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中18組四個同音、相形字的辨認和解釋(4)

10、紛、粉、分、份

瑞雪紛飛風怒號,大地如銀白粉飄;

亂瓊碎玉分大家.人人有份莫爭討。

紛,形聲字,從糸,分聲。本義是扎束馬尾的絲麻織物。也指旗子上的飄帶,引申為糾紛。作形容詞用時比喻盛多、雜亂的樣子。如紛紜、紛披、紛至沓來。

紛紜:指眾多而雜亂。例:眾說紛紜。

紛披:張開散亂的樣子。例:花枝紛披。

紛至沓來:接二連三地到來。例:求職的人紛至沓來。

粉,會意字,從米,從分,分也是聲符。本義是米的細末。引申為其它東西的細末。又引申為形容詞,作“白”講,如粉面、粉墨、粉牆等。還可以作動詞,如粉刷、粉碎、粉飾等。

粉墨登場:化妝登臺演戲。現在常用來比喻壞人喬裝打扮登上政治舞臺。

粉飾太平:用假的昇平景象來掩飾真面目。

分,會意字,從八,從刀。“八”就是分;從“刀”,是以刀刻物,使它分開。引申為辨別、區分、分配、分擔等意。在讀去聲時,有成分、職分之意,如養分、身分、天分等。這裡的“分”不能寫成“份”。

份,形聲字,從人,分聲。本義是文質兼備的樣子,在這個意思上與“彬”相同。這個意思現在不用了。現在經常使用的是“份”充當量詞和名詞。如把整體分成幾份,每一部分叫一份。如“分成兩份,一人一份。”作量詞時指同時印刷的圖書,報紙、雜誌等的一部、一冊、一頁。如“一份雜誌、兩份報紙。”在這兩種意義上,不能寫作“分”,以免被誤解成“分開”的“分”。

11、膾、儈、獪、燴

狡獪小人太討厭,市儈之徒也堪憐;

肉絲精細人喜膾,做成雜燴味道鮮。

獪,形聲,從犬,會聲。本義是狡猾。

儈,意為撮合買賣之間的價錢以成交。也指兩夥人之間的中介人或代理人。市儈,意為唯利是圖、庸俗可厭的人。

膾,形聲,從肉(月),會聲,細切的肉或魚。如膾炙人口。

燴,從火,會聲。一種烹飪方法,菜炒熟後,加芡粉扮和。如燴三鮮。又指把飯和各種菜混合在一起烹煮。如大雜燴。又引申為把不相關的人和事拉扯在一起。

需要注意的是,這四個字雖然聲符都是“會”,但現在的讀音是不同的。上邊三字讀如“會計”之“會”,最後一字讀如“開會”之“會”。

12、懇、墾、肯、啃

心頭加艮意真誠,土上加艮開荒忙;

肯字屬月骨上肉,旁添一口嘗一嘗。

懇,形聲,上聲下形。本義是誠懇、真誠。如懇切、懇求、懇請、誠懇。在這些詞中,“懇”不要誤寫為“墾”,也不要誤寫為“肯”。

墾,形聲,上聲下形。本義是翻土、開墾。如墾荒、墾區、墾殖。在這些詞中,不要把“墾”寫成“懇”“肯”“啃”。

肯,會意字。從月(肉)和骨的上部。本義是骨頭上附著的肉。借為表示願意、應允、贊成之意。

“中肯”不能寫成“中懇”。“中肯”是說像用刀割肉,對準關鍵地方,比喻針對關鍵問題。

啃,形聲,從口,肯聲。本義是用牙齒剝食堅硬的東西,比喻刻苦鑽研。如啃書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