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第一書記——記房縣教育局駐龍駒山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徐澤勇

徐澤勇,中共黨員,房縣中壩鄉人,房縣教育局駐中壩鄉龍駒山村第一書記。面對此次疫情,他一直堅守崗位,穿梭在全村每一個角落,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赤誠初心,用超強的智慧和執行力守護著家鄉父老的安寧,踐行著一位普通基層幹部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與神聖使命。

1102位村民,第一書記的責任擔當

龍駒山村戶籍戶數451戶1486人,經前期摸排統計,疫情期間實際在村居民(含農戶親戚)共有352戶1102人。返崗第一天,徐書記馬上組織村兩委安排部署防疫工作,他說當下要做的就是想千方設百計保證這1102位村民的生命安全,要做到宣傳不落一戶,詢問不漏一人,走訪不隔一天。

第一件事就是嚴防外來輸入,龍駒山村觀音堂位於鄉鎮交界處,派出3名村幹部配合鄉政府領導守好這道進入中壩尤為關鍵的大門,嚴防病毒輸入。每天下午,在巡查完全村各片之後,徐書記就會專門到觀音堂卡口多待上一會,和鄉政府值班領導一起認真檢查車輛登記信息、隨車人員體溫測登記等情況。

“家门口”的第一书记——记房县教育局驻龙驹山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徐泽勇

圖為:徐書記在觀音堂卡口和鄉黨委領導、村醫交流防控工作

第二件事就是嚴防內部擴散,由於龍駒山村居民分散,決定在村內各通組路口設置6個卡口,用汽車橫停、拉建鐵網的方式嚴把路口,張貼禁令標語,專人負責值守,嚴禁村內各組人員走動,同時宣傳舉報獎勵文件,發動群眾相互監督。徐書記和村幹部一起錄製政策宣傳廣播,把他的私家車就地“改裝”成“防疫宣傳車”,每天跑遍龍駒山村的每個片區,他高亢的嗓音也就傳遍了每家每戶,傳到了每一位老百姓的心裡。

“家门口”的第一书记——记房县教育局驻龙驹山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徐泽勇

圖為:徐書記宣傳防疫政策

第三件事就是保證村民基本物資供應,只有保證全村居民有糧有米有菜,他們能夠安心居家。自防疫工作開展以來,徐書記的私家車又就地變成了“物資運送車”,他每天不分時段不分次數地為全村居民代購必需物資,大到糧油米麵,小到一個筆記本、一個口罩,只要有需要他總是第一時間送到家裡。他說疫情當前沒有什麼是大事也沒有什麼是小事,老百姓的事都是天大的事。一天下午,得知胡灣片區有一位孕婦第二天要去縣城做常規孕檢需要幾個口罩,徐書記帶領工作隊專程給他們家送去,並詳細囑咐來回途中的注意事項。接收到鄉黨委政府送來的5000多斤糧油之後,徐書記和村兩委一起駕車一趟又一趟地來回裝卸,一袋又一袋地扛到老百姓家中。

“家门口”的第一书记——记房县教育局驻龙驹山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徐泽勇

圖為:徐書記為老百姓發放糧油

17個網格,防疫戰場的堅實壁壘

每天要摸準全村一千多現住人員身體狀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依託網格,才能抓好落實。根據本次疫情的實際情況,徐書記連夜調整並細化全村網格,按區域將全村細分為3大組17個網格,每個網格確定一名網格員,各網格員根據情況建立微信群,每大組配備一名村幹部、一位信息員、一位工作隊成員,負責各組網格內所有防疫事務,實行每日工作清單制,建立督查臺賬,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形成了一道一道細密而又有序的“堅實壁壘”。

“家门口”的第一书记——记房县教育局驻龙驹山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徐泽勇

圖為:徐書記親自制定整理網格管理方案、設計工作表冊

為方便網格員每天登記信息,徐書記親自制作“一戶一表”體溫登記表發放到各網格,並耐心地教他們如何填寫。定期給網格員送去溫度計、口罩、84消毒液等防護物資。徐書記要求網格員每天必須堅持做好四件事:堅持如實登記居民身體狀況,堅持每天2次對公共區域衛生進行消殺,堅持統計居民所需物資並隨時報給工作隊和村兩委,堅持宣傳防疫政策並及時勸導聚集人員。徐書記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瀏覽網格員微信群裡各網格情況報告,由於溫度計數量有限,只夠村醫和網格員使用,他要求每天由網格員挨戶聯繫詢問是否發熱,再由駐組幹部重點抽查,隨後工作隊配合村醫上門檢測全村漢返人員、漢返密接人員、曾經住院已出院人員、獨居戶、五保戶、留守兒童和孕產婦等重點人群的身體狀況。

“家门口”的第一书记——记房县教育局驻龙驹山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徐泽勇

圖為:徐書記檢查網格員陳輝雲的工作記錄

這件事是他最擔心的一件事。為徹底落實全村體溫測量工作,他帶領工作隊3人齊心協力四處打聽八方聯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從外地籌買到水銀體溫計150支和紅外測溫儀1支。收到這批物資已經是下午5點了,他帶領工作隊連續奔波3個小時,把溫度計發到了每家每戶,並手把手教給他們如何測量,同時囑咐網格員每天早上10點以前挨家挨戶如實登記每個村民的體溫情況。與此同時,徐書記每天帶著紅外線測溫儀隨時隨地入戶測體溫,真正把最擔心的事情做到了最放心。

“家门口”的第一书记——记房县教育局驻龙驹山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徐泽勇

圖為:徐書記為老百姓發放溫度計、測體溫

“家门口”的第一书记——记房县教育局驻龙驹山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徐泽勇

49個日夜,逆行戰士的赤誠初心

疫情不散,決不收兵。這是命令,也是徐書記這位“逆行戰士”的決心和信心。除夕夜返回中壩老家過年的徐書記,由於交通管制,他一直滯留在中壩鄉,隨著全鄉防疫工作的開展,還沒有接到上班命令,他就主動投入到村裡防疫工作。這一工作就是47天,吃住都在村委會,47個日日夜夜都一心撲在防疫工作上。要顧大家只能舍小家。妻子是房縣人民醫院的一名“白衣天使”,自疫情一開始就返回崗位,日夜奮戰在抗疫最前線。年僅10歲的女兒無人照顧,只能寄在下壩親戚家,儘管龍駒山村與下壩街只有幾公里之隔,但是他們幾乎沒有團聚過,只有工作隊到下壩街上採購物資和開展防疫工作才能見上一面,遠遠地聊上幾句。年邁的父母住在中壩最遠的寶石村,徐書記也顧不上回去看看,只能在工作之餘通過電話、視頻簡單問候。

“家门口”的第一书记——记房县教育局驻龙驹山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徐泽勇

圖為:徐書記工作途中偶遇多日未見的女兒,簡短交流問候

“中壩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要盡我所能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來回報家鄉。”自參加工作以來,從教師到校長再到第一書記,連續24年他始終紮根基層守護家鄉。同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管理者,幾乎全中壩鄉的孩子都曾是他的學生,也正因為如此,他深知每一個學生背後都有一個艱辛的家庭,所以他做任何工作都飽含著一種“教育人”特有的為民情懷,始終全心全意為家鄉老百姓操勞著、服務著。他是老百姓“家門口”土生土長的第一書記,也是群眾“心坎上”可依可靠的第一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