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渭南——渭南市博物館(5)甬鍾

甬鍾


走進渭南——渭南市博物館(5)甬鍾

主講人:杜怡欣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渭博“微課堂”,我是渭南市博物館的講解員杜怡欣。現在我們聽到的是由曾侯乙編鐘演奏出來的樂曲。它是由不同數量的鈕鍾、鎛鍾、甬鍾組合而成,其中最多的當屬甬鍾。

走進渭南——渭南市博物館(5)甬鍾

曾侯乙編鐘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珍藏於渭南市博物館的一件甬鍾。


走進渭南——渭南市博物館(5)甬鍾


走進渭南——渭南市博物館(5)甬鍾

甬鐘敲擊時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根據共鳴腔的大小和鼓部的厚度,發出的音量大小和音頻均有所不同。當共鳴腔為扁突體似上下覆瓦時,可敲出音高準確的正鼓音和側鼓音,我們將之稱為“雙音鍾”。我國古時的音階為“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符,數量不多的雙音鍾就可構成較完整的音階。有趣的是,西周的甬鍾五音缺商,人們猜測這是周人對殷商否定態度的表現。


走進渭南——渭南市博物館(5)甬鍾

西周 青銅雲雷紋甬鍾

“甬鍾”盛行於西周和東周時期,與周王室禮樂制度的建立、發展密切相關。在西周時期,為維護以周天子為中心的有秩序的統治,周公旦開始制禮作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周禮”。大量典籍都有關於周公制禮樂的記載,如漢代《鄭玄注》所寫:“此二名者,鍾柄。”其中,“鍾”指的就是甬鍾。在祭祀、宴飲、婚嫁、喪葬舉行禮儀時,敲擊青銅器物,發出悅耳之聲,這種器物稱為“樂器”,這種悅耳之聲稱為“禮樂”。


走進渭南——渭南市博物館(5)甬鍾

西周重環紋青銅甬鍾 渭南市博物館藏

走進渭南——渭南市博物館(5)甬鍾

南越王墓 銅甬編鐘

甬鍾作為打擊樂器,見證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音樂歷史以及“鐘鳴鼎食”的燦爛文化史。它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也為禮樂文化的建立與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實證。這悠悠鐘聲也穿梭歷史,餘音至今迴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