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昨晚应邀参加了《中国机长》首映礼,看完回家一路失眠半宿,

这部以机长为主角的电影,全景展现了机组、地勤、空管、应急保障等民航系统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甚至连“飞友”群体都有不少篇幅。整部电影像是一封送给民航人的情书,虽然有些桥段略感肉麻,但是,满含的热情也无法控制地溢出纸面。如约为大家带来影评,内含轻微剧透,慎重点阅。

《中国机长》

The Capitan

《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作为“中国骄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中国机长》的阵容可谓强大,从演员到幕后之作,都能称的上是国内顶级,特别是几位主演,和故事原型人物都有几分神似。

《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故事原型英雄机长刘传健,昨晚也来到首映礼现场,观影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经久不衰的掌声。

《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这也是我最想说的,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所在。

关于川航3U8633事件的新闻报道很多,我们知道飞机损伤很严重,全机人员平安备降难度非常大,但是能够说得最多也就是一句“牛X”。

《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而电影的诠释,则是让我们所有人对之前存在于新闻报道里的“川航3U8633”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甚至能够通过电影语言对事故感同身受,也才能够明白“英雄机长”四个字的沉重含义。

相信看过电影之后,再读到3U8633的报道,大家也都会有别样的感受。下面说说个人最喜欢的三个段落,鉴于关于3U8633的事故经过大家都有所了解,其中涉及部分剧透。有意思的是,我喜欢的三个段落中,有两个都是关于乘客群体的,正是应了那句话“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航班登机前的候机楼快速地剪辑拼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清晨航站楼的繁忙场景。

《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除了旅客们各异的表情神态,影片还细致还原了值机、安检、行李运输、客舱检查等流程环节。

《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飞行员绕机检查的环节,身边的朋友小声说,每次起飞前都有这么多工作吗?

这些环节和实拍的停机坪外景,真实到让我恍惚,仿佛回到那些在航站楼早出晚归的日子。同时,这个段落的剪辑方式也牢牢控制住了节奏,避免了过于真实成为枯燥。事故发生前的客舱一如每一个正常起降的航班,小小客舱里仿佛包容着人间万象,从商务舱的“范思哲”大哥,到经济舱最后一排的跟团游大爷大妈。这浓缩了日常旅客百态的段落,每一个细节都能让客舱部的朋友们会心一笑。风挡玻璃破裂这个段落基本还原了3U8633当时场景,风挡玻璃突然炸裂,刘机长与塔台镇定的对话,客舱内一片混乱,让人情不自禁的揪心起来。

《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甚至会想如果自己是这个航班的乘客,要怎么办?会有多害怕?

《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不知道坐在现场的刘机长看到这一段时,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所谓感同身受,恐怕就是这种感觉,很难用语言来描绘,这个时候,电影语言就显得更具说服力。

此处手动分割线,说完了优点好处,再来找找茬吧———尽管很多地方对民航业的体现都是非常专业的,不过有些细节处理难免会有疏漏,或者为了突出戏剧冲突而进行改动。

《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职业剧就要全部原封不动地拍摄实际情况。

比如,为了让观众更好理解以及贴合剧情本身,机组航前准备会考核的内容就显得太过简单,或者基地公司的机组走航站楼登机,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改动。

《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不过,有些重要的技术问题还是希望能够尊重事实,以凸显专业性。

比如,飞机落地后,即使反推失效,是否还需要使用刹车?还有公众对于民航业以及民航从业者的一些刻板印象,好像很难突破。比如,已婚的第二机长搭讪女乘客,未婚的副驾驶凌晨出门就戴墨镜,多情、耍帅的标签感觉很难摘下来啊(不过,最爱耍帅的那位,后面有点惨,还是能换回几分同情)。

《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今天一开篇就说过,《中国机长》是送给民航人的情书,作为情书“肉麻点儿”在所难免。

比如用慢动作和配音“硬煽情”,这可能也是中国电影的通病。实际上,故事本身足够动人的情况下,这种如同改革开放初期音乐录影带的剪辑方式,真的是,越少越好吧。

《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最后想说,整体瑕不掩瑜,说了这么多,无非还是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高质量的民航职业影片,让更多观众了解这个行业不只有人前的光鲜,更多的是专业、职责和辛劳!

(所有正片截图均来自电影预告片)

《中国机长》--送给100万民航人的情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