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在世外桃源般的銀都水鄉,我願與你分享寧靜致遠


原創首發|在世外桃源般的銀都水鄉,我願與你分享寧靜致遠

雲南·大理·銀都水鄉

文字+攝影|水筆翔飛


原創首發|在世外桃源般的銀都水鄉,我願與你分享寧靜致遠



這張照片拍攝於2013年2月,雲南大理,鶴慶,一個叫銀都水鄉的地方。

正如照片詮釋的那樣,這是一片寧靜的大地,菩薩寧靜地注視著萬物。

與其說是把這張照片從眾多照片中挑選出來,倒不如說是從世間繁鬧蕪雜中把寧靜挑選出來。

這個理由,促使我寫一篇小文,足夠了。

何為寧靜呢?東晉詩人陶淵明說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唐朝詩人王維說了: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宋朝詩人蘇東坡說了: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在我看來,寧靜猶如一味中藥,長期服用,可把人的思想調理到一個很高的境界。正如諸葛孔明在《誡子書》中告訴給他8歲的兒子一樣: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而我一直把“寧靜致遠”這四個堂堂正正的方塊字,當我的座右銘隨身攜帶,在重慶火爐般的季節裡,或人生焦躁不安的逆境中,它空調一般,它風扇一般,降溫了我的火氣,教化了我。使我還得以此刻坐在電腦面前,心無旁鶩地敲字,並不用潛入多深的腦海,便能撈出那些詩句。

銀都水鄉雖是旅遊景點,但最熱鬧的地方也有寧靜的一面。我們坐了一會兒船,在一個叫黑龍潭的並不遼闊的湖中,看見湖畔的柳枝,欣欣生出早春的意象,微風吹來,意象更加生動了。有兩隻毛絨絨的鴨娃,在碧綠的水中沉沉浮浮,像兩隻可愛的小氣球,潛入水中時,如同氣球卸氣一般。

後沿曲曲彎彎的小徑,一路往山頂攀。中途,竟有兩個遊客,不知為何發生了爭吵,彼此你不禮,我不尊的樣子。兩個大男人,肚子裡撐不了船的兩個大男人,唉,我說什麼好呢?人到中年,口角之爭時,是不是可以不那麼血氣方剛啊!

如果他們從中國文化中摘取“寧靜致遠”的信條,裝在揹包裡、擱在衣袋中、置於心坎上,或許這一場紛爭之火就不會被點燃了。我相信,人間的小矛盾,人類的大歡樂,慈眉善目的菩薩都看在眼,記於心。

到了半山腰,當我回頭,面朝平展的大地、錯落有致的大理白族標緻性的房屋、遠處一片叫草海的水域,心境開闊了許多。如此寧靜安詳之所在,一定是得到了菩薩的特別護佑。

鏡頭中,最重要的佛的元素有了,我便按下了快門。

不需要抓拍,更不需要等待什麼。從攝影的角度,這一張片子沒什麼可圈可點。主要還是,佛護佑一方的安寧,吸引住了我。瞧,每一個事物,都是靜態的。就好像這些寧靜的事物,等著我把它們放在同一畫面中,把該彰顯的都彰顯。

最後,解釋一下銀都,是以製造銀器聞名,大街小巷銀器店很多,“小錘敲過一千年”便是它一張響亮的名片。而水鄉,是因為這裡有大片的溼地,雖地處高原卻有著江南水鄉的柔美。

從麗江古城出發,40分鐘就到這裡了。也就是在車上打個盹的功夫。

2020/3/13

原創首發|在世外桃源般的銀都水鄉,我願與你分享寧靜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