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乾陵為什麼一直沒有被盜?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佔地面積40平方公里。

武則天乾陵為什麼一直沒有被盜?

乾陵神道


乾陵建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

武則天乾陵為什麼一直沒有被盜?

陵區山體結構


建國後,有關部門曾對乾陵墓道進行試掘。從試掘的現狀分析,認定乾陵沒有被盜。其理由:一是寬3.9米、全長63.1米的墓道全用石條封砌,石條之間又用鐵栓板或鐵棍牽拉,再以白鐵澆鑄其縫,使2000餘塊石條連城一體。據勘察,除了墓道中段上層石條有移動和損壞外,上段下段均完整如初。二是乾陵地宮鑿在石山腹部,舍墓道而另鑿新洞入地宮,難度很大,同時通過對黃巢溝在內的所有盜竊可疑點進行勘察,都沒有發現新的盜洞。至於試掘後發現墓道封石部分殘缺,並有損壞痕跡和順序紊亂情況,這可能是二次啟陵葬武則天時留下來的。因此許多專家斷定乾陵是唐關中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盜掘的陵墓。

武則天乾陵為什麼一直沒有被盜?

乾陵無字碑


武則天乾陵為什麼一直沒有被盜?

乾陵墓道口封石


乾陵為何沒有被盜,民間傳說更可謂神乎其神。有說從史書記載溫韜盜墓至乾陵“風雨大作,未覺”推測,有“天神”守護,並非無人動盜墓之念。但據傳專家試探勘察證明此墓未被盜過,這與墓結構複雜嚴謹有很大關係,如墓道內中部的邊沿之處上部有石條封堵,並用鐵細腰栓板和鐵栓棍上下左右牽拉,空隙用錫鐵灌注。此外乾陵是鑿在石灰岩山上,墓道口保存完好,再從別的地方鑿盜洞進去是非常困難的。這就是為什麼乾陵千年之後一直沒有被盜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