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把痴心嗟晚風


淞雲·詩話


初使月華寒冷蕊,乍窺琅苑沒鸞蹤。

這裡,

既有彼岸的寧靜與喜悅,亦有此岸的無奈與悲傷。

請聽淞雲詩話:《只把痴心嗟晚風》


淞雲詩話 | 只把痴心嗟晚風


七律· 丙申暮春詠落花


蔌蔌殘英薄幾重,

花魂浮水月如縫。

也無消息黃昏後,

唯有韓盧老屋東。

卜築頗嫌香徑冷,

臨溪尤悼亂桃紅。

惱人楊絮飛無數,

只把痴心嗟晚風。

注:

1、蔌蔌:形容花落下的聲音。

2、文忠公有“人約黃昏後,月上柳梢頭”句。

3、韓盧:此指老犬。

4、卜築:擇地建築住宅,即定居之意。

小園香徑獨徘徊”之句。


我在北方的隆冬枕雪、聽風,於斗室之中,靜讀淞雲的《暮春詠落花》,那瞬,我彷彿聞到了花瓣的清香,聽到了花落的天籟,感受到了尋常日子的悠然。有些人生,真的無須去尋找,無須去追求,只要我們用心去感知就好。思念或眷戀誰,更不重要,只是一份心境而已。

暮春時節,花紅漸少。柳絮飛舞,縹緲著風的清幽。詩人想約的人、欲等的人,始終未到。落花多情又薄涼,窗外殘英蔌蔌,似有故事要傾訴,轉眼間,卻又悄無了聲息,唯有那清泠的月,懸於天際。

蔌蔌殘英薄幾重,花魂浮水月如縫。捻三分月色,釀一盞花緣,任宿命流離,塵緣蹉跎。你的影子淡若煙嵐,卻始終浮現於我的視線中。這是一個只有寧靜靈魂才能感知的意境,存在於人的意念裡。當你覺得不安時,就停下來,讓所有關於春的記憶將你包裹。等心溫暖了,就會擁有再次出發的勇氣。

夜風撫窗枕清寒,總是習慣了在文字中駐足,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不管季節如何變換,不變的是那一份握在手心裡的執著。

人生不過是一個來來往往的過程,途中,有人離開,有人駐留,但無真正的永遠。只要我們不過分執著,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一個愜意的章節。

也無消息黃昏後,唯有韓盧老屋東。近日,我是越發的喜歡一個人的寧靜了。彷彿只有極度的靜謐,才能安撫一顆走累的心。且在流光的透與不透間,刻畫出歲月的痕跡,為稜角分明的空間增添一股柔軟的氣息。


淞雲詩話 | 只把痴心嗟晚風


其實,有時我們要感謝生活,感謝那些旅途中的挫折和傷害,正是它們成就了今天的我們,成就了我們當下的隱忍和含蓄。

卜築頗嫌香徑冷,臨溪尤悼亂桃紅。誰不曾有過夢想,最後卻終究是敗給了時間,敗給了自己。那些散落的飄零,又無情的撕破了暮春,清冷的空氣瀰漫在了無盡的夜空中。我拈來一片飄於髮際的花瓣,拋於水中,任千里煙波,將心中的執念與期盼放逐。

淞雲此詩中冷、殘色調的背景描寫,為轉結句的感懷做了精心鋪墊。其中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起伏變化中引人嗟嘆。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心事。胸襟的恬淡,情懷的婉約,便有了自然流露。


淞雲詩話 | 只把痴心嗟晚風


寫格律詩要做到 “師古而不泥古”,實屬不易,而詩人淞雲恰恰善於運用古人成句,切合詞旨且手法嫻熟。我想,他的腦海裡定然住了一位古聖人吧。

惱人楊絮飛無數,只把痴心嗟晚風。現實終歸是殘酷的,多事的東風,又吹散了纏綿的柳絮,那飛舞的精靈又將生命再次投入暮春的微燻中,將生的期待幻化於溫馨的夢境裡,團團簇簇又飄飄渺渺。閱盡了春色,亦留下了惆悵。

此刻,詩人正擁著擱淺的月光,獨自囈語,花魂浮水,將滿箋的愁緒瘦成了綿長的詩句,帶著落寞的餘香與無盡的嗟嘆。情痴更斟情,淞雲將花、月、人之間的感情反覆掂掇,彷彿剪輯了唐詩宋詞裡的所有細節,終化作了無限愁懷說不得。

我卻偏借一紙素箋,以墨香帶風,舒展你眉間的清愁;用嫋嫋的馨香,斑斕你塵寰的舊夢。在夜色如水,月色清涼的風花裡,痴候碧水長天,歲月靜遠,輕奏一曲盪滌纖塵的心音,銘記歌德所言:“在這個躁動的時代,能夠躲進靜謐的激情深處的人確實是幸福的”。


淞雲詩話 | 只把痴心嗟晚風

作者 淞雲, 詩人,詞人,擅長經學,書畫,文字學。

其人豁達平和,如高空的朗月般照人。 微信公眾號:淞雲國學。


詩話作者 馬小琴,筆名,文瀾,擅詩詞,陝西米脂人。


注: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