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跨界,是時下潮流圈裡最受歡迎的詞,讓兩個不同領域突破界限的重重阻礙,組成新的“CP”,代表了一種新銳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方式。

比如桌遊和影視,兩個看似互不相干的圈子,在跨界潮流的影響下也曾有過多次合作。有在影視劇中加入桌遊元素的,有以桌遊為藍本進行影視創作的,還有將熱門影視劇改編成桌遊作品的。

不過在跨界融合的過程中,往往為了照顧雙方的目標受眾,大多追求1:1的平衡,以其中某一方為主題或核心的作品並不多見。

本文就來盤點那些以桌遊為核心元素,或將其作為貫穿主線的關鍵道具的影視作品,其中亦不乏精品佳作。

1、《勇敢者的遊戲》

《勇敢者的遊戲》是一部上映於1995年的老片子,但如今看來仍未過時。電影改編自曾獲得號稱繪本界“奧斯卡”——凱迪克大獎的《Jumanji》,中文譯為“尤曼吉”。這是一款虛構的桌面遊戲的名字,電影的劇情就圍繞著這款桌遊展開。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故事發生在1969年,12歲的小男孩艾倫在父親的製鞋廠無意中工地上發現了埋在土中的桌面遊戲“尤曼吉”,並將其帶回家中。一天夜裡,艾倫和父親發生爭執,在父親出門後,艾倫和來找自己的好友薩拉一起玩起了這款桌遊。當骰子擲出,棋盤展現出了不可思議的魔力:艾倫被棋盤吸入吞沒,薩拉被一群湧出的蝙蝠嚇得逃出了房間。

26年後,一對姐弟朱迪和皮特搬進了這裡,他們發現了房間中的“尤曼吉”。通過研究規則,他們發現這個遊戲一經開始就不能中途放棄,只有一玩到底方能結束一切,於是姐弟倆開始繼續當年艾倫未結束的遊戲。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很快,他們遇到了在棋盤世界中生存了26年的艾倫。因為這款遊戲,小鎮也已經被攪得天翻地覆。他們不得不找到了當初和艾倫一起玩遊戲薩拉,然後四人一起繼續在這款無比真實、連通現實世界的桌遊中游玩,經歷了種種奇妙事件和危險挑戰,最終讓棋子達到終點,通關了遊戲。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艾倫和薩拉又回到了26年前的那個晚上,經歷了此間波折,艾倫認識到了親情的重要,他與父親緊緊相擁,將那盤“尤曼吉”棋給收拾了起來。

這部電影所展現的奇思妙想、逼真特效、豐富內涵,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而其中最為關鍵和核心的道具——桌遊“尤曼吉”,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嗅覺靈敏的桌遊廠商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在電影上映的同年,同名桌遊《Jumanji》就被設計了出來。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這款桌遊和電影中的設定類似,以讓棋子到達終點為目的,玩家投擲骰子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險境況,要通過卡牌、道具來解決難題。雖然無法擁有電影中的《Jumanji》那種影響現實的3D、VR般的體驗,但同樣具有不錯的還原度和代入感。

除了桌遊之外,還有一位電影的狂熱粉絲,花費了7個月打造出了和電影中桌遊道具一模一樣的盒子,就連盒子裡的內飾都十分逼真,可以說是絕對的真愛粉了。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2、《勇敢者的遊戲2:太空飛行棋》

2005年,《勇敢者的遊戲》的續作《太空飛行棋》上映,導演換成了喬恩·費儒,他後來還執導了漫威宇宙的開篇名作《鋼鐵俠》。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太空飛行棋》的故事發生在一對性格不同的兄弟身上。某天兩兄弟發生了爭執,弟弟無意中在家裡地下室發現了一盤太空飛行棋。當他按下游戲的按鈕之後,無數流星雨從天而降墜入屋內,當兄弟倆發現情況不對奪門而出時,才發現家中小屋已經被轉移到了外太空。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和前作中的設定類似,他們必須完成這局遊戲才能脫離險境。在冒險的過程中,兄弟兩人也從相互指責和埋怨,變得相互理解和依賴,感受到了親情的重要性。經歷了種種不可思議的奇妙與危險的事件後,最終收穫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這部續作從劇情和立意上和前作十分相似,除了將冒險場景換到外太空以外,其他都大同小異:同樣以桌遊為核心道具,同樣的冒險經歷,相同的通關遊戲設定,相似的主旨——從爭吵到認識到親情重要再到最後的和解。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續作原本希望在保留第一部優點的基礎上通過改換不同的主題,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可惜事與願違,偏低齡化的敘事與定位,讓原本令觀眾印象深刻的神秘狂野氣質蕩然無存。所以此作也並沒有催生出與之同名的桌遊。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3、《勇闖地獄門》

《勇闖地獄門》和《勇敢者的遊戲》類似,都圍繞著桌遊展開,關鍵道具桌遊在劇中擁有影響現實的力量。不過與後者較為“正常”的立意不同,《勇闖地獄門》以血腥恐怖為賣點,因此也曾被稱為血腥版的《勇敢者的遊戲》。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故事發生在一間錄影帶租賃店中,一對關係不好的兄弟,在店裡整理父親的遺產時,無意中發現了一款錄像帶桌遊,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開始播放遊玩。當然,這款桌遊給他們帶來了種種恐怖驚悚的體驗,兄弟倆必須按照遊戲指示及說明,一次次渡過難關並獲得勝利。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最終兄弟兩人成功通關遊戲,返回了現實世界。兩人因爭奪遺產而起的嫌隙消除,也救贖了父親被困在遊戲中的靈魂,強行“大團圓”結局了。然而整個過程並不美妙,種種血腥恐怖的鏡頭,各式噁心誇張的死亡方式,還有那些粗糙的妝容,是典型的80年代邪典恐怖片的設定。

不過這部片子裡除了恐怖元素,總體來說算不上精彩,自然也沒有同款錄像帶桌遊的問世。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4、《呆瓜的崛起》

《呆瓜的崛起》是一部由國外大學宿舍裡宅男們自娛自樂拍出來的搞笑電影,是《玩家》(The Gamers)系列的續作,沒想到卻一下子火了。可能是其中跑團桌遊的玩法,引起了很多觀眾的共鳴。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個五人跑團的故事,與前作相比製作更為精良。故事的主角是初出茅廬的作家Lodge,為了尋找寫作靈感,拉來了幾個人,扮演不同職業進行DND規則的跑團。影片中上演了跑團中常見的嗑藥、復活、搶裝備等種種令人忍俊不禁的橋段,深受遊戲宅的喜愛。

在貢獻了種種幽默笑點的同時,《呆瓜的崛起》還將主題放在了DM(遊戲主持者)與PC(遊戲中扮演角色)之間的關係上。它抨擊了一些只顧自己而無視劇情和其他玩家的PC,同時也告訴觀眾,DM與PC應該互相信任和協作,而不是互相對抗。

如果你是跑團桌遊的愛好者,那麼這部電影非常值得一看。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5、《命運之手》

《命運之手》是《呆瓜的崛起》的續作,也就是《玩家》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本作中眾人不再圍繞DND跑團來講故事,但其核心元素依然是桌遊——只是這一次換成了一款卡牌遊戲。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電影的主角為第二部過於強調個人發展的角色GAS,GAS為了把妹而接觸到了一款卡牌遊戲《九國傳奇》,並逐步從一個不喜歡卡牌遊戲的菜鳥,到最後參加Gencon桌遊展擊敗了反派“Legacy”。

與《呆瓜的崛起》相比,本作少了一些笑點,故事性也弱了一些,不過其中種種戲碼還是十分符合桌遊迷的生活,最後重組卡組的高潮部分也十分燃。

其所要表達的主旨仍與前作相似,通過強力黨和劇情黨之間的暗戰,向玩家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玩桌遊究竟是為了贏,還是為了大家都能開心?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6、《遊戲之夜》

《遊戲之夜》又名《今晚玩救你》,名字看上去有點像爛片,但實際口碑卻相當不錯。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遊戲之夜》講述的故事是一對男女因為桌遊相識而結婚,他們每星期都會召集一群同樣熱愛桌遊的親友,聚在一起玩一些遊戲。

某個晚上,男主的哥哥邀請他們參加一個遊戲之夜,一起玩一款類似謀殺之謎的桌遊。一開始大家都在樂呵呵地玩遊戲,突然遊戲升級成了實景玩法,一些人闖進來綁架走了哥哥,大家還是按部就班地解謎、尋找線索,但慢慢發現情況越來越不對勁。劇情開始變得越來越緊湊,遊戲與現實交錯,真真假假讓人應接不暇。

這部桌遊局中局的懸疑電影,驚險刺激之餘也充滿了梗和笑點,有人稱之為電影版《老友記》。在沒有人陪你玩桌遊的夜晚,不妨看看別人的桌遊之夜是如何度過的。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7、《遊戲王》

除了傳統的電影,最後要提名的是一部以桌遊為主題的動漫影視作品——大名鼎鼎的《遊戲王》。《遊戲王》漫畫始於1987年,很快就被改編為動畫搬上了熒幕。早期《遊戲王》以各種小遊戲為主題,包括利用一些奇怪道具的格鬥遊戲,益智遊戲,以及一些規則奇特的小型桌遊等。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以怪獸決鬥為表現方式的集換式卡牌遊戲,最初只是眾多遊戲中的一種,結果卻最受觀眾的喜愛。作者後來也嘗試過加入其他遊戲,比如龍門骰子,但銷量立即下滑,“遊戲王”不得不成為了“打牌王”。

然而《遊戲王》中的打牌規則一開始也是漏洞百出的,直到《遊戲王OCG》的出現,經過KONAMI的逐步打磨,建立起了為玩家們所接受“大師規則”,讓這一卡牌遊戲開始風靡全球。當然,《遊戲王》成功也並不僅僅靠打牌,其依託於埃及神話而展開的劇情本身亦十分出色,才保證了這一IP的長盛不衰。

奇妙的跨界CP:桌遊和影視,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小結

桌遊和影視,原本是兩種不同的社交娛樂方式,跨界合作後原本“門不當戶不對”的二者卻給觀眾和玩家帶去了很多驚喜。

雖然這些影視劇中並沒有將重點放在桌遊的遊戲性上,但通過其劇情與現實的結合,讓觀眾從劇中接觸到桌遊這一娛樂方式,感受桌遊的魅力,是讓桌遊“出圈”的重要途徑。而實體化桌遊作為影視劇的衍生周邊,也是構成其IP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如此“1+1>2”的跨界CP,又何妨組得再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