的畫面忽亮忽暗的一種現象,英文叫flicker或flickering。由於延時片的拍攝間隔相對較長,拍攝參數容易變化,比如光圈每次收縮位置不一樣、相機測光系統一致性不好,這樣就造成了曝光差異。另外,人眼對畫面亮度的突然變化很敏感,甚至有1%的亮度變化就可以察覺出來,這樣就使得閃爍容易暴露。

為什麼會閃爍

閃爍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見的包括:

1、光圈閃爍。鏡頭的光圈都是機械的,由多個葉片組成,靠機械運動和限位達到所需要的大小。現代的單反相機都是全開光圈取景和測光,拍攝的時候要快速收縮到設定光圈再曝光,拍攝完畢光圈再次打開。拍攝時如果光圈過小,那麼光圈葉片的收縮精度對光圈大小來講就非常關鍵,由於動作非常快,每次收縮後是否能及時到位、是否有抖動、是否能一致、是否被少許卡住都是有疑問的,這樣就會造成進光多少的變化。光圈越小,不確定性就越大、閃爍的也越厲害。光圈閃爍是主要的閃爍原因。

2、快門閃爍,現在的單反相機都是金屬簾幕快門,有前簾和後簾,上下垂直運動,上緊快門待發的時候,前簾關閉、後簾打開,曝光時先打開前簾,隨後後簾跟著關閉。當曝光時間慢於閃光同步時間(一般是1/125或1/250),前簾完全打開、暴露全部感光器件,然後後簾再關閉。但若快門太快,快於閃光同步時間,那麼前簾還沒有完全打開時後簾就要跟隨關閉,形成一道縫隙掃過感光器件,而由於速度太快,這個縫隙的寬度每次曝光很難做到一致,快門時間越短,縫隙就越窄,就越難保證精度,造成進光量的變化形成閃爍。

3、自動檔(比如光圈優先,即A檔)快門時間變化,相機根據自己的測光和算法決定每次曝光時間,而測光的時候因為景物的變化使得快門時間不一致性比較差。實際上,無論多麼高檔的相機,測光的精度都不好,因為要照顧拍攝速度,按下快門後最好馬上就要拍攝,延時時間越短越好,所以就沒給測光留出什麼時間,而速度和精度往往是矛盾的。事實上,測光誤差即便有0.1檔,對於相機根本不算什麼,很多參數都是以0.3檔為步進的,但0.1檔就是變化7%了,對於延時攝影閃爍就非常厲害。試過佳能相機和尼康相機,如果用在A檔,那麼閃爍將非常明顯,比光圈閃爍還要強烈,即便景物變化很小。這種閃爍不僅是相機測光的問題,也有人指出是相機曝光的時候檔位不是連續的有直接關係,比如在快門優先的場合,曝光主要由自動ISO和自動光圈進行,而這兩個參數只能最小以1/3檔改變,造成照片亮度的變化。從經驗上看,都是採用自動檔的場合下,佳能相機的閃爍要比尼康的小,這大概與佳能相機的電子話要強於尼康的原因。有位初學延時攝影的首個作品,用了A檔同時ISO自動,拍攝了日落到天黑的全過程,相機是500D,閃爍也不是很厲害,

4、顏色閃爍,即不同照片顏色不同,一般是相機設置了自動白平衡造成的。

5、手動參數改變,有時在拍攝中因為外界亮度變化太大,要改變曝光參數,否則就會嚴重欠曝或過曝,這種改變會引起很大的閃爍

6、其它相機內部閃爍,例如設定了自動ISO,會引起曝光參數變化不定。

7、人造光源閃爍,例如日光燈,是以100Hz的頻率發出閃光的,人眼儘管分辨不出,但若相機曝光時間短,就會落在光照閃爍的不同區間內,會使得曝光亮有變化。城市夜景,最常見的閃爍是霓虹燈,變化莫測;再就是很多LED電視大屏幕,隨內容的變化而產生極強的不確定性,而且由於亮度高,造成對周邊環境的強烈閃爍。

8、其它外部閃爍,比如雲和陽光的變化、物體遮擋,閃電、突然出現車燈等。近景物體的變化,也會引起畫面閃爍。

知道了閃爍原因後,就可以針對原因在拍攝時加以預防。

1、相機採用全部手動控制

2、光圈不宜設置太小,尤其不要設置在f/16或以下,有條件設置在f/8或者f/5.6,可以避免絕大多數的光圈閃爍。

3、快門設置在1/125或更長。

4、如果以上組合在陽光下即便採用最低的ISO也達不到要求,就要採用ND鏡了,常用ND8。

5、儘量避免拍攝變化的人造光或者自然光閃爍的場景,比如無規則(或有規則)點亮的燈光、霓虹燈,夜間戶外大屏幕LED顯示。拍攝到這樣的光源後,會產生畫面局部亮度無規則的變化,使得後期去閃幾乎不可能。當然,有意描述閃爍場景的除外

完全消除光圈閃爍的特殊方法

光圈閃爍一般是主要的閃爍原因,有些要求高的場景,只用全手動模式仍然不夠,還是能看出閃爍,還有一些時候的確要求用小光圈拍攝,以便取得大的景深或得到光芒效果,此時就要採取特別措施避免光圈閃爍了。

對於尼康相機+帶有光圈環的鏡頭(無論是老式的Ais鏡頭還是帶有CPU的D頭),可以直接把光圈設置到所需要的數值,鏡頭安裝時不安裝到位,手動檔,這樣相機就對光圈控制不起任何作用。到底擰到什麼時候為止,可以一邊擰鏡頭一邊看光圈,擰到光圈沒有擴大前的位置為好。如果光圈已經開始擴大,再向回擰一點。可以拍攝確認,拍攝的時候眼睛從鏡頭往裡看、盯著光圈環,不能有任何動作,這樣就完全避免了光圈閃爍

拍攝防閃

其實,對於普通場景,全部採用手動設置,遵從了上述預防措施後,可以有效防止閃爍。但是,往往要拍攝亮度跨度很大的場景,比如黃昏過渡,這是很出彩的場景,比如Zweizwei在其新片“新加坡2012”中,採用了6個黃昏過渡(說明他至少在新加坡呆了6天,如果只用一個相機的話)。在過渡期間不僅場景的亮度發生變化,而且色溫、天空顏色都有很大的變化,尤其是配合人工照明的效果,會真正體現出延時攝影變化的魅力。為了能夠拍攝黃昏過渡或者日落前後亮度變化巨大的場景,用手動曝光就不可行了,可以採用外部控制的辦法,比如專門控制相機連續改變曝光參數的外加硬件,甚至把相機連接到計算機上,用專門的軟件進行控制。由於黃昏過渡涉及的內容複雜而特殊,就不再敘說。

後期去閃

當沒有硬件防閃措施,同時必須採用光圈優先檔拍攝黃昏過渡的場合,閃爍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採取了各種預防措施和手動設置,也會莫名其妙的產生一定的可以察覺到的閃爍,這就要後期用軟件去閃了。去閃英文叫De-flicker,有一些軟件專門用於後期去閃爍的軟件或插件。








鶯子啼花


這種光比變化很大的場景在合成的時候就會閃爍。因為現在數碼單反的曝光都是以1/3為步長,僅僅只是快門或者光圈改變一檔,在後期合成的時候都會閃爍。對此沒有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我個人有幾個方法不知朋友是否接受:1、在鏡頭前加一塊ND4或ND8的中灰濾鏡,同時在拍攝時,縮短兩張照片之間的拍攝間隔,這個很重要!然後,要讓照片曝光量增加或減少時,一定要一步到位,並且一定要一級一級加減,不宜一下子加減太多,一檔即可。這是前期。2、後期,這個辦法很多,比較準確的辦法是:在合成時播放一遍,到哪裡有閃爍了,把那一幀取下來微調曝光(做法不用說)。這個方法非常麻煩,因為啟動一幀動了、後面全部都要跟著動,但是卻很準確。3、在PS下安裝個插件Adobe After Effect,這個插件中的“Color Stabilizer效果”據說具有控制閃爍和平均曝光的功能,但是我的是MAC電腦,這是WIN的插件,我並沒親測,所以不對此作評價。4、這個是我在用的方法,在MAC系統下有個軟件叫Final Cut Pro,這個也有點麻煩且要收費(上百刀),能自動或者手動平均各幀曝光,這個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但是也比較費時。希望我的回答對朋友有用


古往今文


正確控制曝光

  1:尼康D750自帶的曝光平滑。

  這個功能基本上把曝光控制的比較平滑,後期簡單處理就可以。

  2:佳能5D2,魔燈固件的Holy Grail方式,今天主要講這個的後期處理。

  軟件會根據光線的變化自動改變快門、ISO等數值。

後期軟件去閃爍處理

  LRTtimelapse5,專業的延時攝影處理軟件。

  因為相機在拍攝過程中會改變快門,ISO等參數,所以每次改變都會和上一幀產生差異,改變的次數多了,整個片子就會一閃一閃的,所以我們就要利用整個軟件做曝光平滑,達到完美的曝光過度。




瞳孔中國


一般光線變化不大時可以選擇手動模式就是M檔,如果是光比變化比較大的時候,前期拍攝的時候我們應該使用光圈優先就是A檔,iOS自動,測光點選擇一個固定點,對焦手動間隔5秒,拍完後後期需要使用LRTimelape+Lightroom組合調整關鍵幀參數,在pr或者別的視頻合成軟件時需要再次使用去閃插件再次計算如GBDeficker插件。如果效果還是不理想那麼就要前期拍攝下功夫了,可以用iPad安裝lrt聖盃模式,這個比較複雜需要投入專業設備。


旅攝施


一般光線變化不大時可以選擇手動模式就是M檔,如果是光比變化比較大的時候,前期拍攝的時候我們應該使用光圈優先就是A檔,iOS自動,測光點選擇一個固定點,對焦手動間隔5秒,拍完後後期需要使用LRTimelape+Lightroom組合調整關鍵幀參數,在pr或者別的視頻合成軟件時需要再次使用去閃插件再次計算如GBDeficker插件。如果效果還是不理想那麼就要前期拍攝下功夫了,可以用iPad安裝lrt聖盃模式,這個比較複雜需要投入專業設備。


哩哩哩哩哩哄6


什麼是閃爍

閃爍是因為系列照片的曝光不一致而造成的畫面忽亮忽暗的一種現象,英文叫flicker或flickering。由於延時片的拍攝間隔相對較長,拍攝參數容易變化,比如光圈每次收縮位置不一樣、相機測光系統一致性不好,這樣就造成了曝光差異。另外,人眼對畫面亮度的突然變化很敏感,甚至有1%的亮度變化就可以察覺出來,這樣就使得閃爍容易暴露。

為什麼會閃爍

閃爍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見的包括:

1、光圈閃爍。鏡頭的光圈都是機械的,由多個葉片組成,靠機械運動和限位達到所需要的大小。現代的單反相機都是全開光圈取景和測光,拍攝的時候要快速收縮到設定光圈再曝光,拍攝完畢光圈再次打開。拍攝時如果光圈過小,那麼光圈葉片的收縮精度對光圈大小來講就非常關鍵,由於動作非常快,每次收縮後是否能及時到位、是否有抖動、是否能一致、是否被少許卡住都是有疑問的,這樣就會造成進光多少的變化。光圈越小,不確定性就越大、閃爍的也越厲害。光圈閃爍是主要的閃爍原因。

2、快門閃爍,現在的單反相機都是金屬簾幕快門,有前簾和後簾,上下垂直運動,上緊快門待發的時候,前簾關閉、後簾打開,曝光時先打開前簾,隨後後簾跟著關閉。當曝光時間慢於閃光同步時間(一般是1/125或1/250),前簾完全打開、暴露全部感光器件,然後後簾再關閉。但若快門太快,快於閃光同步時間,那麼前簾還沒有完全打開時後簾就要跟隨關閉,形成一道縫隙掃過感光器件,而由於速度太快,這個縫隙的寬度每次曝光很難做到一致,快門時間越短,縫隙就越窄,就越難保證精度,造成進光量的變化形成閃爍。

3、自動檔(比如光圈優先,即A檔)快門時間變化,相機根據自己的測光和算法決定每次曝光時間,而測光的時候因為景物的變化使得快門時間不一致性比較差。實際上,無論多麼高檔的相機,測光的精度都不好,因為要照顧拍攝速度,按下快門後最好馬上就要拍攝,延時時間越短越好,所以就沒給測光留出什麼時間,而速度和精度往往是矛盾的。事實上,測光誤差即便有0.1檔,對於相機根本不算什麼,很多參數都是以0.3檔為步進的,但0.1檔就是變化7%了,對於延時攝影閃爍就非常厲害。試過佳能相機和尼康相機,如果用在A檔,那麼閃爍將非常明顯,比光圈閃爍還要強烈,即便景物變化很小。這種閃爍不僅是相機測光的問題,也有人指出是相機曝光的時候檔位不是連續的有直接關係,比如在快門優先的場合,曝光主要由自動ISO和自動光圈進行,而這兩個參數只能最小以1/3檔改變,造成照片亮度的變化。從經驗上看,都是採用自動檔的場合下,佳能相機的閃爍要比尼康的小,這大概與佳能相機的電子話要強於尼康的原因。有位初學延時攝影的首個作品,用了A檔同時ISO自動,拍攝了日落到天黑的全過程,相機是500D,閃爍也不是很厲害,

4、顏色閃爍,即不同照片顏色不同,一般是相機設置了自動白平衡造成的。

5、手動參數改變,有時在拍攝中因為外界亮度變化太大,要改變曝光參數,否則就會嚴重欠曝或過曝,這種改變會引起很大的閃爍

6、其它相機內部閃爍,例如設定了自動ISO,會引起曝光參數變化不定。

7、人造光源閃爍,例如日光燈,是以100Hz的頻率發出閃光的,人眼儘管分辨不出,但若相機曝光時間短,就會落在光照閃爍的不同區間內,會使得曝光亮有變化。城市夜景,最常見的閃爍是霓虹燈,變化莫測;再就是很多LED電視大屏幕,隨內容的變化而產生極強的不確定性,而且由於亮度高,造成對周邊環境的強烈閃爍。

8、其它外部閃爍,比如雲和陽光的變化、物體遮擋,閃電、突然出現車燈等。近景物體的變化,也會引起畫面閃爍。

閃爍的預防

知道了閃爍原因後,就可以針對原因在拍攝時加以預防。

1、相機採用全部手動控制

2、光圈不宜設置太小,尤其不要設置在f/16或以下,有條件設置在f/8或者f/5.6,可以避免絕大多數的光圈閃爍。

3、快門設置在1/125或更長。

4、如果以上組合在陽光下即便採用最低的ISO也達不到要求,就要採用ND鏡了,常用ND8。

5、儘量避免拍攝變化的人造光或者自然光閃爍的場景,比如無規則(或有規則)點亮的燈光、霓虹燈,夜間戶外大屏幕LED顯示。拍攝到這樣的光源後,會產生畫面局部亮度無規則的變化,使得後期去閃幾乎不可能。當然,有意描述閃爍場景的除外

完全消除光圈閃爍的特殊方法

光圈閃爍一般是主要的閃爍原因,有些要求高的場景,只用全手動模式仍然不夠,還是能看出閃爍,還有一些時候的確要求用小光圈拍攝,以便取得大的景深或得到光芒效果,此時就要採取特別措施避免光圈閃爍了。

對於尼康相機+帶有光圈環的鏡頭(無論是老式的Ais鏡頭還是帶有CPU的D頭),可以直接把光圈設置到所需要的數值,鏡頭安裝時不安裝到位,手動檔,這樣相機就對光圈控制不起任何作用。到底擰到什麼時候為止,可以一邊擰鏡頭一邊看光圈,擰到光圈沒有擴大前的位置為好。如果光圈已經開始擴大,再向回擰一點。可以拍攝確認,拍攝的時候眼睛從鏡頭往裡看、盯著光圈環,不能有任何動作,這樣就完全避免了光圈閃爍。

對於尼康相機+不帶光圈環的G頭,可以用牙籤、雪糕柄等小木棍,塞在光圈撥杆兩邊的間隙中,使得鏡頭在自由狀態下光圈達到所需要的位置並固定。塞的時候木棍先取的長一些,塞到底後再截斷,這樣就不會掉進去。到底什麼是需要位置要根據經驗而定,由於此種方法會完全消除光圈閃爍,因此光圈小一些也不要緊,那樣就完全不用塞木棍,鏡頭自由狀態就是最小光圈。當然最小光圈下衍射現象會很嚴重,鏡頭的分辨要下降,還是應該避免。安裝鏡頭時仍然不要到位,具體方法見上面的描述。如果鏡頭安裝到位,會使得相機的光圈撥杆受阻,有些相機會顯示錯誤信息,甚至是的拍攝不能進行下去。

對於佳能EOS相機+佳能鏡頭,鏡頭都是全電子控制的,包括光圈的開合。在開機狀態,手動檔,光圈設置到選好的數值,按住景深預覽按鈕(此時可以發現光圈已經收縮),再按下鏡頭拆卸按鈕,慢慢轉動鏡頭開始拆卸,此時光圈會保持不變,即便把鏡頭全部拆下來光圈也會保持設定的位置,但我們無需把鏡頭取下,只要把電觸點的位置錯開,鬆開景深預覽按鈕光圈不再復原,就達到了我們的目的。此時相機用手動檔拍攝,光圈會一直保持在預訂位置,完全消除了光圈閃爍。如果擔心鏡頭沒有鎖死,在極端條件下有鬆脫的危險,那可以拆下鏡頭,用不乾膠粘好觸點再重新擰上去鎖緊。這種拍攝也可以用A檔,相機會自動曝光、正確曝光,只不過A檔本身會有較大的閃爍,抵消了光圈無閃爍的作用。

對於佳能EOS相機+尼康鏡頭,需要一個接環,對於帶有光圈環的尼康鏡頭,直接設置到預定光圈就可以,拍攝中光圈不會有任何變化。對於尼康G頭,本身是沒有光圈環的,這就要購買那種帶光圈控制的轉接環,這樣隨時可以把光圈設置到任何位置,而佳能相機當然不會對鏡頭有任何操作,所以光圈也會完全固定,拍攝中就會完全消除光圈閃爍。對於只有普通接環而要接G頭的場合,也可以用牙籤木棍等,自己控制光圈大小,拍攝中光圈也不會變化。

備註,這些特殊方法均經過本人驗證很好用,而且沒有對相機或鏡頭髮現有損害。尼康相機偶爾會出現Err警告但可以繼續拍,因為機身的鏡頭光圈撥杆是有彈性的,被限位也沒有關係。網上也有很多人試驗過佳能相機熱拆鏡頭、安裝鏡頭不到位的方式,也沒見有問題發生。然而,鏡頭安裝不到位會造成相機電觸點的隨意接觸,因此存在發生故障或不工作的可能性,因此此種方法要慎重採用,本人對因採用此類方法而造成的可能相機或鏡頭的損害不負責任。

拍攝防閃

其實,對於普通場景,全部採用手動設置,遵從了上述預防措施後,可以有效防止閃爍。但是,往往要拍攝亮度跨度很大的場景,比如黃昏過渡,這是很出彩的場景,比如Zweizwei在其新片“新加坡2012”中,採用了6個黃昏過渡(說明他至少在新加坡呆了6天,如果只用一個相機的話)。在過渡期間不僅場景的亮度發生變化,而且色溫、天空顏色都有很大的變化,尤其是配合人工照明的效果,會真正體現出延時攝影變化的魅力。為了能夠拍攝黃昏過渡或者日落前後亮度變化巨大的場景,用手動曝光就不可行了,可以採用外部控制的辦法,比如專門控制相機連續改變曝光參數的外加硬件,甚至把相機連接到計算機上,用專門的軟件進行控制。由於黃昏過渡涉及的內容複雜而特殊,因此單獨用一個章節來討論(詳見下一章)。


麥兜吃豆豆


延時攝影,出現閃爍是環境的光線變化大,拍攝時間長,導致出現的閃爍。特別拍攝城市日轉夜延時攝影。

在軟件lrt中就有去閃功能效果,能夠是畫面不出現光線閃爍,使畫面光線變得平滑。

能起到很好的去閃爍效果。




黑狗狗白狗狗


延時攝影,是以一種將時間壓縮的拍攝技術,其拍攝的是一組照片,後期通過照片串聯,把幾分鐘、幾小時甚至是幾天幾年的過程壓縮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以視頻的方式播放。在一段延時攝影視頻中,物體或者景物緩慢變化的過程被壓縮到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呈現出平時用肉眼無法察覺的奇異精彩的景象。由於每次拍攝的環境光線不一樣,合成後由於拍攝的照片光線不統一,經常會出現一閃一閃的感覺;有時候拍攝移動延時還會出現抖動的現象。


熱血剪輯師


延時攝影,是以一種將時間壓縮的拍攝技術,其拍攝的是一組照片,後期通過照片串聯,把幾分鐘、幾小時甚至是幾天幾年的過程壓縮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以視頻的方式播放。在一段延時攝影視頻中,物體或者景物緩慢變化的過程被壓縮到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呈現出平時用肉眼無法察覺的奇異精彩的景象。由於每次拍攝的環境光線不一樣,合成後由於拍攝的照片光線不統一,經常會出現一閃一閃的感覺;有時候拍攝移動延時還會出現抖動的現象。


後期去掉這樣閃爍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軟件LRTimelapse/AE/PR 等,今次我就來說說用Pr 這個軟件來實現延時攝影去閃加去抖動增穩的方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b655c0041544032a53f31e059266e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