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破局:如何在降速中尋求出路?

近日,根據山東省統計局及濰坊市統計局數據,2019年,濰坊市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據為568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7%。

作為山東的農業大市,濰坊在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同時,還肩負著建設全國首個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的重任。

但從濰坊2019年的經濟數據來看,工業、服務業增長壓力依然存在。

如何破局,或將成為濰坊2020年的發力點。

矛盾:增速落後,開放型經濟逆勢增長

從濰坊市統計局公開的數據來看,2019年,濰坊市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據為5688.5億元,這一經濟體量在山東16地市中位列第4,與2018年濰坊市在16地市中的排名相同。

但與之相反的,是濰坊的GDP增速——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7%。這一數據不但低於山東5.5%的平均增速,也讓濰坊在16地市排名中落到第11名的位置。

濰坊破局:如何在降速中尋求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濰坊2019年增速放緩或與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山東省統計局對2018年各市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進行修訂有關。修訂後,濰坊市2018年生產總值“縮水”661.15億元,調整為5495.6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11.59億元,第二產業2264.53億元,第三產業2719.51億元。

此外,根據濰坊市統計局數據,2019年,濰坊市第一產業增加值517.42億元,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2291.04億元,與上年持平;第三產業增加值2880.04億元,增長7.5%。

2019年,濰坊市三次產業結構由9.3:41.17:49.53調整為9.1:40.27:50.63,其中第一產業佔比下降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佔比下降0.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佔比上升1.1個百分點。作為衡量城市經濟運行平穩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濰坊市2019年三次產業結構的調整展現出其發展的活力。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濰坊市進出口總額1788.1億元,同比增長10.0%。其中,出口額1131.9億元,同比增長8.5%;進口額656.1億元,同比增長12.6%。

從商品結構看,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速大幅增長30%以上,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

從市場結構看,通過調整“千企百展”計劃,增加對新興市場組展批次,推動“一帶一路”市場進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長。

這也意味著,作為山東對外開放重要節點城市之一,濰坊正在推動山東建設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擴大開放的範圍與質量。

更重要的是,近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的實施方案》,其中提出山東將實施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的區域發展戰略,濰坊作為膠東經濟圈的“成員”之一,將與膠東經濟圈一起,擔負起“重點發展現代海洋、先進製造業、高端服務業等產業,打造全國重要的創新中心、航運中心、金融中心和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的新使命。

從這一角度來說,無論是工業的新動能,還是服務業的創新發展,都將成為濰坊下一步的重要著力點。

困境:工業與服務業增速放緩

根據濰坊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9年,濰坊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7%,降幅較前三季度收窄1.7個百分點,較1-11月份收窄0.3個百分點。其中,12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較11月份提高2.7個百分點,已連續四個月實現增速回升。工業產品銷量率為98.4%,較1-11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

與之相類似的還有服務業。

1-11月份,濰坊市594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96.5億元,同比下降0.9%,比1-10月份提高1.7個百分點。

根據濰坊市統計局近年來的公開數據,濰坊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正在持續縮減,並在去年出現“銳減”。

2017年,這一數據為3843;2018年,這一數據降至3568;而根據濰坊市工信局2月21日公開報道中提到的“截至2月20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開工2875戶,復工率達96.1%”可推算,截至該日,濰坊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約為2992戶,與2018年相比減少576家。

濰坊破局:如何在降速中尋求出路?

從濰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公佈的信息來看,2019年,濰坊對恆天海龍、恆聯漿紙、亞星化學、柏立化學、濰坊山水、華龍硝銨6家企業要求,在10月31日前全部實現搬遷或關停。

這也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一個縮影。

在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進程中,優勢傳統產業都面臨著巨大的變革,或承擔著環保的重壓,或承擔著增質提效的壓力。關停或搬遷之後,如何以新動能撬動老企業,將成為影響整座城市工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而作為GDP的重要基礎支撐,濰坊市規模以上服務業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企業數量及發展質量(營業收入增長幅度)下一步將如何提升,同樣也是濰坊亟需考慮的重要問題。在濰坊市發改委去年12月公開的信息中可知,2019年前三季度,濰坊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幅度不容樂觀。”

破局:速度與質量如何並舉?

不可否認的是,工業大市濰坊的轉型面臨諸多挑戰,轉型升級進程中的緩慢亦是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附加題”。

但2020年的發展環境顯然更加嚴峻,疫情的出現在客觀上減慢了經濟發展的腳步,面對繼續下行的經濟壓力,濰坊應該如何破局?或者說,濰坊如何做到在新舊動能轉換進程中的“速度與質量並舉”?

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曾在去年率團赴南方五市考察歸來後發表講話,其中提到,與南方五市相比,濰坊的產業競爭力不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僅有15%,遠遠低於蘇州的50.8%;高新技術產業產業佔比為44.9%,也低於南通的50.1%。

另外,濰坊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雖有創新平臺,但缺乏像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研究院、華為雲寧波沃土工廠那樣的新型研發機構,正規本科以上高校、高端科研院所和研究機構太少,高層次人才(團隊)十分短缺。

而如今,更多的發展機遇正在到來,山東“三大經濟圈”的確立,更催促濰坊以先進製造業、高端服務業等產業為發展重點,從這一角度來說,留給濰坊“破局”的時間愈加緊迫。

以濰柴為例,作為山東省內重要裝備製造生產企業,大力發展新動能正成為濰柴近年來的主旋律之一。據介紹,2020年,濰柴新開工重大項目六個。其中就包括濰柴國際配套產業園和新科技研發中心項目這兩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

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表示,項目完成後,將推動濰柴實現從賣產品向賣價值轉型,從設備創造價值向人才創造價值,從傳統制造模式向數字化模式轉型,成為全球行業內科技人才人人嚮往的創新聖地。

而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濰坊也正在大力發展新動能,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例,根據年度高新技術企業綜合統計快報,濰坊市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達到31939823.9萬元,營業收入達到33470789.8萬元,吸納就業人員達到271234人。

而在近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公佈的山東省2019年備案高新技術企業名單中,濰坊市共有261家企業成功認定為2019年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較去年新增104家。目前,濰坊市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808家,居全省第四位。

針對服務業,濰坊市發改委也公佈了今年的服務業項目投資計劃:濰坊市計劃分縣市區抓好服務業項目166個,總投資1695.29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307.93億元,其中,文化旅遊類項目55個,總投資786.24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120.55億元;現代金融類項目5個,總投資88.38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18.02億元;現代物流類項目39個,總投資273.45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54.32億元;信息服務類項目13個,總投資35.35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14.6億元;醫養健康類項目22個,總投資314.19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46.26億元。

從目前來看,創新,仍然是濰坊在破局中的主旋律。而無論是新技術,還是新思維,還都需要時間的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