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看完“大徹大悟”的書籍有哪些?

闖姐服飾搭配


「大徹大悟」這個詞太嚴重了。


佛教裡用來表達謂破迷妄﹑開真智為大悟。這種境界是極高的,南懷瑾評價這種境界是解脫了無常,解脫了生死之魔,是大神通。

我是不敢用這個詞。


只講一本對自己非常有啟發的書,《超越智商》。這其實是一本半學術的書籍。認知心理學家斯坦諾維奇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副標題叫做為什麼聰明人也做蠢事。


我之前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執迷於做一件事,就是成為一個「聰明」人。沒辦法,人總是缺啥追求啥。



自己太過於愚笨,但是又百思不得其解。比如,拿學習這麼一件事來說,當時我同桌是全校第一,但我從來沒搞明白對方為什麼學習這麼好,雖然我覺得自己真的是非常努力了。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基本已經到了我的極限,但是成績水平也就中游。一般人很難想象到那種對於自己智商懷疑的絕望。


當然後來才明白,自己那叫愚笨。不知道學習背後的原理和方法。當時所謂的學霸教的那些方法,都是皮毛和術。因為對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學習這麼好,就更不用說教別人了。


這導致了一個什麼情況呢?後來會下意識的跟隨一些所謂聰明人的做法。比如,看似名校畢業,或者是一些大公司有光環組織的人的頭銜。


一直到看了《超越智商》這本書才破了這個迷障。


確實有些人非常善於學習和考試,但是不代表其就不會犯錯。這雖然聽起來特別像常識。


但是具體他們會犯什麼類型的錯誤呢?


這才是這本書的重點。就是講為什麼我們覺得一些非常精英的人,具體會犯什麼樣的錯?


比如,越是聰明人越喜歡犯複雜的錯。反而越是簡單的人,越容易犯容易的錯誤。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很多線下保健品拉人的騙局,往往都是騙大爺大媽。很多人一看騙局都很簡單,為什麼這些人還容易上當受騙呢。其實這種騙局,恰恰就需要簡單一點,搞個小儀器,吹噓一下科技功能,反正大爺大媽也聽不懂,就覺得很高級。再喊爸喊媽的叫兩聲,就掏錢了。


聰明人是不會犯這種錯誤的。


但是聰明人會犯另外一種錯誤。就是特別高級和複雜的那種。


比如,金融投資品,搞的是無比的複雜,然後基於各種算法,能捕捉各種市場機會等等,這種特別容易騙到那些高學歷高智商的人。


因為這些人以為自己的聰明才智能搞懂。但實際上這種複雜性已經遠遠超過其想象了。然後特別容易吃大虧。


其他的就不具體舉例子 。


這本書給我很重大的啟發在於,大家都是人,不要去神話。


有些人做的比別人好,除了運氣的變量因素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對方掌握了合適的方法,只是這些方法有些人是自己琢磨出來的,有些人是直接找一些學術原理獲得的。


李撒歡


我先說一說對自己影響比較大,讓人覺得頓悟的幾本書。


1、《活出生命的意義》

【一句話總結】如果什麼曾拯救你,你就用它拯救世界。


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在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


他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苦難,反而告訴大家,要堅強的活下去。他將自己的這段經歷寫成一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說:“苦難本身毫無意義,但我們可以通過自身對苦難的反應賦予其意義。”

集中營煉獄般的痛苦,使他開創了意義療法,幫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曾經拯救他東西,現在他拿過來拯救世界。正如那句話說的:你所經歷的生死,都是治癒苦難的良藥!

通過自己的苦難,看到他人的苦難,這才是最難得,也是弗蘭克最打動我的地方。他的故事,讓我覺得,沒有什麼苦難是不能承受,沒有什麼痛苦是不能治癒的。

2、《愛彌兒》


【一句話總結】要教會孩子如何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


看這本的時候,正是為人父母的時候。面對孩子的教育,我曾經手足無措,想把最好的給他,但無從下手。

通過盧梭的這本書,我知道教育的意義是什麼?是如何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什麼是服從自然法則的教育?如何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等等......


這本書寫於200多年前,其中的教育理念歷久彌新,如果你只讀一本教育類的書籍,那麼強烈推薦這本書,他革新了很多教育的理念,幫助你思考什麼是教育的意義?我們如何教育孩子?


3、《圍城》

【一句話總結】寫字就像玩遊戲

看過圍城,你會驚歎錢鍾書的對文字的駕馭能力。

寫蘇小姐臉紅的樣子:“像紙上沁的油漬,頃刻布到滿臉,靦腆得迷人。”

寫方鴻漸失眠:“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線條,沒有粘性,拉不長。”

寫方鴻漸對家鄉的記憶:“對家鄉好像荷葉上瀉過的水,留不下一點痕跡。”

他的文字有一種魔力,他說的一本正經,聽的人早已拍案叫絕,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我對好文字的定義標準就來自於這本書。

4、《悉達多》

【一句話總結】用心生活,體驗此時此刻,才是真正的悟道和修行

悉達多一出生就擁有衣食無憂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受人尊敬。但是他卻認為一直學習別人傳授的知識,是無法悟道的。於是,他離開家鄉,四處流浪,成為了一個苦修的沙門。

在旅途中,他漸漸對世俗的生活充滿了好奇,他開始“入世”。

他從美麗的名妓那裡獲得愛情,從富商那裡學會做生意,獲得金錢和權利。然後又從賭徒那裡學會了揮霍。待到他老去,他開始心生倦怠,感覺到自己的靈魂在枯萎,因此又選擇了離開。

他逃入山林,成為了一個船伕,他終於明白很早之前老師的話,世俗享樂的空虛和荒謬。他看懂了人們的快樂和痛苦,真實與虛妄。因為“入世”,所以“出世”。

悉達多說:“我通過我的靈魂與肉體得知,我之墮落乃為必需,我必然經歷貪慾,我必然去追逐財富,體驗噁心,陷於絕望的深淵,並由此學會去抵禦它們

;學會熱愛這個世界,不再以某種欲願與臆想出來的世界、某種虛構的完善的幻象來與之比擬;學會接受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熱愛它,以歸屬於它而心存欣喜。“

這本書我讀過好幾遍,如果把生活看成硬幣的兩面,你對A面的認識必須藉由B面來完成,你見多了背信棄義,才知誠信的可貴;只有擁有過,才有放棄的勇氣;只有曾深處危險,才知道活著的珍貴。你體驗過的快樂也好,痛苦也罷,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這就是我從這本書中悟到的一切。


好書的標準是,這本書是否曾讓你有一刻的頓悟,曾啟發你的人生。如果有,那麼對你而言,這就是一本好書。


落春讀書


不請自來,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列書單希望對你同樣也有所幫助,本書單的書籍,都是我讀過的,順便說句是想到哪裡就寫到哪,所以沒有排名不分先後,對我影響都頗為巨大!

1.《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2.《個體崛起》

3.《把時間當做朋友》

4.《貧窮的本質》

5.《如何才能不焦慮》

6.《為什麼有的國家富裕,有的國家貧》



先說說為什麼要推薦《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今年我看過兩遍,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因為剛剛進入某一個新的行業,學習快速閱讀術,後來從這本書開始漸漸的讀了很多的書,然後學會了記筆記,並且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不過這本書對我來說雖然影響巨大,但是真正讓我得到醍醐灌頂的書還《個體崛起》,讓我改變思維,從一個沒有理想目標與計劃的人,開始漸漸的去追尋認識自己的路上,這些話對我影響頗深



人與人的差距,真的不是金錢物質的差距,而一定是思維和格局的差距

越長大,越發現自己對錢的敏感度越來越差,因為錢肯定會越來越多;而對時間的敏感度會越來越高,因為時間越來越少。


當然還有把時間當做朋友,讓我開始進入時間管理的步驟裡面,然後就是《貧窮的本質》《為什麼有的國家富裕,有的國家貧窮》讓我開始追尋自己為什麼一直不能像那些大佬一樣有錢,然後書讀多了有很多看似讀完了,可是一知半解,所以就開始焦慮了,然後又開始尋找解決焦慮的問題,因此又讀了一些書,不過《如何才能不焦慮》讓我印象更深!


為你推有用的書,找好看的電影,大家好,我是Mr唐官,以上是我的原創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圖片來源pexels,覺得有用的給個小贊,或關注我,這是我在頭條的第九個回答。


Mr唐官


看書,可能一個年齡階段,一種興趣愛好,上初中時喜歡看《唐吉可德》《老人與海》《神秘島》《魯賓遜漂流記》《米開朗琪羅》這類的。

上高中時,喜歡看《讀者》,偶然路過學校旁邊的地攤,賣二手書,一本《讀者》一塊錢,我用兩三個星期的飯錢,把一九八幾年的,一直買到當時二零零八年,堆了很高一摞,放在床頭,早晨起來,中午午休,晚上睡覺,都會拿起來看。每天不得不喝白開水兌饅頭吃。後面迷上《意林》《青年文摘》《啟迪與思維》《奧秘》每一期都有刊物,再到《戰爭與和平》《國富論》《資本論》《羊皮卷》《猶太人智慧啟示錄》《資治通鑑》《上下五千年》《孫子兵法》《道德經》《山海經》《天工開物》《列子》《莊子》《韓非子》《孔子》《金字塔》《百慕大三角》《悲慘世界》《簡愛》《呼嘯山莊》《拿破崙》,18歲的天空,崇拜指點江山,糞土當年,封狼居胥的英雄,敬仰犯我中華,雖遠必誅的豪情氣魄~喜歡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的唯美愛情;感慨人生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的人生。

上大學後,喜歡讀《馬克思》唯物辯證法,矛盾哲理,感嘆《詩經》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紛飛的身不由己的光陰似箭。喜歡《周易》,臥龍在田,潛龍在見,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的事物發展規律等等。《中華民族醫學》《中華民族風俗》《中國華地理》《世界地理》《哈佛大學天文歷史演變》《宇宙大爆炸》《時間簡史》《博弈論》《心理學》《黑與白》《方與圓》《社交禮儀》《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貨幣戰爭》等等。

畢業後《大秦帝國》,感慨頗深,一句:不能變,法令如山;不能緩,法貴時效;不能減,減刑潰法;不能特赦,法外無恩;蕩氣迴腸《朱元璋》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國亂民愁,王不出頭誰作主;就不一一點評。《三國》等等,現在推薦一部《平凡的世界》,寫的真實,寫的感動。曾以為現代作家自季羨林大師走後,再無沉心脫俗之作,當代文章,功利太強,讀起來像趕集,太浮躁,不能使人心靜,讀了路遙前輩的《平凡的世界》改變了我本人的偏見,希望大家好好用心的讀一遍。

書太多了,名字很多都記不住,能記住的又感覺內容印象不是很深刻,我覺得挑自己的興趣愛好,才能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文章需要精度,品讀,做到學以致用,好書確實能讓人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好書也能成就你的終身幸福,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執子之手,宜其室家~~~

大家肯定讀了不少好書,互相推薦推薦。。。





愛北辰麼


世上沒有讓人看完就能大徹大悟的書籍,同時世上的一切書籍都能讓人大徹大悟。

關鍵是人在思索什麼,追求什麼,奮鬥什麼。經過長期痛苦的探索,沉積,失敗,迷茫,一經看到某種書,或書中的某一句話,就能立刻開悟,或者大徹大悟。

比如佛門禪宗六祖惠能,一個大字不識,21歲歲那年,聽到一個老法師講《金剛經》裡的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講完後立刻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再比如我們單位有一位同事,大學畢業年近30歲了還沒有搞對象,他跟我關係不錯,我就對他說,搞對象還那麼費勁嗎?他聽後什麼都沒說,等二天就去買了十幾本愛情小說回來,沒讀幾本就不讀了,告訴我說,行了我懂怎麼搞對象了,半年後就結婚了。原來他也在思索,只是不懂,一經讀書立時就開悟了。

我研究命理十幾年的時候,可以說閱盡古籍,一看命竟無從下手,2007年我在內蒙,有一天天氣很好,又沒有什麼事,我上午就閒溜達到離我們住處不遠的一個山堡上,就坐下觀看著四周的風景。忽然我頭腦裡閃現出《滴天髓》裡的一句話,欲識三元萬法宗,先觀帝載與神功。想著想著一下子就開悟了,遠方的大樹不就是甲木嗎?腳下的草就是乙木,眼前長莊稼的就是己土,坐下的土就是戊土,遠方的河流能幹什麼用呢?養魚,潤土,養甲乙木,洗物,頭頂的太陽雖然感覺挺熱,可為什麼不著火啊?那麼火到底是什麼玩意兒。想著想著一理通則百理通,我就坐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最終確定了十干到底是什麼玩意。

所以說大徹大悟或者開悟,前提是痛苦的思索和探索,沉積。然後通過書裡的某件事或某句話的提醒才形成的。


寂語堂齋


謝謝題主,不能說是大徹大悟,讀每一本書就是跟世界上另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在交流思想和對世界以及各種問題的看法,所以我喜歡安靜的讀書,遇到問題困惑就選擇讀書,我還是很感謝讀書這個習慣讓我在溝通,領導力,認知能力,對婚姻的經營,對親子關係,對錢都有提升和成長!

我是屬於什麼書都讀,對我生命帶來影響的有這幾本書

第一本是易發久老師的《成功一定有方法》具體內容忘記了,有一個故事印在了我的腦海裡,到現在快要20年過去了還是印象深刻,命運在自己的手裡,而不是在別人的手裡,對一個一直受命運論影響的我來講很有意義,雖然那時年輕氣盛不太願意相信命運從生下來就註定,但是創業一直失利就開始懷疑,這個故事一直鼓舞我

第二本是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習慣》

這本書大家都應該不陌生,作者的一段話,不管你現在的處境,只要你按照書中的原則活出來,你的人際關係,家庭,財務狀況,健康狀況,職業發展都會改變提升,改變習慣就像一架起飛的飛機✈️剛開始很費勁,到高空就會輕鬆,我一直期待通過費勁養成習慣照,輕鬆自由翱翔的感覺,這些年這本書的七習慣一直影響我

還有《反脆弱》《暗時間》《理性樂觀派》《驅動力》《水知道答案》李中瑩老師寫的書我當時全部看一遍對我的幫助很大,張德芬老師的《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個人覺得有時間多看書一定有好處





秋語姐姐


務虛筆記。

史鐵生寫的,我是2011年讀的,讀了三個月,讀的時候腦袋都疼,幾乎讀不懂,很難理解裡邊寫的內容。

讀完就擱淺了,本著“淺嘗輒就”的心理。

時隔7年,我才開始理解其中的含義,算不上大徹大悟,但這本書值得回味,而且,回味的時間會很長。

一本好書,真的可以讓你琢磨一輩子,即使作者的初衷或許沒有這麼複雜。


一個機器貓


忘記哪位大文豪說過,“你所有的困惑,都是因為你讀的書少”。下面說一下兩本很經典的人生必讀書,看完真的讓人大切大悟,有種紅塵渺小如塵埃,人生短如雲煙之感。


1、《浮生六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本書,但是大家都知道“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這句話吧,這句話就是出自《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體隨筆,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書中的故事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瑣碎之事的縮影,最重要的是會影響一個人對於生活對於愛情的看法,既可以為你解惑也可以讓你思考。有網友說,“看完這本書才知道生活原本該是這樣”。


這本書講的是人和生活。


2、《時間簡史》,跟上一本不同的事,這本書很多人都聽過,卻有很多人都不敢看,因為這本書是大名鼎鼎的科學家霍金所作,很多人看來會懷疑自己的智商,根本看不懂。

其實,這本書也不是特別特別的難,慢慢消化,還是可以看懂一二的,至少可以讓你刷新對自身所處的世界的認知。


這本書會睡到宇宙、黑洞、白洞、衝動,更是剖析時間的本質,人是否可以穿越到過去和未來,又該如何穿越。


這是一本講世界講宇宙學的書,絕對刷新你的認知,讓你感嘆“原來世界不是你所看所想的那樣”

兩本書,一本是人和生活,一本是宇宙本質,相當於囊括了整個世界,如果看完之後沒有“大切大悟”地刷新自己的認知,來找小編算賬。


鯨貝


讓我大徹大悟的書說是《紅樓夢》,其實又不算是紅樓夢。

第一次看的時候,我是六年級。面臨小升初。我媽那時候其實是不讓我看“閒書”的。我就藏在衣櫥裡,晚上睡覺偷偷在被窩裡看。

那時候太小,上學的年紀,普通家庭,對人對事比較遲鈍。看也只是看得很熱鬧,詩詞能背過,也曾對判詞註解,猜測哪個判詞在暗示是誰的命運。

但,暗喻 人情 諷刺,我是不懂的。所以現在想來,有種吃飯太快,貪多嚼不爛就嚥下去的感覺。

再看,是因為聽蔣勳老師講,公眾號上會推送,可以聽。聽著聽著就想再去看一遍。

其實大徹大悟談不上,只是不再強求一些東西,會了解一些東西,會寬容一些事情。

再一本是張愛玲的《第一爐香》。以前讀覺得沒意思,不知道在說什麼。前不久讀,因為看見過這些事情,突然就讀通了。

會覺得原來,生命和人生是循環往復的。那個時代的東西,其實慢慢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仍然在上演。

繁華如斯,有朝一日,轟塌也大同小異吧。


妖言活眾


先講一下我的讀書經歷。

高中和大學的時候喜歡歷史和軍事類書籍,那時候估計男孩都喜歡這類吧。 大學由於我們學校圖書館不大,再加上歷史書本來就不算多,因此本碩七年時間差不多把歷史類書籍看遍了。

工作以後,多數是看的武俠小說(很抱歉我看武俠小說的時候比別人晚了七八年),科幻小說(在《三體》還未火的時候,我已經看了兩遍)以及歷史類書籍。 這樣基本上保持一週一本的速度。

說以上這些是想表明,雖然我有閱讀的興趣,但一直以來都只是憑興趣閱讀。直到有一天,我偶然間遇到了一本書《這樣讀書就夠了》。 它把我引入系統讀書之門。

1、《這樣讀書就夠了》

作者趙周,曾經做到阿里巴巴銷售管理,後又成為了培訓管理。再之後辭職創業,並提出了拆書法這種獨特的讀書方法,成立了拆書幫這種學習者非營利性組織。



為什麼說這本書能讓我大徹大悟。 以前讀書全憑興趣,喜歡的就看,不喜歡的翻都不翻。 自從看了這本書,讓我對閱讀真正產生了興趣。看書不再是按照興趣,而是根據對自己有用與否。

說說這本書的特點:

(1)它讓我第一次知道了書籍分成三類:小說,詩歌這些文學類書籍,適宜於消遣,陶冶情操的書;詞彙書,數理化文史哲等專業書籍及其教輔,屬於知識類書籍,裡面內容以只是知識為主;還有一類叫致用類書籍,想了解基金,學一本基金入門書,想學寫作,看看寫作類書籍,這樣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書。 而這本書就是主要針對如何去閱讀致用類書籍的書。

(2)它系統詳細地講解了拆書法。我們以前讀書,讀了記不住,記住了理解不了,理解了應用不到實踐。它針對無法應用的問題,提出了RIA拆書法,在讀書過程中就能理解並在未來應用書中知識點。



(3)它在書中介紹的拆書幫及拆書家,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實踐讀書方法的平臺。 在讀過這本書之後,可以說我開啟了瘋狂閱讀的模式。它帶我走進了真正閱讀的大門。

2、《好好學習》

作者成甲,如果說前面一本是開啟讀書之門,那這個則是徹底將門給我打開,開啟了一個新的視野。

隨著讀得書越多,大腦儲存的知識也越多,如何能把知識融會貫通,如何又有針對性篩選知識,這都是後期的重要問題。



鳩摩智強行學了那麼多功夫,卻沒有佛法來化解,任我行吸了無數人內力,卻沒法化為己用。

知識也是一樣,多了但處理不當,不但無用反而有害。而這本書是一本講方法論的書,教你如何管理知識。

這本書先是論證哪些知識是我們真正需要學的,也即是臨界知識。

接著是本書重點,如何掌握並應用這些臨界知識。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人不管從事什麼行業,他總能快速掌握這一行業的要領,學習的速度遠比其他人快的多,因為他們掌握了臨界知識,就像有深厚內功的人,學什麼武功對於他來說都很容易,只是招式不同而已。



最後作者還闡述了幾種核心的臨界知識。

通過這本書,讓我在閱讀量增加的同時,不再對浩如煙海的知識感到煩惱了。

3、《窮查理寶典》

彼得•考夫曼編,是一本介紹查理•芒格人生智慧的書。



查理•芒格,巴菲特幾十年的合夥人,他很多投資思想,為人之道都融入了這本書中。 如果說第二本書是讓我們學習臨界知識,那麼這本書講的都是查理•芒格用其一生總結的臨界知識。

這本書適合有一定閱讀量和生活閱歷的人讀,對於高中生大學生,不一定能體會那麼深。



舉個例子,如果你要理財,你是不是需要學習金融經濟方面的知識,然後呢,可能是看各種財經新聞。而查理•芒格提出了逆向思維,你理財是為了掙錢,那麼長期來看一直保證不虧錢就是掙錢。怎麼保證不虧錢,那就思考一些經常虧錢的原因。 逆向思維就是一種臨界知識,能用於方方面面,各行各業。

所以這本書可以說是集合了查理•芒格幾十年人生智慧之大成,故取名為“窮”(窮盡)查理寶典。


當然隨著讀書增多,也許還會發現更多大徹大悟的書,對我而言,如果非要我推薦,我會只推薦這三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