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我喜歡推演,也喜歡預測,結果對錯是個概率問題,但是在推演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收穫。


從每天的數據上看,封城後病毒的傳播越來越難了,大家都戴上了口罩,小區紛紛封閉式管理,公共場所關閉,導致病毒失去了快速傳播的土壤,雖然說拐點還為時過早,但是我們正在走向勝利。


2月23日的數據顯示,湖北以外僅僅新增19例。

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和“盼望”所謂“二次爆發”的杞人一族所期待的相反,至少22個省市自治區在2月22日進入零新增時期,包括:


北京、浙江、安徽、江西、江蘇、四川、遼寧、吉林、山西、福建、廣西、陝西、雲南、貴州、海南、甘肅、新疆、內蒙古、寧夏、新疆、青海、西藏等。


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上海、河南、黑龍江、重慶僅僅增加1例。


到了3月4日,湖北以外僅僅新增9例。

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大家之前害怕的二次爆發目前還沒有發生。很簡單的道理:一個疫情控制的城市+另外一個疫情控制的城市,當然肯定還是等於兩個疫情控制的城市,根本不可能變成兩個“二次爆發”的城市。它們之間的流動又有什麼關係呢?


不過,(在人多的地方)戴口罩,勤洗手,不聚會,這“三字經”還是要保持一陣子的。


雖然中國的疫情越來越可控,形勢不斷向好,但在全球範圍內,形勢卻有走向惡化的跡象。


截止3月5日16時,海外累計確診15205例。


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我比較關注的是日韓、新加坡、印度、伊朗、意大利、美國,因為這些地方代表了東亞、東南亞、南亞、中東、歐洲和北美。目前非洲和南美洲的數據還不太明顯,不過相信這也只是時間問題。


日本、韓國都是經濟非常發達,人口非常密集的國家,特別喜歡群體聚集,一旦出現超級傳播者,很容易失控。

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韓國的疫情已進入大爆發階段,2月22日的數據顯示,韓國每天增加確診病例過百,累計確診已經超過600人。韓國政府的措施是積極的,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全國強行休假兩個星期,首爾市長宣佈禁止大規模集會活動,但是人民並不買賬。


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2月22日,韓國首爾竟然出現大規模的集會。組織者稱禁止集會的禁令毫無根據。他們手舉韓美兩國國旗,高唱韓國國歌,要求文在寅下臺。


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新天地教會還在推上爆料,要繼續潛入普通教會做禮拜,並傳播新冠病毒,這樣可以讓大家認為,病毒蔓延並不是新天地的問題。

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韓國的經濟支柱三星和SK海力士的工廠紛紛爆出疫情而停產,這應該只是剛剛開始。


3月5日的數據顯示,韓國已經確診6088例,日新增467例。

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日本的政府應對更是謎之自信。2 月22日,日本確診總數是755人,其中鑽石公主號確診634例,全國各地確診121例,但是日本的大爆發看來已經不可避免,因為政府和國民根本沒把疫情當回事,魔鬼郵輪鑽石公主號的遊客下船後居然就地解散了。


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日本此前進行了五十萬人的馬拉松活動,火炬傳遞演練、以及萬人裸祭,本月2月29日的日本最大時裝秀將如期進行,理由是已經賣出去1.2萬張門票了。


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日本前首相、東京奧組委會長森喜朗表示,每天都在向神仙祈禱,而且自己將會不戴口罩堅持到最後。


3月5日,日本已經確診1039例。


新加坡則採取了外鬆內緊的策略,2月22日,新加坡有84個新冠肺炎病例,隔離了大約2593人(3月5日,確診病例為112個)。但是政府不提倡居民佩戴口罩,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達沃斯論壇和社交媒體發文時,多次提到“不必恐慌”、“保持冷靜”。


新加坡實際上採取了和中國相同的管控策略,但更加靈活,新加坡對出入境人員的活動有著嚴格管控,當局要求航空公司提交飛行報告單,用監控攝像頭追蹤病人的行動,並動員警方調查員幫助搜索。哈佛大學傳染病動態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項研究估計,由於其疾病監測和對接觸者的追蹤能力,新加坡識別病例的能力是其他國家的3倍。


印度只報告了3名輸入性病例(2月22日數據),但是問題沒那麼簡單。印度全國上下正在期待的,是2月24日即將接待特朗普來訪,這個事情對莫迪來說比武漢開兩會還重要,哪怕有疫情,也是要裝作若無其事的,不過以印度這麼惡劣的衛生和居住環境,恐怕是在憋一個大招。


伊朗也像韓國一樣幾乎是突然爆發的,2月22日總確診已經達到了28例,且已死亡6例,按照死亡率倒推的話,伊朗總的感染病例應該在一千人左右了。(3月5日的數據顯示,伊朗確診2922例)


對伊朗更麻煩的是,確診病例來自多個不同城市,包括1300萬人口的首都德黑蘭、什葉派聖城庫姆、第三大城市伊斯法罕等。目前,大多數確診病例為庫姆居民或有庫姆旅行史。為什麼是庫姆?因為庫姆是什葉派的聖城,地位相當於遜尼派的麥加。去庫姆的可不只是伊朗人,整個什葉派新月地帶的國家都有人頻繁來往於庫姆,黎巴嫩已經有人中招了。


伊朗人喜歡搞人山人海的大遊行,2月11日為了慶祝伊斯蘭革命勝利,又全國性地上街了。


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意大利也傳來壞消息,2月21日突然連續確診17例,目前總確診已經達到了23例,並且包含一例死亡病例。


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跟伊朗一樣,意大利確診病例尚沒有明確的感染路徑,並且確診病例來自意大利北部不同城市,可以判斷病毒已經蔓延開來。


意大利已暫停了包括星期日舉行的群眾集會和足球比賽在內的所有公眾集會,另外,米蘭西南部地區還約有50000名居民被要求留在家裡,學校和商店被關閉。本週有三場意甲聯賽比賽被取消。


但,3月5日的信息顯示,意大利已經確診3089例。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1日發佈的流感監測週報顯示,今冬流感季,美國估計已有至少2900萬例流感病例,其中1.6萬人死於流感相關疾病。所以新冠疫情區區34個確診病例對美國來說是蝨多不癢了,美國人每年被各種流感病毒襲擊,搞得都有點見怪不怪了


以上是目前新冠病毒在全球化傳播中的情況,可以說已經全世界主要地區遍地開花。中國下來恐怕要重點防止的是境外輸入性病例,上次SARS的一個重要教訓是,病毒出口轉內銷,從廣州轉道香港再傳到北京,造成了北京的重大損失。


這場疫情,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反思機緣,告訴我們兩點,第一,人算不如天算;第二,無論天降什麼,總會提前告訴你一些信號(徵兆),而事件爆發只是反身性的開始。人總是能理解天的,理解了天才有可能能勝天。


技術的變革破壞了舊經濟結構,社會轉型,人口流動性大幅提升,經濟資源快速消耗,人們身心俱疲體溫偏低,這與經濟的快速轉型形成矛盾,為病毒提供了溫床,而生產關係(免疫系統)的滯後與生產力快速進化形成矛盾,為病毒提供了加速動力。


從冠狀病毒來講,新病毒進化出的特徵是降低了單體致死率,但大幅提升了傳染率,這導致新病毒的傳播更多的以家庭為單位,從而引致更深的社會恐慌。因此,從社會學角度對新病毒疫情的理解需要注意三個特徵:1)病毒具有更強的智能性(麻痺能力),2)傳播方式更具跨越性,3)移動互聯網時代輿情具有更強反身性。我們可能會低估這三個可能性:1)病毒跨物種交叉傳染或多病毒耦合風險;2)天氣超季節性變化(今年厄爾尼諾年基本確定,警惕超預期倒春寒+梅雨)的風險;3)社會恐慌、官員誤政與疫情擴散的相互強化。


我喜歡大膽預測,小心求證,探尋其中的邏輯關聯很有意思,本文的主題是:


這次的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將會發生什麼?


01

這次全球的信用溢價都在長期高位,病毒有可能觸發一輪全球性的信用債危機。


全球疫情擴散,經濟必定放緩,油價恐怕懸了。而美國通過貿易協定搶先鎖定了中國原油進口份額,誰最受傷?無疑是中東歐佩克國家和俄羅斯,這些資源出口國經濟將會被暴擊,說得大一點,這就是一場原油供給側改革,地緣政治也會受到影響。


而原油形勢會幫助我們打壓其他上游要素價格,這對於澳大利亞、巴西這樣的國家也會很痛苦。


02

供應鏈外移的趨勢會繼續嗎?


我想這次是對中國製造業的一次畢業考試。外圍市場正在藉機測試全球供應鏈的“去中國化”,這種去化成色如何行不行得通,一個季度的時間大體能見分曉。


假設只有中國爆發疫情,別的國家完全不受影響,那麼中國也許會在供應鏈上受到損失。但是如果病毒傳播全球化,甚至最終長期與人類共生,那麼天平會回到中國這邊。


因此我特別關注韓國、越南、印尼的疫情情況。


三星、SK海力士工廠的停產說明韓國高端製造業也不能獨善其身,越南目前疫情穩定,印尼則放棄了對疫情的檢測,後續會不會大規模爆發將是個謎。


從越南的情況來看,其進口的核心中間產品超過40%來自中國,這意味著從中間生產商那裡獲得短期替代是不可能的。越南工業和貿易部今日宣佈本國的供應鏈“告急”,原因是汽車、電子製造等行業的物資材料嚴重依賴中國。


如果中國在抗疫最終取得勝利,而其他各國未能體現出對病毒的控制效率而崩潰。那麼這次病毒疫情非但不會摧毀中國,甚至最終演變成為中美合作的一個平臺,就很可能反過來強化中國中高端產能和供應鏈的比較優勢


03

對全球股市的影響


對於美國來說,可能會面臨石油美元受到衝擊,接下來可能是科技美元的風險,進而在特朗普連任前讓美國股市見頂,特朗普正在竭力推遲美元危機的發生,不過就看他能不能撐到11月份投票日。


而對於全球經濟來說,預計的節奏是,一季度衝擊中國,二季度衝擊外圍。從這個角度上,中國經濟的確會提前探底,但是下半年的回升也是必然的。


那麼照這個節奏走下去,A股的上半年指數可能不會大動,主要是靠科技股群魔亂舞,按照這個趨勢來看,3月份不少高位的科技股必然會產生分化或者中期調整,而上證指數在Q2可能會砸出一個大底來,下半年行情則會走回到大週期和50板塊上,50板塊要麼不動,一動指數就是1000點的預期。行情這樣一直走到特朗普連任,那時候可能世界已經斗轉星移,日月換天了。


疫情持續的時間越長,發展越是全球化,我們可能越能夠平常心的看待這個公共安全事件,並且能夠加深我們對公共衛生的認識,這是一箇中國社會乃至人類社會共同的挑戰。


看到其他國家在防控上的不力、無助、困惑,我們也會越來越理解政府應對的不易,未來全球社會對新冠病毒可能會由最初的大恐慌,發展到認為它是一定程度可控的,再發展到承認必須與它進行某種程度的“共存”,甚至將它歸類於某種新的“Flu”,相信疫苗和對症藥物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後會怎樣?

葉茂常

AMT產業投資顧問

二十餘年IT互聯網從業高管和創業經歷,曾作為天使投資人,投資領域包括遊戲、半導體、在線教育、區塊鏈、移動互聯網、移動電商等領域。對於宏觀經濟、投資市場、美股/港股、基金管理等領域有獨特的見解。現擔任多家境外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