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懂得這個道理,可以解決大部分的情感問題

你覺得自己的感情生活,從開始的愛戀到現在關係的穩定有什麼感受上的不同嗎?是越來越甜蜜了,還是感覺已經疏遠了,又或者是已經產生了厭倦或疲憊感?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其實不過是出於已經塵埃落定後對另一半的無視因而造成的悲劇。彼此發生矛盾會怎樣?大多數慣性狀態的交往模式,似乎都在等對方先主動來迎合自己,不同性格的人也會有無數自己角度下的解讀,通常表面上聽因為覺得出於對方的錯,其實就是不肯低頭,怕一直卑微被人降服。

而跨越月暈時期的熱戀,兩人之前的親密關係又如何?而多半又都在等待對方先行付出,或者多餘自己愛的給予。因為愛都不是無私的,都存在自己各異的目標和需求,有人是需要更多的物質,有人則需要更多的關愛與寵溺,自身不是不想給予同樣的呵護,只因先看到投入才肯做出回應的一種想當然的順序感情。而這種成本感情心理會不由自主在我們心中生根,不肯先付出,是感情關係裡無數矛盾的真正起因與源頭。

真正懂得這個道理,可以解決大部分的情感問題


為什麼那麼遲遲不肯先邁出這一步,是不愛嗎?或許不是,只是由於希望對方更愛自己。

我經常會聽到一些來自身邊人的牢騷和抱怨,說自己剛剛和對方在一起的時候,他(她)以前可不是這個樣子的。以前是秒哄,曾經是小鳥依人,而如今整天感覺自己的熱臉貼人家冷屁股。因此太過主動的愛和付出,都顯得那樣的廉價和卑微。

而最重要的是人都會存在成本預算心理,那就是,我一旦犧牲了自己重要部分,付出了一切,如果收不回該有的回饋該怎麼辦?因此這一心理也就註定了關係都停駐在各自的心靈碼頭,誰也不肯先行一步,無限的等待最終消耗的是彼此的耐心和那不堪一擊的感情關係。

感情有人說是同理心,有人說是關懷對方的起居飲食,也有人覺得是事業上的幫襯,生活裡的助手,或許都有,但一段感情和關係中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字——"付出"。

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偉大的人,也不會有影視劇和言情文學作品中那麼唯美的感情。而在兩性關係中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愛情本身就是一個付出和回報的"互換"或者說是"交易"過程,這一點無可厚,更是理所應當的需求。而關鍵是雙方的付出,而非單方面的給予。

真正懂得這個道理,可以解決大部分的情感問題

此時一定有人產生疑問,"如果我付出完,對方是白眼狼或者恃寵而驕不懂回饋怎麼辦?"當人心態出於了這個死衚衕,那麼將再難有和諧的關係,但凡有一方主動,關係都不至於產生死結。我們需要的是先認知自己的感情,在確定自己感覺之後,就不該再去計較一些誰先誰後,更不該將付出放上天秤去檢測分量的高低。

施恩不望報同樣適用於感情裡,所有的投入都存在虧損的概率,那麼你創業時會討價還價,得不到預期收入就不支付薪酬和貨款嗎?都是必然的投入之一,哪怕最後血本無歸都是必須自己承擔的風險,而只要預先設置自己的止損點,到時候適可而止知道什麼時候退出就可以。畢竟算計的交往,和盲目的給予都同樣的註定悲劇。

真正懂得這個道理,可以解決大部分的情感問題

而在愛情關係裡,過度自以為對方需求愛的方式同樣不可取,在愛情裡一個人不斷付出,不斷地加重自己身上的砝碼,對方是會產生壓迫疲憊感,所以用對方需要的方式去愛,給予對方需要的東西,才是最佳愛的模式。

說穿了,愛情親密關係,一是付出,二是付出什麼樣的愛,能夠懂得這個邏輯關係和道理,其實可以解決80%的情感問題減少降低情感的悲劇。

歡迎大家留言點贊收藏,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我,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