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梳理——杜威

杜威,是教育學中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理論散落在不同的章節中,總結一下,抓住兩個點,就可以將其理論梳理出體系:

一、實用

杜威,被稱為實用主義哲學家,看中現實的教育過程過程,看中實際實際教學結果。

因此,考生在做題時,只要看到和現實關係密切的表述,基本可以確定是杜威。

在教學目的上,提出教育無目的論。主張“教育除了教學過程本身再無其他目的”,不像社會本位論那麼“高大上”,也沒有個人本位論那麼“深刻”。

提出“教育即生長”、“學校即社會”、“做中學”。時時刻刻貼近教學實踐活動,教學就是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社會中開展的,不能脫離這個實際情況。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深受杜威該理論的影響,也提出自己的觀點:“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考生需要進行區分,這是易混點。

二、“三中心”

杜威針對赫爾巴特的“三中心”——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提出自己的“三中心”理論——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在教育學上也被稱為“新三中心”。

首先考生需要對理論進行記憶,可通過這樣一句話:兒童在活動中積累經驗。

其次,要理解杜威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肯定兒童(學生)的重要地位,要尊重兒童(學生)的經驗,教學方式需要是豐富多彩的活動,而不是教師的灌輸。

由此可繼續引申,在課程論上,杜威提出學生中心主義(經驗主義、活動中心主義)課程論;在課程分類上,是活動課程的倡導者。認為設置課程時,必須遵循兒童(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從兒童的興趣和經驗出發,與社會實際相聯繫。

以上便是整個教育學中,對於杜威的理論,考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抓住“實用”和“三中心”這兩個關鍵詞,論就可以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有助於總體上進行把握,助力備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