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有上進心?爛泥一定要扶上牆嗎?

孫紅波


您好,非常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個人認為,人是一定要有上進心的,即使是一團爛泥,也應該嘗試去上一下牆,實在努力上不了,再去當護花的泥土也才不會有遺憾。

1.自我價值的實現依賴於積極上進

人生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古代社會的話,七十歲便已算是高齡。所以我時常在想,在這有限的生命中,怎樣才能讓自己不虛度光陰,當有一天魂歸塵土時,不至於嘆息悔恨呢?

我找到的答案就是,人應該珍惜當下,永遠昂揚向上、認真積極的去活著,唯有如此,我們生命的存在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是的,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也可以選擇做一團爛泥,因為積極上進的去實現自我價值是很累人的,何必呢?可是當我看到《士兵突擊》裡許三多在草原五班辛苦堅持,終於修完通往外面的路時,我發現草原五班的老馬他們活得輕鬆、自在,卻漸漸迷失了自我。於是,我知道,沒有積極上進更高的選擇。

2.家庭倫理和責任倫理需要我們上進

以前讀廈門大學文學院周寧教授的《人間草木》,非常受啟發。他在書中講到了著名政治學家馬克思•韋伯的倫理觀,裡面便提到了人活著,不止作為個體單獨存在,還受家庭倫理和責任倫理的約束。我非常贊同。

我們為什麼要上進呢?因為我們有父母親人要贍養、回報,有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去肩負。如果不上進、不努力、不進取,那我們便不能變得強大,也無法保護我們愛的、在乎的人和事。而選擇上進,我們才能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學到新的技能,在完善自我的同時,有能力去幫助他人。

3.社會的發展進步需要個體的進步

雖然層面有點大,比較宏觀,但個體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卻是密切相關、不言而喻。

從人類社會的整體進程來看,如果沒有很多個人孜孜以求的努力奮進,我們社會便不會有創新、不會有發展。所以,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懷抱著當一團爛泥的思想,對社會整體的影響將是巨大和負面的,最終受害的也還是我們自己。

最後,又想起《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經常說的一句話,“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心懷陽光,積極奮進,為不虛此生而努力上進。


五美吟


這種事情,看個人意願吧。願意當泥土守護鮮花綠植也好,積極上進也罷,都是自己的選擇而已。

🌼如果你看過三毛的一些傳記,裡面有一篇說三毛喜歡拾荒,上學的時候老師讓寫作文,以後想做什麼職業,她寫自己想做個快樂的拾荒者,這樣可以廢物利用而且自己能在拾荒的過程中收穫快樂。結果被老師痛批,“收破爛算什麼人生追求,重寫。”後來,她又寫自己以後想要當一名醫生,老師看了之後很欣慰。可是三毛自己對醫生這個職業並沒什麼興趣,寫了這樣的作文應付老師反而讓自己對學校厭惡。

縱觀三毛的一生,全是為自己而活,從追求上進的角度來講,說她一直在追求上進,未免有些牽強。但是她也是成功的,留下了那麼多作品和傳奇的一生。🌼

不過就我自己來說,我還是希望這一生都是在不斷的追求上進的,我覺得只有站的更高一點再高一點,才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邂逅更優秀的人。我也想看看未知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我自己一手打拼出來的未來又是長什麼樣子的🍓🍓

陌生人,無論你想要上進,還是想要做個護花的春泥,我都希望你堅定勇敢,無怨無悔。


追光女孩gi


上進心是自我內在因素,扶上牆是外部推進因素。有上進心但沒有真本事,一樣扶不上牆。

人有上進心,才能收穫得更多。是要求進步、不甘落後的心理意願,是勇於開拓、不斷前進的內在動力,是堅持理想、追求作為的思想信念,是不斷謀求發展的精神導向與動力源泉,會對生活充滿希望,所以人生活在世上要有上進心。

沒有上進心的人,也會心無所求,無所用心,飽食終日,必定生活懶散,百無聊賴,生活中稍有挫折,便會心灰意懶,悲觀失望,對生活感到索然無味。‘

爛泥扶不上牆,是用來形容因能力差或水平低,成不了氣候,或表示見不得世面。既然能力不行,就不要拔苗助長,硬把他擺在高處,只會醜態百出;放在合適的位置才能人盡其才,發揮作用。

所以扶不上牆的爛泥不應該繼續扶,讓他呆在牆角發揮自己的作用,或者像問題所說的化作泥土護花,未嘗不是另一種扶上牆了。


笑遊中


我瀏覽了一下朋友們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我跟他們有不同的看法,下面就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爛泥。我認為,傻子和智商有缺陷的人或者肢體有殘疾的人,不是爛泥,如果把這些人當爛泥看待,我們本身也是爛泥了。所謂的爛泥是指那些頭腦健全的人,不走正道,好吃懶做,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等。這樣的爛泥通過我們的努力會扶上牆的。如果是屢教不改、破罐子破摔的爛泥,你把它上到花上,也不會起一點好作用,倒有可能會把花給燻死。

所以我們要對爛泥狠狠的摔打,不能放棄,一旦放棄,就真正成了扶不上牆的爛泥。

有句話叫做“浪子回頭金不換。”在我的心目中“浪子”就是爛泥,想把爛泥扶上牆,也不是件容易事。只靠教育是不行的,他只有撞到南牆或者到了寸步難行的地步,才會反省自己,認識自己,再加上別人及時的幫助,爛泥也就扶上牆了。這就是內因通過外因起了作用。


農村大叔海洋


問出這句話,說明人還沒開竅。沒有野心的人,成不了大事,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都是上進心驅動的。

有做爛泥的想法,說明性格偏好與世無爭。這沒有對錯好壞,都是選擇而已。人活一世,左不過一百多年,想活成什麼樣都是自己的選擇。沒人能評價普通人的生存就沒有意義,沒有上進心就普普通通做個平常人,過安穩日子,一樣逃不過生老病死貪嗔痴愛憎會,一樣各不相同。

有上進心有野心有目標,可以讓自己對人生更有駕馭感,少了委屈求全,多了順心隨意,付出和收穫總歸成正比,誰不想活得更暢快自由呢。


無夢到徽州


哈哈,先說人為什麼有上進心吧,“上進心”,也就是進取心,是指不滿足於現狀,堅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標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狀態。魯迅先生說:“不滿是向上的車輪”。一方面,對未知的求索,不斷推動事物向前發展,是我們人類基因中自帶的本能,否則我們也不會進化到現在的樣子。另一方面,我們的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就是催人奮進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要實現夢想,就需要不斷進入拼搏。內在因的合力下,讓我們要有上進心。

其次,說下沒有上進心就是“爛泥”嗎?我不這樣認為,“低欲社會”、“低欲青年”的出現,並不是他們沒有上進心,他們也會努力把自己的生活過的很好,只是不再去追求對於自己有些“遙遠”和“高大”的目標。我身邊很多朋友,家庭條件優越,理想狀態就是有一份安定的工作,朝九晚五,不“遊手好閒”,也不非要成為所謂的成功人士。我們的價值觀應該是多元的,並不是成為愛因斯坦、霍金、馬雲等,才是有“上進心”,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好平凡的工作,才是我們普通人的生活。

最後,說下是不是必須“扶上牆”。青年時代,我們大部分人都是鬥志昂揚的,在工作生活中,一些人逐漸歸於平凡,並承認自己的平凡,自己和解,自得其樂。這時,也一樣外界不要對我們加之批評指責。“上進心”有時候並不是表現在外的,可能這時是趴著的,需要時,自己就爬起來了。所以,提出問題的朋友,只要自己開心,可以安心當泥土護花,做個螺絲釘,沒什麼不好。




呼嚕P堯和星星


我想現在的爛泥,應該是好吃懶做又不接受教育的人。一個人能夠安守本分,做好本職工作或按著自己的愛好,能力為社會做點事情,掙錢養家。不管掙怎麼一點點錢,只要他心在家,心在社會就不能算是爛泥。上進心是不斷的學習,以正能量知識為主。充實心理,豐富想象,明白人生道義。不一定要以提高經濟為主。人的財運也是有定數的。一定要多多行善,教給孩子為人之道,為子孫後代鋪設五福之路。


庸人L


時如大海人似船,

少年立志理當然。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淪海。

時代賦我好時機,

有文有武各盡顯。

要學雄鷹沖天飛,

不當鳥雀窩裡鑽。


濟源高魁


人人都有上進心,在利益面前理解是不一樣的,要講為什麼?請問那莊稼為何向陽生長,每個人都是上帝驕子,上進心乃是天生的。如果說某個人是砣爛泥的話,那麼就要把他改變成不爛不硬的泥巴,使他上牆,使他成為有用人材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如果認為這個人是砣爛泥,對他採取逃避態度,不予理睬,那將會受到正義遣責。


同是一首歌


一、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既就是填飽肚子,不也儘可能的吃好些,這是人(包括動物)與生俱來的本性

二、泥土也要看成色。有的泥土種啥長啥、滋潤萬物,有點泥土貧瘠荒涼、寸草不生。

土質不行怎麼辦,一是精耕。二是施肥。三是換土。

1、面對不求上進的人,如果不能放棄,只能久久為功,用足夠的時間、耐心折磨自己,喚醒對方。

2、儘可能的提供一些環境和條件,拓寬視野、增長信心、提高興趣、激發動力。

3、有些人永遠在憧憬,而這一步距離就是等靠。爛泥扶不上牆就不要硬扶,爛了臭了可能成了肥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