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持續上演:為你花那麼多錢,你有什麼資格不開心?

  • "為你花了那麼多錢,你憑什麼不開心?"

  • 這個時代的城市,除了日以繼夜的加班、壓力和午夜喧囂。


  • 還有加註在家庭本身的矛盾糾紛甚至暴力。


接警的警員正在進行例常詢問:

——“什麼原因報警?”

——“家庭暴力,有個小姑娘拿剪刀扎人。”

兩個警察和女孩的爸爸,三個男人費了好大力氣,才把反鎖的房門給撞開。



女孩的爸爸說,之前,女兒就用剪刀多次劃破他的衣服,還對父母大打出手。

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小姑娘任性妄為,暴躁乖戾。直到她講出心底的委屈,真相才浮出水面:

  • 這麼些年來,怎麼樣生活,父母說了算;

  • 要去哪兒讀書,父母說了算;

  • 甚至連跟誰交朋友,都要聽父母的。

女孩想留在國內發展,爸媽非要她出國留學,爭做人上人。



答應給她買的東西,僅僅只是因為爸爸不喜歡,最後就不買了。

女孩貼心給爸媽做早飯,但爸媽不承情,多了嫌多,少了又嫌少。

她抽泣著說:“爸媽只是把我當成他們夢想的延續,而我只想開心過完這一生。”



一個默默拿枕頭給攝像叔叔墊機器的女孩,能有多壞呢?

她只是太久太久,沒人懂得她的苦。


父母以為斥巨資送她留學是為她好,可她在國外的不適和孤獨,誰能看見?

給她報興趣班說是讓女兒放鬆,但哪個17、18歲的孩子會覺得上課是一種放鬆呢?

自稱愛我們的人,很容易陷在“自我付出”和“自我感動”裡,習慣以愛之名,施以捆綁。

卻很少換位思考,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別人的情緒和需求。

《奇葩說》有一期節目裡問到——“丈夫一心想當鹹魚,我該鞭策他還是接受他?”

傅首爾的一番辯論,聽哭了全場人。

“我曾經站在合肥的一個天橋上,對老劉說,我們現在什麼都沒有,但只要我們加油,總有一天都會有的!”

於是,她把自己活成了“啦啦隊隊長”,每天鞭策老公,讓兩個人變成不停歇的“陀螺”。

他們賣過榴蓮,做過保險,也被騙過錢...

這樣賣命賺取幸福的日子,在一個深夜戛然而止。

那天晚上,她看到老劉獨自在陽臺抽菸,背影掛滿憂愁落寞。

她猛然意識到:老公並不快樂。



喜歡一個人或許是因為他/她的閃光點,但愛一個人卻是能夠接受他/她的平凡和黯淡。

我不想當那個一直在背後鞭打你的人,只想讓你覺得,即便你普普通通,也依舊是我心中的英雄。

在知乎上,這個辯題下面的高贊回答,態度也出奇一致:接受丈夫的選擇。

一位妻子回憶,丈夫曾經工作被調動,領導讓他去別的單位學習。

妻子站在利益角度,一直勸服丈夫接受,還發動自己的媽媽助攻和施壓。

可是新工作需要經常加班到很晚,工作時間也很不自由。丈夫很焦慮,並不想去。

妻子剛開始不理解,一直罵他“慫、不上進、沒事業心”。

後來她才知道,自己一點都不懂丈夫。

他不是不能接受工作變動,也不是畏懼加班的辛苦,只是擔心繁忙的工作擠佔陪伴孩子、照顧家庭的時間。

妻子不但沒有理解他,反而把他“定罪”為“廢人”,不斷給他壓力。

你當初欣賞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之後就真的甘心做一條“鹹魚”嗎?

其實很多時候,他們不是不努力,而是比起被人推一把,他們更需要的是有人允許他們有喘息的機會。

最親近的人,不應該是鞭子和雞湯似的存在,不停催促我們前進。

恰恰相反,他們最可貴的地方,是你選擇後退的時候,隨時張開雙臂擁抱你。

別人習慣勸你:“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堅持不了就是懦弱”。

愛你的人則會說:“別怕,如果感到累了就回來,我一直都在。”



熱播美劇《婚姻故事》裡,寡姐扮演的妻子本是一位潛力無限的好演員。

但為了幫助丈夫發展事業,她被迫收起了自己的夢想,在家裡的權重越來越渺小,直至耀眼又強勢的丈夫徹底奪走話語權。

最終婚姻破裂,曾經的恩愛夫妻反目成仇,互相謾罵詆譭。



同樣的情緒在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裡,多了一分慘烈的味道。

家庭主婦金智英趁著帶孩子遛彎的空檔,買了杯1500韓元(人民幣約8元)的咖啡,卻被路人指指點點:

“我也好想用丈夫賺來的錢買咖啡喝,整天到處閒晃……還真好命啊!”



金智英徹底崩潰,源於醫生的一句嘲諷:

“飯是電飯鍋做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你為什麼會疼?”

誰都以為不用上班的金智英,是全家最享清福的人。


可誰也不知道,孩子的衣服很快就髒了,孩子的飲食很講究;

抱起孩子一鬨就要幾個小時,手臂腫脹;

漲奶時如錐心刺骨,痛不欲生;

整夜整夜睡不好,煩悶抑鬱,只能悄悄抓狂...

《海上鋼琴師》有一句獨白:

“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和一個肯聽你故事的人,你就不會完蛋。”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不發朋友圈了?

不是生活枯燥,不是無話可說,他們多的是故事,可是沒幾個人真的能靜下心來聽你講故事。


魯迅描述過一段場景: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

樓下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死”在朋友圈的人,經歷過的心境跟魯迅何其相似。

車水馬龍,萬家燈火,無人能洞見我的心事。

這個世界啊,從來不缺催促我們趕路的人——老闆,領導,老師,都市精英,上流貴族...

缺少的是,允許我們展露脆弱的一面,在我們停下腳步時給我們遞上一杯溫水的人。

很多人在意你飛得高不高,希望有人始終愛著你,只在乎你飛得累不累。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