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盛唐,在哪裡落腳最爽,可視化數據告訴你答案

公元七世紀到公元八世紀世界的中心,毫無疑問是雄踞東亞大陸的唐王朝。這個在中國歷史上等同於強大、輝煌、昌盛等一系列褒義詞的王朝,假如穿越過去,居住在哪個地區最爽。

只需要花費五分鐘,可視化數據告訴你答案。

從貞觀到天寶,巍巍盛唐的人口爆炸

根據《舊唐書.地理志》記載,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年),全國戶口約三百萬,人口一千二百餘萬。隨後國家承平,沒有大的戰亂,到了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年),全國戶口達到九百萬,人口近六千萬,為官方統計的峰值。其後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戶口迅速下降,唐王朝跟著迅速衰退。

現在我們所說的盛唐,往往代指安史之亂前的唐王朝。這段長達一百餘年的時間裡,整個唐王朝的戶口激增,這一點,在如下兩張戶口分佈圖中可以明顯看出。

穿越盛唐,在哪裡落腳最爽,可視化數據告訴你答案

唐貞觀十三年,天下戶口分佈圖


穿越盛唐,在哪裡落腳最爽,可視化數據告訴你答案

唐天寶十一載,天下戶口分佈圖

伴隨著國家安定,大量荒蕪的田地,重新得到耕種。加上唐朝沿襲北朝的土地稅賦制度,對自耕農有著良好的保護作用,土地兼併程度較低,使得整個王朝從下至上,迅速富裕起來。這樣也使得國家戶籍上的數字,遠比西晉和南朝要真實可靠,隨之而來的,是國家實力的強盛。

天寶年間的人口,已經與東漢鼎盛時期的人口峰值相差無幾,這也是唐朝之前中國官方統計的最高值。但漢朝的戶口,有近半數集中在洛陽以東,黃河兩岸廣袤平坦的河南河北地區。而唐朝的戶口,則更加的分散。

從天寶十一載的天下戶口分佈看,人口大量集中在河南、河北、成都平原和吳越等幾個地區。這些地區都擁有大面積的平原,適宜耕種,是種田流穿越者的首選。

唐王朝的動脈,大運河

得益於隋煬帝楊廣的倔強,一條貫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橫空出世。

穿越盛唐,在哪裡落腳最爽,可視化數據告訴你答案

隋唐大運河

這條連接南北的大通道,由四段人工運河和眾多天然水系組成,將南方吳越地區、中原地區和北方幽燕地區連接起來。

我們觀察天寶年間的戶口分佈,可以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靠近大運河的地區,人口往往比較稠密。而遠離運河的地區,戶口在百餘年間雖有增長,但增速明顯落後。

除去蓄洪排澇,防止災害,保證農業的作用外,大運河強大的運載能力,讓這些地區間大規模的物資轉輸成為了可能。花費低廉的運費,吳越地區生產的糧食和海鹽可以送到北方邊境的軍營。反之,北方優質的鐵器、皮毛被運往江南。

如此一來,南方過剩的糧食和海鹽能夠換取北方過剩的鐵器和皮草,經濟的活躍,促進了生產力的進步,讓這些地區的發展速度進入快車道,戶籍上的數字也跟著水漲船高。毫無疑問,這些臨近運河的地區,是商業流穿越者的選擇。

吳越熟,天下足

根據《舊唐書》記載,從貞觀到天寶一百多年裡,關於旱災、水澇等自然災害引起大面積饑荒的事件多達二十幾次。其中明確提及關中地區六次,河北地區八次,河南地區五次,隴右地區一次,山東地區四次,劍南地區一次,吳越地區兩次。

可以看出,盛唐時代的氣候對廣大的北方地區非常的不友好。作為唐王朝政治中心的關中地區生產的糧食,已經無法養活龐大的首都人口,歷代唐皇不得時不時跑到洛陽居住一段時間,以緩解關中地區的壓力。

為了解決因災荒和龐大人口帶來的糧食壓力,朝廷通常的做法是“轉江淮之南租米以賑給之”。大運河提供了運輸的渠道,水源豐富,田地肥沃,自然災害極少的江南地區,則承擔起了解決全國人民口糧的重任。

穿越盛唐,在哪裡落腳最爽,可視化數據告訴你答案

唐貞觀年間各道戶口占比


穿越盛唐,在哪裡落腳最爽,可視化數據告訴你答案

唐天寶年間各道戶口占比

作為南朝數百年政治經濟中心的吳越地區,再次迎來了黃金時代。從貞觀十三年到天寶十一載,江南道的戶口數目從40萬增長到180萬,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從13.53%上升到了20.06%。其中江南道的核心,以太湖為中心的蘇、杭、越、常、潤等數州,戶口高達百萬戶。

在唐朝最強盛的時期,吳越這片不足全國面積5%的區域,生活著全國九分之一的人口,同時生產出來的糧食,每年以百萬石為單位,通過大運河輸往北方。

總結,無論是種田流還是商業流,吳越地區都有你想要的。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災荒連年、無法扛起國都負擔的關中地區。貞觀年間關內道與江南道的戶口相近,擁有天下戶口的13.90%,而到了天寶十一載,這一數字變成了8.97%。曾經百二河山的險峻,反倒成為了阻礙物資流通,經濟發展的絆腳石。總而言之,除非你博學宏詞,又志在廟堂上一展抱負,還是不要在關中地區落腳的好。

隨著歷史車輪滾滾向前,這一差距被越拉越大,唐朝滅亡之後,長安作為中原王朝國都的歷史,也宣告終結。

這種地區發展的不對稱,在另外一些地區,更加明顯。

嶺表與荊州,黃金時代下的比慘

這段時期的天下十道中,嶺南道是唯一一個戶口出現負增長的地區。天寶十一載的戶口數量僅有貞觀十三年的87%。

穿越盛唐,在哪裡落腳最爽,可視化數據告訴你答案

唐代十道兩時期戶口比例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點。其一,在隋末戰亂時期,嶺南地區遠離戰火,吸引了大量躲避戰亂的人口。而當中原安定後,這些人口又紛紛返回祖籍。其二,當時的嶺南地區,相對於中原地區,發展速度要遠遠落後,這其中有部分交通上的因素,更多的是中央朝廷對其的忽視。

唐朝立國的百餘年間,嶺表(嶺表就是嶺外,中原在五嶺之內,嶺南在五嶺之外)一直是流放中央朝廷政治犯的首選之地。這種被當做監獄使用的地方,不進行經濟打壓就不錯了,政策扶持那是妄想。

穿越盛唐,在哪裡落腳最爽,可視化數據告訴你答案

桂州、柳州、象州、雷州,流放者的打卡地。

與化身天下糧倉的吳越相比,嶺南一直處於放養狀態。即便如此,與前代王朝相比,唐代嶺南的戶口數目仍然要多得多。只不過與人口爆炸的中原和吳越地區相比,嶺南被甩在了後面。

和嶺南同樣命運的,還有荊州地區,戶口的增長同樣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這塊位於天下正中的地區,漢唐數百年來,一直是連接南北的主要通道,戰略與經濟地位都非常重要。

但大運河的興起,打破了這一規律,曾經與吳越地區不相伯仲的荊州地區,地位急速下降。到天寶十一載,這一地區的戶口數目已不足吳越地區的20%。

以上兩個地區,雖然人口稀薄,但自給自足,吃穿不愁。如果是想要隱居山林,對酒當歌的穿越者,前往這兩個地區,絕對如你所願。

漁陽鞞鼓,盛世晚鐘

從天寶年間戶口分佈上看,范陽、平盧兩鎮治下的數州,戶口總數在22萬戶左右,這塊廣袤的北方邊境居住的戶數,不到全國戶口的3%。而這一時期兩鎮的駐軍,卻多達十數萬。

毫無疑問,當地可憐的田租稅賦無法養活如此龐大的駐軍。而江南運到這裡的糧食,被沿途官吏剋扣,剩下多少也不得而知。

由於這些鎮兵由藩鎮將領自行招募,為了養活這些兵,必須要隔三差五找塞外遊牧民族鄰居晦氣,然後向朝廷討要封賞。

前往長安討賞的將領,沿途見到了中原地區的富庶,在長安見到了朝廷的紙醉金迷,拿著可憐的賞賜返回軍營。面對著呼嘯的寒風和一群不怕死卻混得連人樣都沒有的部下,猛然發現了一條發財致富的捷徑。

積怨已久的士兵,加上一位有不臣之心的鎮將,如同乾柴烈火,轉眼間將盛唐燒得一乾二淨。所以,如果你想穿越過去幹一票大的,邊疆各個藩鎮是不二之選。

結語

製作這幾張圖花費了不少時間。如果各位覺得還過得去,請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