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使世界獨身者不再孤獨

伊薩克·牛頓爵士,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同時是英國當時鍊金術熱衷者。他發表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頓運動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石。牛頓還和萊布尼茨各自獨立地發明了微積分。他總共留下了50多萬字的鍊金術手稿和100多萬字的神學手稿。

牛頓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萬有引力定律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天上的運動和地上的運動統一起來,為日心說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使得自然科學的研究最終掙脫了宗教的枷鎖。牛頓還發現了太陽光的顏色構成,還製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遠鏡。

牛頓出生於1642年12月25日,在英格蘭林肯郡小鎮沃爾索浦的一個自耕農家庭裡,牛頓誕生了,那天是基督教的聖誕節。牛頓是一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親人都擔心他能否活下來。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會成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科學巨人,牛頓家境貧寒,父親是個小農場主,在牛頓出生以前三個月就已經去世,那時他的生身父母結婚才半年多。牛頓3歲時母親改嫁給一位牧師,是外祖母把他撫養大。

牛頓的童年沒有得到父愛和母愛,這種不幸使小牛頓性格孤僻內向,他沒有知心朋友,他的課餘時間全都獻給瞭如飢似渴的閱讀和興趣盎然的實驗。但是他的學習成績不好,一度還是班級裡倒數第二。直到有一次他與一個欺負他的同學打架並且贏的了那場本來實力懸殊的毆鬥,他萌發出強烈的上進心,天才的一面開始展現出來,成績也一躍進入前茅。 1661年以減費生的身份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1664年成為獎學金獲得者,1665年獲學士學位。

夏末一個溫暖的傍晚,在英格蘭一個腋下夾著一本書的年輕人走進他母親家的花園裡,坐在一棵樹下,開始埋頭讀他的書。當他翻動書頁時,他頭頂的樹枝中有樣東西晃動起來。一隻歷史上最著名的蘋果落了下來,打在23歲的牛頓的頭上 。正好在那天,牛頓正苦苦思索著一個問題:是什麼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為什麼這隻打中他腦袋的蘋果會墜落到地上?正是從思考這一問題開始,他找到了這些的答案——萬有引力理論。從此,這隻蘋果改變了這個世界。

哈雷,胡克和雷恩三人大約同時猜到引力的平方反比關係和行星的橢圓軌道之間有必然聯繫,但他們都無法證明這一點。牛頓寫出了一篇《論軌道上物體的運動》,文中證明,天上與地上的物體服從完全同樣的運動規律,引力的存在使得行星及其衛星必定沿橢圓軌道運動。

哈雷一眼看出這篇論文有劃時代的價值,他敦促牛頓把它擴充為專著發表。於是1685和1686年兩個年份的18個月裡,牛頓專心致志地從事寫作,《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這部偉大著作從牛頓的筆下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牛頓顯然是有長期研究所取得的豐富成果作為基礎,寫下的論述事無鉅細,都經過深思熟慮。皇家學會雖然十分重視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但卻沒有財力資助出版它。是哈雷自費出版了牛頓的這部著作。

《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的出版震動了整個英國和歐洲學界。牛頓一躍成為當時歐洲最負盛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當年牛頓43歲。

此時,他的名氣更大了,國王覺得我們英國有這樣一個大寶貝,就得想法給供著,於是把他派去當皇家鑄幣廠的監管一一這是一個薪水高又清閒的地方。1703年,他又當了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

牛頓在科學方面的成就我們有目共睹,但是他在愛情卻是失敗的,而牛頓孤獨終老的故事在科學家也是人盡皆知,然而他終生未娶的事情卻鮮有人知。就是這樣一位天才的科學家為什麼一生未婚?


牛頓使世界獨身者不再孤獨


1654年,12歲牛頓進了九龍的金格斯皇家中學讀書。這個學校離家有十幾公里遠。因此牛頓寄宿在當地的藥劑師威廉·克拉克家中。安妮正是藥劑師威廉的繼女,當時牛頓寄宿在安妮家裡,直到18歲畢業。安妮是金髮碧眼,亭亭玉立,牛頓玉樹臨風具有英倫紳士風度。兩個人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後來互生情愫,互相愛慕。為了安妮,也為了愛情,牛頓去劍橋求學了,牛頓這一去就是四年。他一下子沉迷到對科學的探索和學習中,忘卻了一切,甚至把未婚妻安妮也拋諸腦後了。可是牛頓一去劍橋就是四年,在這期間,杳無音信。安妮非常傷心,嫁給了別人。這是牛頓最為難忘的記憶。

牛頓是一位富有激情和理想的偉大科學家,在他的世界裡,對宇宙、自然的激情填滿了他的內心。正因此,他忽視了對女友的關心,也許,這就是他終身未娶的根本原因。

牛頓出生於農民家庭,在他出生前三個月,父親就病逝了,牛頓是早產兒,眼看就要死了。母親名叫哈拿,她在絕望中想起聖經上也有位名叫哈拿的女子,曾在困苦中向神禱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牛頓的母親便發出了同樣的禱告,神讓牛頓活下來了,他常與母親一同禱告。牛頓一生髮表的有關數學和物理學的著作只佔他所有著作的16%,而84%的著作卻是未曾出版的神學著作,總字數超過140萬,可見他研究聖經所用的時間,遠遠超過研究科學用的時間。他深信聖經中的奧秘是可以解開的,因此他勤學希伯來語,孜孜探求聖經密碼,終其後半生,直到去世之日。

牛頓終身未婚,成全了母親“終身歸與耶和華”的禱告,用畢生精力向世人見證神的大能。

雖然他不是貴族,但牛頓是第一個以科學家身份拿到爵士頭銜的人,也是第一個獲得國葬的自然科學家。1727年3月20日,偉大艾薩克·牛頓逝世。同其他很多傑出的英國人一樣,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

牛頓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更是孤獨的一生,他一輩子沒有結婚,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科學,牛頓愛科學,科學更愛牛頓,他與科學結了婚,對以後攀登科學頂峰的獨身者而言,牛頓使世界獨身者不再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