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越花越有錢,越不捨得花越窮,真的是這樣嗎?

朋友總是給我灌輸這樣一個思想:“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但是自己若花錢毫無控制,就算賺得再多,最後還是沒能越來越有錢,所以,我自然是不認同這個觀點的。


錢越花越有錢,越不捨得花越窮,真的是這樣嗎?

具體因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錢是有限的,你花掉就沒了,你不花錢就一直在

對於學生黨來說,父母給的錢是有限的。我知道有些學生非常捨得為自己花錢,週末放假的時候,會約上三兩同學一起出去逛街shopping,吃頓大餐,K歌,滑冰等、父母給的生活費還沒到月底就給霍霍完了。相反的,有的學生比較懂事,知道父母掙錢辛苦,在學校花錢也會比較剋制,消費除了日常用品,彈性開支基本上很少,這部分學生每個月的零花錢反而有剩餘。因此,越捨得花越有錢,越不捨得花越窮,這則觀點只能適合小部分人,那就是賺的錢比花出去的多得多,但是這樣的群體又有多少呢?很少!

如果你是一名學生黨,手裡的錢是有限的,你真的認為:越捨得花錢就越有錢嗎?

錢越花越有錢,越不捨得花越窮,真的是這樣嗎?

2、上班族固定收入有上限,應合理規劃每一筆收支

隨著人們的收入不斷提高,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但是與此同時、物價也在持續增長中。對於高收入群體來說,他們會通過自己的收入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已經自身的保養。如果能夠在有條不紊的情況下,合理規劃讓收入與支出得到一個相應平衡的支撐點,那麼錢花了自然仍有餘存。

錢越花越有錢,越不捨得花越窮,真的是這樣嗎?

而對於普通工薪階層的群體來說,想要通過工資收入成為富人真的很難。朋友工薪族工資不高,如果是剛走入社會沒多久的單身汪還好,不需要顧慮家庭開支,養小孩教育等費用。如果是成家立業了,上有老下有小,家裡內外樣樣都需要花錢,出遠門旅遊和下館子吃餐貴的,對於他們講來可以說是一種奢侈。儘管平時已經非常省著花了,生活的很拮据,但能剩餘的錢依然非常少。

錢越花越有錢,越不捨得花越窮,真的是這樣嗎?

3、不捨得花錢的人不一定窮

對於父母來說,他們辛苦了一輩子,省吃儉用習慣了。在廣州這邊見到很有上了70歲的老人家,他們辛勞了幾十年,到老來仍然是閒不住,儘管家裡有房收租,兒女孝順,但是還是自己種植一些青菜,吃不完就收割擔到市場去賣。或是去撿廢品賣,見過在地攤上為3塊錢討價還價買菜的大媽,蹲在工地上吃饅頭的60歲男人,實際上他們現在並不窮,可能在年輕時貧窮,讓他們習慣了勞作和存錢,花錢非常省,不該花的不花,能掙一分是一分。與每年都攢不起錢的年輕人相比,他們是有錢人。

錢越花越有錢,越不捨得花越窮,真的是這樣嗎?

綜上所述

比較來看,說明並不是越捨得花越有錢,越不捨得花錢就越窮;

有很多有錢人,他們確實有資本。

比如,明星拍一部電視劇的片酬收入高達1億元,他們很捨得為自己花錢。有很多女明星,為了保持年輕的容貌,買很多昂貴的護膚品來保護自己容貌,她們這麼捨得花錢為的是能繼續出演電視劇,不被新一代小花比下去,有些人為自己的身體購買了數份保險。

錢越花越有錢,越不捨得花越窮,真的是這樣嗎?

還有成功的商人,何鴻燊就是一個例子,澳門博彩業獨佔鰲頭,有“賭王”之稱。其名下在香港也有多個產業,香港信德集團的業務深入航運、房地產、酒店、娛樂等多個行業,已經98歲的他,仍然在路上奮鬥不願停歇。

錢越花越有錢,越不捨得花越窮,真的是這樣嗎?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在收入不高的情況下,捨得為自己花錢,如果花在正途上,比如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能,未來能夠獲得更高的收入,那麼花再多也值得。但是如果捨得花錢的方向是各種吃喝玩樂,那麼就是給自己的未來找罪受,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年輕的時候沒有為自己建立堅實的物質基礎,就隨意揮霍,等到醒悟時發現,目前賺的收入是在為過去的行為買單。

錢越花越有錢,越不捨得花越窮,真的是這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