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寶寶說話?

冢不二王道


您好,我是小海豚的奶爸,希望答案可以幫助到您。

孩子一歲一個月,正是學說話的時候。有些孩子會學的快些,有的則慢。

另外,讓寶寶開口學說話,多培養孩子聽的能力,孩子聽多了才會學著說。

聽力的訓練是語言的啟蒙教育,父母在生活的細節中,培養孩子的聽力。

1)找聲音:在孩子周圍,一切聲音都可以成為孩子的教材。比如,給孩子準備不同的東西,分別使它們發聲,並暗示孩子“這是什麼聲音?”

2)聽故事:孩子很喜歡聽故事,故事也可以培養孩子語言發展的能力。如果有條件,可以每天晚上給孩子講一些故事。在講的過程中,注意表情、語氣、情感、眼神的交流。

3)聽歌曲:父母可以給孩子選擇或者親自唱一些優美、歡快的歌曲。音樂不僅可以提高孩子聽覺感受、促進孩子情感體驗、陶冶情操,還可以提高孩子語言能力。

父母在鍛鍊孩子表達能力時,不僅要教孩子一些詞彙,還需要注意說話的方式、音調、面部表情和形體手勢等。

1)學說話:平日中,父母要多和孩子說話,孩子才容易學習到一些詞彙量。比如,在餵奶時、洗澡時、哄睡覺時,父母使用親切的語言、柔和的聲調、愉快的表情和孩子說話。當孩子“咿咿呀呀”說話時,父母要注意聽、別打斷孩子、隨時給予孩子回應,並加以鼓勵。

2)“逗”孩子:當孩子發出一些簡單的聲音時,比如“咳、噢、啊”時,父母要創造一些機會,逗孩子發出聲音。比如用手拍桌子,並拉著孩子一起拍。一邊拍一邊“配音”,鼓勵孩子學說話。

3)多聊天:在聊天中,孩子會積累詞彙量。但是由於孩子年紀小,語言表述不連貫,出現用詞不當或重複的現象。這時,父母不要去批評孩子。只要多多示範,孩子漸漸就會掌握語言的技巧。

4)詞語接龍:再經過幾個月後,孩子逐漸會掌握一些詞彙。這時,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培養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比如:“媽媽看病需要到——”“肚子餓的時候需要——”“你最喜歡吃——”結合孩子知道的詞彙,父母做出提問。一方面可以鞏固他知道的詞彙,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會增加新的詞彙量。

另外,給孩子創設理想的語言家庭環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生活中,給孩子擺放他喜歡的玩具、物品,讓他們邊探索邊學習他們的名稱和功能。可以帶孩子去商店、公園、動物園等場合,提高孩子語言表達的意願。鼓勵孩子和別的小朋友去交往,在交往中激發孩子表達的慾望。

父母在培養孩子說話能力時,還需要注意一些地方

1)多鼓勵孩子可以提高孩子說話的積極性。不要因為著急讓孩子喊出一些詞語,便強迫、批評,甚是是開一些沒必要的“玩笑”。“笨死了,連這也不會說;等等。”

2)避免家人包辦的情況出現。現在的孩子一張嘴、一抬胳膊,家長就能明白孩子是什麼意思,然後儘快滿足孩子的慾望。但是,這樣會削弱孩子的表達欲。父母可以通過鼓勵的方式,讓孩子用語言去表達。

3)儘量給孩子營造交流的環境。有一些父母本身比較內向,回到家後很少跟孩子交流;有些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玩手機、遊戲、電視劇上面,孩子會缺少交流的環境。這也會讓他們出現語言發育緩慢的現象。

關注小海豚的奶爸,每天分享育兒知識^^


小海豚的奶爸


大家好。我是一名語言康復老師,從事語言康復17年了。

首先,我先來介紹一下,1週歲二個月的寶寶,正常發育的語言水平是什麼?

根據我多年經驗,1-2歲,語言開始發育,一般孩子會說爸爸和媽媽等2-3字詞語了。

其次,每人孩子個體差異比較大,語言發育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語言發育晚的孩子,有的1-2歲還不會說話。再晚一點的,3歲都不會說話,四歲才開始說話,5歲語言一下子正常了。這個原因非常複雜,到目前也沒有科學的解釋。

拿我本人來舉例。我本人說話就特別晚,3歲才開始叫爸媽。家人一直認為我是個啞巴,去醫院全檢查了,生理上沒有任何問題,就是不會說話。5歲左右,語言一下子就發育正常了。

總之,我個人認為,孩子一週歲二個月,偶爾會叫一下爸媽,說明生理上沒有任何問題。我感覺孩子說話沒有任何問題,非常正常,家長耐心等待一下,一般過上6-12個月自然就好了。家長不用做什麼,只需要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給我留言,我們一起交流。


東方春光語言康復訓練


我們家有個十個月大的寶寶,目前已經很清晰的發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一些簡單的讀音。

我們對她的訓練方法是這樣的。

經常給孩子朗讀經典古詩詞

從她四個月起,我就經常給她讀《聲律啟蒙》,每次給她朗讀,她都會很專心的聽。

我大概每週給她朗讀兩次次,不一定從頭給她朗讀,有時候她翻到那一頁我就給她朗讀哪一頁。

每天給她讀童書

她奶奶也會每天給她讀童書,從《狼來了》到《拇指姑娘》等,已經讀了十幾本了。

不僅讀,還要跟她互動。

比如在讀書時,加入一些動作。記得《孔融讓梨》裡面有個情節,家長問孔融吃梨嗎?有一句孔融瑤瑤頭。現在只要在她面前提孔融,她自己就會做出搖頭的動作。

讓孩子學會辨圖案

我們在給她讀書時,每講完一個小故事,都會跟著圖畫覆盤。比如《三隻小豬》的故事,讀完之後,就像孩子提問題,哪隻是豬哥哥,哪隻是豬弟弟等,讓她自己去找出來。如果她找不出來,就告訴她答案,時間久了,她自己基本自己都能找到了。

孩子說話也是和大腦發育相關的,通過讀書,聽故事開發她的語言中樞和認知能力,應該也會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的!


圖書館的牧羊人


我女兒現在3歲4個月了,會唱挺多兒歌了,中文英文都有,有些長歌詞記得比我還清楚,跟我們對話也是基本無障礙。


培養她的語言能力,我主要做了這四件事:


1、多跟孩子說話


孩子的大腦就好像海綿,會不斷地從周圍的環境中去吸收一切,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首先就要跟孩子多說話,多早都不嫌早,從出生就可以開始說了,不用擔心孩子聽不懂,你跟她說話的時候,她會盯著你看,那其實是他正在學習。


2、不說寶寶語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忍不住就會想要和他說疊字,也就是寶寶語,比如“吃飯飯”、“喝水水”等等。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直接跟孩子正常交流就可以了。


即使你現在跟他說寶寶語,等再大一些,還是要改回來,但是已經說習慣了,改起來可能就會有一些小麻煩。但是如果跟孩子用正常的語言交流,不僅會刺激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還能讓他儘早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


3、糾錯時,直接說出正確的詞語


有時候 ,你教孩子A,孩子說成了B,你可能馬上就會告訴孩子:不對,不是B,應該是A,然後你可能會發現,無論怎麼糾正,孩子說的還是錯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你在跟孩子說B不對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強化孩子對B的印象,而讓他忽略了A才是正確的。


所以,在糾錯時,不要再告訴孩子不是B,直接告訴孩子,這是A,就可以了。


4、多閱讀


多帶孩子閱讀,多看一些繪本,很多東西,我們不一定能想起來教給孩子,其實好的繪本里有很多知識,可以擴充孩子的知識面,增加孩子的詞彙量,“肚子裡有貨”,自然就能說出來。


妍小妞


我是末末寶貝的孃親,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家寶寶現在一歲半了,也剛開始學說話,而且我發現寶寶最近學的很快,那就我最近的觀察和實踐分享給大家。

首先,要給寶寶多說話。寶寶自己每天哇啦哇啦的說很多話,雖然我們聽不懂,可是我們父母不要也哇啦哇啦的回覆寶寶,要給寶寶慢慢的說他附近所看到的東西,給他講那是什麼,說的時候語速要儘量放慢。

其次呢,每天給寶寶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疊音的詞語,看到一個親人就讓寶寶叫,慢慢的寶寶就會自己開口叫了。

還有,一定要讓寶寶和別的小朋友玩,我家寶寶就是跟著鄰居姐姐玩,姐姐說什麼他都願意學,而且還學的很快。

這就是我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幫到大家。





末末寶貝的孃親


作為一個正在學說話孩子的媽媽,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經驗,我們共勉。我家孩子會走路的時候,可說話只會說一些詞語。我一開始就使勁的對孩子說話,但孩子還是沒有進步。後面有一個我一直說一個句型,就是“這個是什麼”句型,說了很多次之後,孩子就指著東西對我說這個是。

我想可能是我平時跟他說話的速度,孩子嫌快,還沒聽清就沒了。所以,後面我就跟孩子慢慢說,重複說。現在孩子會好些詞語了,對話只會“吃飯嗎?吃!喝水嗎?喝!”這種程度。但是也有很大進步了。



總結一下我家的環境,就是平時只有我和孩子在家,他爸爸一週休一天,晚上七八點回到家。所以,我們的對話不多,孩子受環境影響的不多,語言進步的也慢。

因此,題主想要孩子說話,你要多給孩子創造環境,然後多跟孩子講話,慢慢講,重複講。講話的時候要有停頓,不然孩子有話說的時候,沒有機會。


媽媽大事記


在生孩子之前,大概看了幾本育兒書,針對說話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說兒語,用我們生活中最正常的表達與孩子說話,如果會說普通話,儘量教孩子說普通話。

我家寶貝是我和外婆從小帶大的,如何教孩子說話,我來談談自己的做法:

1正確的輸入。

在孩子不會說話之前,每天用,哦寶貝很開心…,寶貝肚子餓了,用哭聲來提示媽媽…等,用正式的語言去表達孩子的需求與感受,讓他在有意無意中輸入,積累。

2.隨時隨地教孩子認、說。

在嬰幼兒期,每天帶孩子戶外活動,看到什麼就指著告訴孩子,隨著孩子認識的提高,一旦開始說,語言的表達會很豐富。

3.玩卡片。

孩子可以獨立坐穩以後,我們就坐在一起抓卡片玩(帶圖和字的大卡片),抓到什麼就教什麼。開始孩子會沒興趣,多玩一段時間,孩子不會說,他會充滿好奇的眼神看著你。孩子已經對卡片中的事情充滿興趣,只是不會說而已。

4.抓住興趣,有意引導。

在孩子還不能說長句時,很多時候會用動作,手指來表達他的需求。這時可以利用孩子的興趣點,教了孩子說,如,媽媽我想吃水果,幫我拿一下好嗎?……反正在生活利用各種機會,教孩子表達。

5.閱讀。

陪孩子讀書,在孩子各個成長階段都有幫助,也是最好的育兒方法之一。

總之,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只要給他一個語言環境,正常情況下,自己就會習得很多語言。在有了寶寶以後,家裡不能太過安靜,沉默,而是又要多逗孩子說。

以上是自我育兒的一些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你的閱讀與分享,歡迎一起討論。


巧妙媽育兒


俺家的寶寶一歲多了,俺來說說俺的經驗。

俺家寶寶在一個月的時候,俺就一直跟她說話,唸書,念散文,還有英語,她都乖乖的躺著,安靜的聽,好像能聽懂的樣子,非常可愛。

經常,我都會一字一句的跟她說:“爸爸 ,爸爸 一”,她都很認真的聽。

她居然在七個月不到八個月的時候,她開口喊“爸爸”了! 那時候我正在上班了,沒有在家!全家人都非常激動,說寶寶太聰明瞭,這麼小就會叫爸爸了!我也感到很驕傲。不知道這算不算我的功勞呢?

目前孩子還不到兩週歲,可以說很多話,會背好多首唐詩了!可以和 人正常交流了!還會自己拿個卡片,放在耳朵旁邊假裝打電話: 喂喂,是爸爸嗎?是嗎?不是嗎?”逗的大人笑的前仰後合。 不 過,有些寶寶不愛開口說話,也是正常的,大人不可操之過急哦。 順 其自然就好,不能強迫孩子的!


汪大鬧育兒


孩子的發育是有個體差異的,語言發育也不例外。所以說,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說話晚。比如說我家孩子說話早,她到了一歲半的時候,和她捉迷藏時她會說‘好突然’、‘緊張’。過了2個月她的詞彙量又增加了很多,比如‘冷’‘熱’這樣的詞彙。當她21個月的時候,已經可以和家長對話了,雖然只能說短句,五六個音節連在一起偶爾也會說出來,但我也遇到她說了五六次我也聽不懂的字或句子。

有很多朋友問,我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麼早,是怎麼訓練的?今天,就在頭條這個平臺分享給大家。

訓練孩子說話,首先要有一個語言環境。

我在整個孕期都會進行胎教,胎教不僅僅是播放胎教音樂,還有給寶寶講故事。只要我有時間的況下,基本上都在堅持做下去。

孩子出生後的語言環境更不能忽視,你不可以因為孩子小就不和她說話,其實家長和孩子說話她是可以感受到的。

我在整個產假期間,只要我和孩子在一起,我就會很開心的和她聊天,語氣平和又有一種媽媽對孩子的那種親切感。這樣的交流就是在我重返職場後,工作之餘仍然在繼續著。

其次,親子閱讀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及詞彙量的積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和孩子親子共讀,由剛出生不久後的黑白卡到後來的紙板書、無字天書、童書繪本,我會利用碎片時間來進行親子閱讀。親子閱讀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在親子閱讀時,孩子感興趣的繪本,她會讓我一遍又一遍的反覆給她讀。

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孩子來說,怎麼判斷孩子對哪些繪本感興趣呢?

只要你仔細觀察,你會通過孩子的肢體語言,完全可以瞭解孩子的需求。

她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看黑白卡,遇到她喜歡的,表情喜悅。她大一點後,她會很高興地從圖書角拿出一冊書,對我說:‘’媽媽講、講‘’。

只要孩子喜歡的童書繪本,她會很專注地去聽,只聽一遍是不夠的,她會要求聽三五遍。這時我會配合一遍又一遍地讀,在讀童書繪本的時候,我會有感情地去讀,從來沒有過敷衍孩子。

我家孩子現在21個月,她的詞彙量基本上都是通過親子閱讀和日常交流所學到的,但也有一部分是我刻意教她的。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我的兩個孩子都是一歲左右開始說話,到一歲半的時候詞彙才豐富起來。所以要順其自然,我們可以在寶寶開口說話前做些利於寶寶說話的舉動

1.在寶寶面前多說普通話

我印象特別深的一件事,大寶一歲左右,婆婆指著繪本上的鴨子,告訴大寶:“看這個小扁嘴,有四個爪子 ”我們都笑噴了,事後再也不敢讓婆婆給孩子講繪本了。別看孩子不會說,她都記在腦海裡了

2,多在寶寶面前重複說話

之所以寶寶容易開口說出媽媽,是因為我們經常在寶寶面前重複這個詞。每看到一個物品,一個工具,一件事情,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可以邊指邊教,

3,多讓寶寶和孩子接觸

嬰語的世界我們不懂,兩個有小朋友在一起就會彼此開心很多。讓兩個孩子互相學說話,效果也是很不錯的,不試試怎麼會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