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鄉鎮企業

作 者:李向華


我的水彩畫《奮飛》,規格100x75cm,是早些年畫的作品。畫面背景以較寫意的肌理效果表達廣寬的山澗和空間,主角是傲翔的群鶴,前者寓意當年鄉鎮企業在奮鬥和騰飛的時代背景,後者可以想象為鶴山沙坪鋼絲繩廠及其“金鶴”牌產品。

那些年的鄉鎮企業

▲注:李向華作品《奮飛》(水彩)

鶴山沙坪鋼絲繩廠,是一間經歷過沙坪公社、沙坪區公所、沙坪鎮的鄉鎮企業,企業的規模、效益和市場前景等,在當時的鶴山縣都是數一數二的。它生產的“金鶴牌”鋼絲繩產品遠近弛名,為工廠創造了很大的經濟效益。企業還成立有“鋼材購銷部”,銷售熱銷的鋼材商品,當時鋼材價格有“牌價”(計劃價)和“議價”(市場價)兩種,兩者差價相差較大,廠裡因“掛鉤”了廣東省冶金廳,常有牌價鋼材指標批出,鋼材是廠的原材料,也可以當商品銷售,那時鋼材市場需求量大,這也增加了企業的利潤收入。

那些年的鄉鎮企業

與全國的鄉鎮企業一樣,鶴山沙坪鋼絲繩廠發展於在改革開放之初,到80年代中期,開始異軍突起,顯示出了勃勃的生機,迅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當時全國解決了超過一億農業富餘勞動力的出路,珠三角地區的鄉鎮企業總產值很快超過農業總產值,在國民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企業使大批“洗腳上田”的農民成為技術和管理人材,造就了不少企業家。但當年的鄉鎮企業普遍存在層次較低、管理較混亂、產品不規範、體制欠完善等問題。約在90年代中起,也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鄉鎮企業只能面臨兩個選擇和結果,要麼通過轉制、轉型、合併等模式成為規模企業,要麼被淘汰。鄉鎮企業後來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那些諸如“鄉鎮企業管理委員會”、“鄉鎮企業局”等機構也自然取消了。

那些年的鄉鎮企業

鶴山沙坪鋼絲繩廠的主打產品是鋼絲繩。它是將力學性能和幾何尺寸符合要求的鋼絲,按照一定的規則捻(擰)制在一起的螺旋狀鋼絲束。產品廣泛應用於冶金、船舶、電梯、索道、礦山、海洋、橋樑、軍工等各個行業和領域。

那些年的鄉鎮企業

1991年左右兩年間,我被鎮政府派往鋼絲繩廠兼任副廠長,主要分管供應、銷售以及新項目開發。一同派往鋼絲繩廠的還有另一名鎮幹部譚卓勝。廠長叫易福明,是個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在企業摸爬滾打了多年。廠裡的供銷科長是吳漢朋,人員有李兆榮、劉海深、呂超華、吳柏玲、劉均亮、易偉海、易日松,還有兩個叫“阿耀”的司機,供銷科的同志很團結,有團隊精神,廠裡在年度會議上,向他們下達銷售年度目標是7000萬元,那天會後他們集中吃飯,飯間飲酒助興,誓師吶喊,鬥志昂揚。他們各項工作已上軌道,管理較完善,工作效率高,對他們的工作我比較放心,因此我將主要精力和時間,大多放在新項目開發和生產上。

那些年的鄉鎮企業

▲注:《奮飛》作品局部

我經過市場調研和項目可行性研究,根據廠裡的實際情況,決定新上生產民用鉛型材項目。我覺得當時正是新舊民用建築材料更新和轉型期,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民用建築鋁合金型材需求的品種和數量迅速增長,市場向好。鄰近的順德、南海等地的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已有相當規模,建成了不少民用建築型材生產線和廠家,且生意紅火。如亞洲鉛廠、通用鉛廠、鳳鋁鋁材、大鎮鋁廠等,生意越做越大。附近的加工配套企業就更多,例如溶鑄鋁棒,生產擠壓設備、模具、五金配件、包裝材料等。但當時的工藝裝備、生產工藝、模具的設計與製造,行業及產品標準等,我感覺還是不怎麼定型和成熟。

鋼絲繩廠要上鋁型材項目,面臨許多問題和困難,最主要的是資金籌集和生產技術問題。該項目上馬在購置設備、建築廠房等是需要一大筆資金的,鋁材是高值原材料,生產運營時流動資金需要量很大。我們採取先解決固定資產投入部分,再想辦法解決生產流動資金方案。在資金來源上,決定工廠自有資金出一部分,銀行借貸一部分。鎮裡對該項目很重視,分管企業的黨委副書記劉錫泉掛帥該項目,還親自帶領籌措項目資金。生產技術方面,經過走訪、參觀和篩選,選定了國營企業廣東鋁型材廠為項目的生產及技術指導(合作)企業。

那些年的鄉鎮企業

與“廣鋁”建立合作關係後,我們的項目走進了快車道。我立即部署組織人員到廣州“廣鋁”培訓學習,而“廣鋁”也派出工程技術人員到廠指導項目上馬。其他如設備訂購、原材料及配件購置、廠房設計施工等,我也不敢鬆懈,天天督促檢查,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項目申報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原報的帶有“鋁型材”字眼的名稱沒批下來,最後只得定名為“鶴山縣銅鋁製品廠”,實際上企業投資方和地址都是“鋼絲繩廠”。

這個新上的項目,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終於可以試產。鋁型材生產的主要流程和工藝,大體有三個主要環節:一、鑄造鋁棒。經過配料和熔鍊,將熔鍊好的鋁液通過深井鑄造系統,冷卻鑄造成各種規格的圓型鑄棒。二、擠壓成型,鋁棒、模具、擠壓筒是擠壓三要素,擠壓是型材成形的手段,在型材擠壓過程中還要對剛從擠壓機出來的型材進行淬火、鋸切、冷卻、校直等。三、氧化、電解,把擠壓出來的“白料”進行表面清理,處理其硬度、額色等。

那些年的鄉鎮企業

實踐證明,鶴山沙坪鋼絲繩廠的幹部職工是好樣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產,克服了種種技術上的問題,生產出了多種以建築民用為主的合格產品。我直接分管的銷售業務,經業務人員走南闖北,也闖出了一番天地,新上的項目一切都穩步向好。

之後,我離開鋼絲繩廠,這個鄉鎮企業後來的“命運”和發生過的事情,那是後話了。

(2017年冬寫於沙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