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刷新你对学习的8大偏见

这里是睿思睿读,爱好阅读和思考,希望和你一起进步成长。




这本书的作者——本尼迪克特找了很多科学家们在学习记忆领域呕心沥血得到的研究成果,有趣而且有启迪性。与很多固有观点相反,可以刷新一下我们脑海里那些陈旧的观点。


《如何学习》刷新你对学习的8大偏见


1.在固定的学习场所效果好?


NO! 多换几个学习场所记忆更好。环境背景的变化会大大提高记忆力。以后可以安心去公园、图书馆、书店,随处都可以学习,而且学的东西会连同当时的环境背景一同被记下来。环境还原是增强记忆的法宝。


2.学习时一直重复一个技能效果更好?


NO! 交替学习的效果更好,不同的技巧概念穿插学习,效果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最关键在于设计交替学习方案时,新技巧和学过很久不练的技巧混合在一起。比如练琴,许多音乐家已经知道在练习时把时间分作好几段,已经做到了某种程度的交替训练,比如说,用30分钟来练习爬音阶,30分钟来琢磨新的乐谱,30分钟来练习熟悉的作品。这么做已经非常好了,不过,如果能把时间分得再细一些,比如15分钟一换或10分钟一换,那效果还能更好。交替学习不仅能用来复习,更能帮助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3.不间断的学习8h记得更牢?


NO! 8h分散开来学习效果更好!要建立并维持一套外语词汇、科学概念或其他信息资料,最佳复习间隔是:第一次学过之后,一两天之内复习一次,然后过一个星期再复习,过一个月再复习。之后,复习间隔可拉得更长。研究发现,第二次复习与第一次学习之间的最佳间隔,与距离考试的时间间隔按比例递减。也就是说,如果距离考试还有一星期,那么最佳复习时间为第一次学习过后的一两天之内(20%~40%)。如果距离考试还有6个月,那么最佳复习时间为第一次学习之后的3~5星期左右(10%~20%)。不过,如果间隔时间比这再长的话,则拖得越长,考试成绩反而下降得越厉害。


不要因为做不到每个小时都专心致志而觉得自己智商不够!把整块的学习时间打散成数次就是一种穿插学习模式,能事半功倍。还有"学习时变换环境”,不要固定在同一个地方学习,能让我们学得更牢靠。这些学习技巧无一不是在"破坏"学习时的专注度,也无疑会导致我们在每次学过之后忘掉一些内容。但是,根据"遗忘式学习"的理论,比约克夫妇把学习中所有能导致遗忘的因素称之为"

必要难度",因为这一困难会迫使大脑更加努力地运转才能控掘出某个记忆或者技巧来,而这一额外的努力却能深化接下来的学习,进一步强化记忆的提取和存储能力。


4.认真一直看书的学习效果最好?


NO! 学习+背诵的学习效果最好!而且学习和背诵的最佳比例:学习1/3时间,剩下时间用来背诵。如果学习时间就10分钟学习,就3分钟学习,7分钟背诵,比5分钟学习再5分钟背诵和8分钟学习再2分钟背诵的效果好!所以:不要一直傻盯着书了 ,当然默写也是一种背诵形式。可以画画思维导图呗~


5.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NO! 考试就是一种学习方式

,不同于常规却很有功效的学习方式。学过之后以考试形式立即复习,是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的有效办法。要改变下对考试的成见~


6.先学习后考试,学习效果好?


NO! 先考试后学习的学习效果好,即使会考的一塌糊涂。与直接进入学习相比,先在考试中猜测,再在课堂上学习,能使你的大脑能以更高要求去运作,从而使知识更深刻地印在了脑中。更直白地说,跟直接学习相比,预考更容易把知识“赶进”脑子里去。当然预考适用于人文社科类,有些完全陌生的阿拉伯语入门等就不适合了。


7.教别人浪费时间?


NO! 教才是真正的学!

对着自己也好,对着他人也罢,把你学过的东西表达出来,这种简单的做法并非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自考"方式,它更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式。这比你继续坐在那里盯着重点划线的效果肯定要更好,至少能高上20%~30%。更划算的是,这样的练习还能消除"熟练度错觉",让你能真正看清哪些地方你还不知道,哪些地方你还有疑惑,哪些地方你已经忘记......立竿见影。


8.重大任务要尽快完成?


NO! 慢点会有意想不到的渗滤效应!在为了完成任务继续向前猛冲之前,先退下来,这并不等于就此放弃了应该完成的任务,相反,退下来意味着心里会一直恰记着它。这就是渗滤的第一阶段,同时也开启了第二阶段,就是有意无意间采集数据与资料的阶段。第三阶段则是听取自己的想法:我怎么思考、怎么分析这些收集起来的东西。渗滤要有结果,就须按照这三步的顺序好好走下来。


看了这些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是不是对改变你的学习方式有了新想法呢?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这里是睿思睿读,爱好阅读和思考,希望和你一起进步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