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公主,大宋王朝最富戲劇性的一幕

歷史從來都是正史與野史並存,正史裡的記載不一定全是真,野史裡的也未必全是假。以至於本應是一件極為平常的事件,到了後來就成了一樁樁撲朔迷離的懸案或歷史之謎。

兩宋時期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共產生了十四個皇帝,歷時約三百二十年。這一時期,給後人留下的感覺,是經濟與文化上取得的成就要強於軍事上的。

公元1125年發生的“靖康之難”,更是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1127年4月,金國押著俘虜的欽徽二帝、皇后、妃嬪、太子、公主、宗室、外戚、官員、伎藝、工匠等共計十餘萬人及大批戰利品北撤。

真假公主,大宋王朝最富戲劇性的一幕

更改公主稱號

兩宋時期重文輕武,首開文人治國之先河。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身為宰相的蔡京上奏,建議將沿用千年對皇帝女兒的“公主”名稱作出更改。

同時,可以仿效周朝“王姬”,改稱“帝姬”。這一制度一直維持了十多年後,因發現“帝姬”與“帝飢”同音,再次恢復“公主”稱號。

在“靖康之難”發生時,宋徽宗的二十個帝姬(女兒)也全數被俘一同隨往。據《靖康稗史箋證》記載,在十多萬的俘虜中,其結局最為悲慘的,莫過於嬪妃婦女等。

她們中有的在途中遭虐致死,就算能熬到金國,也會慘遭肆意踐踏。其中,不堪忍受而選擇自盡的不在少數。

公元1130年,即南宋建炎三年。在南宋的都城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有一個女子自稱是柔福帝姬,剛從金國曆盡艱辛逃了回來,並要求面見高宗皇帝趙構。

真假公主

高宗皇帝接到奏報後是將信將疑,並決定暫時不予相認,先派遣一個曾見過柔福帝姬的老宮人前去辨認,等一切確認完畢之後再作打算。

據《鶴林玉露》記載,老宮人對自稱柔福帝姬的人進行了一番辨認後,認為無論相貌舉止都像柔福帝姬。於是,又進一步以從前的宮中舊事相詢,這個柔福帝姬也能說出個大概。

另外,高宗皇帝的小名只炅極少數至親才知道的事,而這個柔福帝姬居然也說了出來。唯一懷疑的,是一雙腳似乎非常大。當老宮人提出質疑時,柔福帝姬悲傷地解釋,當初被金國俘虜後,是光著腳走了萬里路,像牛羊一般被驅趕,哪裡還能保持原樣?

真假公主,大宋王朝最富戲劇性的一幕

至此,高宗皇帝不再懷疑,下詔迎接柔福帝姬入宮。入宮後,當即授予福國長公主的稱號。高宗皇帝有感於柔福帝姬在這幾年裡受盡委曲,因此對她一直寵愛有加。

後來,不僅將她許配給了永州防禦史,更贈送大量的貴重財物以作嫁妝。甚至在婚後,仍不斷地對其賞賜各種財物,讓她能享盡榮華富貴。

可是,在十二年後,這一切被證實只是個騙局,這個柔福帝姬是個冒牌貨。隨後,高宗皇帝大為震怒,認為自己被矇騙了,並親自下詔將其誅殺。

柔福帝姬認罪伏誅

事情的起因是高宗皇帝的親生母親顯仁韋太后,突然被金國放回。接到消息的高宗皇帝當即喜極而泣,親自出宮迎接母親。等韋太后休整過後,韋太后對高宗說,那個跑回來的柔福帝姬是假的,真的其實早已去世。這一番話,聽得高宗是呆若木雞。

據《四朝聞見錄》及《鶴林玉露》記載,紹興十二年(公元1140年),顯仁韋太后被金國放歸,見到兒子宋高宗後垂淚說,“柔福帝姬一事被金人笑話,柔福死沙漠久矣。”

高宗聞言後,盛怒之下當即下詔將柔福帝姬投入大獄並加以審訊。經審訊後,這個“柔福帝姬”承認自己只是一個民間女巫,在偶然間認識了一個流落民間的老宮女。

這宮女說她的相貌與柔福帝姬十分的相像,還慫恿她去冒充真的柔福帝姬,並將從前的宮中見聞也一併告訴她。至此,整個事件真相大白,這個假的柔福帝姬被誅殺。

真假公主,大宋王朝最富戲劇性的一幕

柔福帝姬被殺是否另有隱情

對於柔福帝姬是個假公主一事,民間野史顯然並不認同。不僅如此,在官版的《宋史》裡,同樣有著不同的說法。據《宋史·公主傳》記載,假扮的柔福帝姬原是開封的尼姑李靜善,因為有人認為她極像柔福帝姬,便打起了假扮柔福帝姬的歪心思。

她先到蘄州兵馬鈐轄韓世清處說自己剛從金國逃回,讓其速護送回宮。在宮中生活十二年後,被迴歸的韋太后識破並處死。而真正的柔福帝姬則在五國城,曾嫁給徐還,於紹興十一年,即韋太后迴歸的前一年才死去。

民間野史的質疑,主要來自於高宗皇帝在韋太后迴歸後的異常舉動。就是他將韋太后被俘時的年齡,從三十六歲一下子改為四十八歲。將年齡增高的目的,應是為了掩蓋韋太后在金國受辱之事。如韋太后為金將完顏宗完生有二個兒子等。

另據《隨園隨筆》等記載,逃回的確實是柔福帝姬,因“韋太后惡其言虜事,故亟命誅之。”怕柔福帝姬會洩露其在金國之事,便有意將真的公主說成是假的,並將其滅口。

真假公主,大宋王朝最富戲劇性的一幕

整個事件確有眾多疑點

首先,是供詞與《宋史》的記載有出入。在供詞中,說柔福帝姬只是一名民間女巫,而《宋史》則較為詳細地描述她其實是開封的尼姑,二者並不一致。

同時,對於真的柔福帝姬的死亡時間也是各執一詞。韋太后說是死於押送途中的沙漠裡,而另一說則是嫁人了,死亡時間是在公元1141年,兩種說法在時間上起碼相距有十年之多。

其次,如果將事件回放,不難看出,柔福帝姬在回宮前是曾受到老宮人的反覆確認。如果是假的,無論事先如何傳授宮中舊事,也不可能會完全瞭解對答如流。

其中最大的疑點,是這個假的柔福帝姬是如何得知高宗皇帝小名這個細節?這麼隱秘的事情,絕不可能是一個普普通通,流落到民間的老宮女可以得知的。

再次,一個普通的民間女子,是否有膽量去冒充公主也很值得懷疑。要冒充公主不僅要在相貌、言辭、神態等方面相像,光就氣質這一塊,那是萬萬學不來的。

最後,是野史中所提出的懷疑也有一定的道理。

因此,這個發生在兩宋時期的“真假公主”事件,仍舊是一個解不開的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