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華:俯首甘為孺子“牛”


沈華:俯首甘為孺子“牛”

(西夏)鎏金銅牛,寧夏自治區博物館藏

千年老二應該是----牛!

老二的角色應該是默默無聞,甘於奉獻,不計較名利得失,忠厚誠實的代表。這方面牛當之無愧,另外,六禽中行二的是牛,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二的也是牛,十二地支中配屬“醜”,十二時辰中的第二個時辰“丑時”(即牛時),對應的時間就是凌晨2點左右。

所有的排行都居次位。

你說“牛”不“牛”!

沈華:俯首甘為孺子“牛”

商代晚期玉牛首(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牛,對中國人而言不僅是重要的生產工具,更是中國人的一種精神寄託。

“馬牛羊,雞犬(狗)豕(豬)。此六畜,人所飼。”作為傳統啟蒙教材的《三字經》,讓最早出現於《周禮》、《左傳》中的六畜深入了千家萬戶,成為了人盡皆知的概念。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中國的牛和羊一樣,是從西亞那邊傳過來的。但是,最近也有考古學家在哈爾濱附近出土了具有人類馴化痕跡的牛類化石,(不知道如何是從牛糞中看出是否馴化的痕跡?是看它的食材?)該化石的年代距今約10660年,這說明中國也可能是牛馴化的起源地之一。

沈華:俯首甘為孺子“牛”

古埃及壁畫中的擠牛奶 圖/Wikipedia

牛的身形龐大有力,卻溫順乖巧易馴服,是人類勞動的好幫手,也是最早被馴服和圈養的家禽之一。早在遠古時代就和人類一起農耕,人們都是牽著牛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其性格溫順,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備受人們青睞,牛力大無比,既能耕地拉車,又不增添飼養者的壓力,在缺乏勞動力的古代,牛對於當時社會的貢獻,就如同工業革命時的蒸汽機,推動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在農業上的貢獻功不可沒。

古往今來,人們喜歡雕件、畫牛、寫牛、說牛,在歷史上給後世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趣聞佳話、成語典故。如果能被稱讚為“牛”或者加上牛的某一個器官的,往往都是有著超乎常人的技藝和能力。

在古代祭典中,牛是規格最高的祭品之一,象徵著權勢與尊貴。牛在古代的運用極為廣泛,除農耕以外、交通,甚至軍事都廣泛運用,甚至還有些地區嫁娶彩禮都用牛來替代,寓意勤奮和財富。戰國時代的齊國還使用火牛陣打敗燕國,三國時代蜀伐魏的棧道運輸也曾用到牛。

沈華:俯首甘為孺子“牛”

山東滕州前掌大出土的商代玉牛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因為全身是寶,而它的食材又簡易隨取,牛成為農耕社會核心的生產工具,牛肉可以吃,奶可以喝,皮可以用來製革做衣,牛角可以做裝飾或入藥,就連牛糞都能曬乾了當燃料使。牛皮又是重要的戰略物質和糧食。這一點,東西方的文化差別十分明顯,西方把牛作為食材的重要來源,而在我們的過去,私下屠牛可能會被官府制裁。但是,像水滸傳裡面動輒來二斤牛肉的情況也不一定是假的:宋朝時,老死的牛經官府核驗後,將皮、角、筋等物資上繳,其餘的肉就可以由百姓自行處理(吃)了。這裡面也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普通牛是在大約1萬年前在中東和北非地區由歐洲野牛馴化而來的,而瘤牛,則是在8500年前由南亞人完成的馴化,兩種不同的社會體系和形態,也可能是兩種不同的肉質烹飪方法決定了兩種牛的不同社會地位。

魯迅先生也常把自己比作牛,留下了“我吃的是草,而擠出的是牛奶”、“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等千古絕唱。

沈華: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故里

很多不人知道,其實“孺子牛”最早並不是出自於魯迅之筆,而是出自於《左傳·哀公六年》中記載的一個典故:

齊景公有個兒子名叫孺子(原名叫姜荼),齊景公非常疼愛他。有一次齊景公和孺子在一起玩耍,作為一國之君竟然爬在地上,口裡銜根繩子,讓孺子把他當牛騎。不料,一不小心,孺子從“牛”背上掉了下來,口裡的繩子把齊景公的牙齒都折斷了。齊景公有意傳為給姜荼,為防止內亂,齊景公把其他兒子都驅逐到東萊一帶去了,齊景公死後,大臣田乞(後改名陳乞,亦稱陳僖子)秘密召回公子陽生,意圖發動政變,壯大聲勢。齊景公的大臣鮑牧質問:“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所以,那時“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對子女的過分疼愛。

直到後來,現代偉大文學家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昇華和拓展。從此以後,後人們就用“孺子牛”來比喻心甘情願為人民大眾服務,無私奉獻的人。具體表現為“深懷愛心,默默耕耘、埋頭苦幹、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等精神品質,而這些優秀品質都是中國人所發揚推崇的。

沈華:俯首甘為孺子“牛”

紐約華爾街的銅牛成為股市的象徵和期望

牛諧音於"扭",也就是扭轉局面的意思,我們常用扭(牛)轉乾坤來形容利用人的才能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局面,所以牛寓意牛運興旺,生活得到改善,可以戰勝困難,真正的扭轉乾坤,事業也可以紅紅火火,牛氣沖天。大家都熟知的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屹立著一頭華爾街銅牛,身體健碩、鼻孔發光,很多人都被它渾身透著的,“牛”氣震住。這是因為牛行走的時候總是抬著頭,而牛角向上揚著,就代表股市上揚;而直立行走的熊,在走路的時候呢總是腦袋向下看,低著頭就如同下行的股指一樣。當然,它也有很好的象徵意義,寓意銅牛在,股市就能永保“牛”市。

沈華:俯首甘為孺子“牛”

漢代玉牛 (陝西曆史博物館)

在陝西曆史博物館陳列著一件1972年陝西省蒲城縣出土的漢代玉牛,玉雕臥牛是在一整塊呈黑色的玉料上,採用圓雕的技法琢制而成。這件玉牛代表了漢代圓雕工藝的高超水平,工匠們抓住了臥牛的動態特點,用流暢簡潔的線條表現四肢的動態,靜中有動。去年在甘南地區考古調查時,我們還在一個縣級的博物館裡面看到各個時期的牛的雕塑,相當的震撼,大家都翹起了大拇指“牛”。

沈華:俯首甘為孺子“牛”

甘肅康樂縣博物館時以各個時期“牛”的藏品讓人震撼的

一直以來,牛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便是美好而富足的。牛的秉性也是人們喜愛它的原因,牛被認為是“辛勤勞作、忠厚無私、默默奉獻、誠實守信、盡職盡忠”的典型,為此,許多人會把雕有牛造型的玉飾贈予那些志存高遠、吃苦耐勞的人。

沈華:俯首甘為孺子“牛”

康樂縣館藏北魏時期的彩繪牛


沈華:俯首甘為孺子“牛”

故宮博物院的碧玉牛

雕刻師們在一塊塊璞玉上雕刻不同形狀的牛,如臥牛、開荒牛、孺子牛、昂首牛、奔蹄牛、鬥牛、牛頭、雙牛等等,其寓意都萬變不中,都不離開牛能勤勞致富的美好願望,可助佩戴之人牛氣,交好運,發利市,如果你也想早日扭轉乾坤,牛氣沖天,現在起就認真學習一下牛的精神,腳踏實地的做一些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容易的事,把自己的所有潛力發揮出來,不計較個人的得失,而要讓自己成為無可替代,只要這樣的堅持,一定會越來越“牛”!

沈華:俯首甘為孺子“牛”

好了,今天的十二生肖就講到這裡,如果您覺得我幾個小時的拼湊和寫作還看得下去,就點擊關注,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