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葬禮當天下雨有什麼說法嗎?

黑妹李麗霞


只能說,下雨不好,不方便呀!特別是農村。

一株吊蘭碰到過好幾次這樣的事。為什麼說不好?主要是給辦事帶來很大的不方便,特別是農村。一個是來弔唁的賓客、親朋好友沒有地方安排。就算來個百把幾十人吧,這些人總得要避避雨吧?可誰家又能有這麼大的地方?況且,民間又有來燒紙的人,在出殯前是不能隨便到其他人家的風俗。你是來到他家燒紙的,現在倒好,你跑我家來了,這個算是什麼事呀?再說了,農村畢竟不如城鎮裡,下雨了大家大不了到酒店裡面去。可,農村咋辦呢?有沒有多餘的雨具?於是,賓客們只好如下圖:

第二個是辦事不方便。無論是葬在公墓,還是葬在自家林地,總得要出門吧!下著雨,無論是車輛還是人,一來不安全,二來仍是淋著雨。

(雨天事故圖片)

第三個是造成了浪費。葬禮也是要安排大席來感謝賓客們的!這些大席都是要頭一天準備好了的,不然,擱誰當天也弄不出來。到了第二天,也就是葬禮的當天,嘩嘩,天下雨了。這樣的話,有些可來可不來的人,就不一定來了。可是,事主家確實估摸好才準備的呀。來不了那麼多人,原先準備的食材等,比如,原來準備了三十桌,結果只來了二十桌,怎麼辦呢?那這三十桌也得開呀,人分開了來坐。原本十個人吃的飯菜,現在三五個人吃,可想而知,這浪費的多厲害!


古話說,人不知啥時候死。這是一句實話。但是,活著的人在儘可能符合本地風俗習慣的時候,也要切記:無論婚喪還是嫁娶,總是要簡辦的好!

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一株吊蘭


我老家湖南,我在貴陽。那天接到父親過逝的消息頓時崩潰,自己不敢開叫朋友代開。一路狂風暴雨,直到邵東縣城雨就停了,到家便看不見雨了,只是天陰沉沉的直到第三天上山安葬。上山路上感覺雨硬是要落下來一樣,聞著風氣是水。便忙下棺,雨便一滴一滴的下了起來,打在棺上水花四沾,幾個抓緊把土堆好便小跑回家。剛進家門雨水瀉而下。每每想起此景不能自己


日夜思念天邊的您


我外公08年地震那年去世的,下葬的情景如今依然歷歷在目。下葬的頭天,按我們當地的風俗習慣,所有的孝子賢孫都要守夜(陪去世者到天亮,一直到入土為安)而且一晚上都要保持燈火通明,寓意是為去世者照亮去往天堂的路。當天所有的孝子賢孫都按輩分跪成了一排,聽“先生”誦讀去世者生前的一生,到了後半夜,狂風大作,沉沙四起,靈堂被吹的歪歪斜斜,有人說是外公捨不得。到了第二天下葬的時候,按照推算的時間,下葬時間是早上的六點,由於安葬的地方離家不遠,就幾分鐘的路程,於是家人安排5點40出門,綽綽有餘。5點40之前還好好的,誰知到了5點40大家剛要出發的時候,好嘛,狂風暴雨,沒辦法,大家只能迎著狂風,淋著暴雨送完外公最後一程,所有東西,所有人,沒有不被雨水淋溼的。就是這麼邪門兒,剛剛安葬好了外公,雨停了,風也停了,不一會兒,豔陽高照。先生說遇水則發,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外公的孫子孫女兒都還過得不錯。


傑媽成長記


.我們青島一帶,對於葬禮當天下雨,民間有兩種說法,即葬禮前和葬禮後。

葬禮前,即逝去人還未下葬,老天突然下雨,未來得及蓋好即將下葬的曠子,遇到這種情況老人俗話說 ,不太好。即“雨淋新曠,窮到脖嗓”。也就是說影響到他的後人不好,生活不順。

另一種情況是,逝去的人入土為安,築墳而成,葬禮結束,此時下雨為好。“雨淋新墳,騾馬成群”,即他的後人,以後生活的富裕,家產萬貫。田地百頃,騾馬越幹。

當然,這些只是在很早以前,遺留下來的俗語,無根據可言,只是傳說而已。從古至今,只有勤勞節儉,才能發家致富。


鞏合友


在民間,喪葬有很多講究,大致的流程是這樣:

老人嚥氣後先要為他(她)穿上壽衣,丟噙口錢,系絆腳繩,蓋蒙臉紙,放隱身草,送魂,燒倒頭紙,放打狗餅和麩子,放歲數紙於大門外(男左女右),一般是子女重要親戚到齊後才可以入殮,然後放倒頭面,點燃長明燈……夜裡親人要守夜。同時,忙人們要搭靈棚,破土挖坑,親朋弔唁等等。



出殯當天,親朋還要弔唁相送,要行路祭禮,然後一路相送到墓地。如果這時候下雨,就是“雨打棺”,民間說法“雨打棺,出狀元”。同時,墓坑也遭雨淋,所謂“雨淋坑,三代興”。覆土成墳,雨還下著,這就是“雨淋墳”,民間說法“雨淋墳,出貴人”。


喪葬時候下雨,天地同悲。這有巧合的因素,也可能是死者生前德布人間才感天動地的結果。不管怎麼說,這時候下雨,對孝家都是好事,以後人丁興旺,大富大貴。

這種習俗,這種講究,雖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在人們悲傷的同時,也寄予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下葬前出殯中下雨不好,下葬後雨打墳是大好事,對後代有利。

我不知其它地方是如何說法,山西是這樣的。內蒙古由於山西走西口人多,民間也是這一說法。

別的地方是何說法,咱不知!中國大,各地有時講究也不同。


雲中飛呀飛


我們村一戶人家的父親下葬後,接著狂風暴雨,電閃雷鳴,送葬人飯後過河回家時洪水已過腰部,而這戶人家的後代卻成了貧困戶。


幸好幸會e


人做任何事都喜求順利順暢,不順利不順暢就有倒黴的感覺,最少也是鬧了點捌拗。

農業時代,做啥事幾乎都在屋外,或田野或露天空場處,所以晴天的風和日麗最佳。

當遇雨天大風天就不能做啥事了,須避雨呆在屋裡,等雨過去,才可做相關事的。

但,下雨天,只要不發洪水的長期大雨,都不歸入壞天氣,而是最好的天氣,因靠天降雨才收成好的。

而出門在外做事的則認為是壞天氣,使自己所做的事,做不成耽誤了。

對下雨天好壞不同的評價,實際是農與工商不同的體現。與天沒啥真關係。

而人又願討喜.討個好寓.意好兆頭。

從而進行了“移魂大法”,即壞事變好事的,觀念移換,也就是認為或評價轉變。

如,丟了自非常喜歡之物,心裡難受,而用破財消災為再認為時,就成好事了。有人去算運氣,算運先生會告之,自己或家人將有大難或病,丟東西,正是給消難防病去了,不然必倒大黴或害大病了。

這樣的解心法,很靈效的,可幫丟物人從困局裡擺脫出來。

事實上給亡故人下葬,還是睛天順暢些。

但,日子已定,遠近親友都在這天趕到,早年間還有法道佛事的送葬式,都在此日彙集了,不可更改的。

而此時下雨有阻順暢進行的功能,不順暢就是不好。

由是,移魂大法利用上了。

即,天地為其悲切,給其去之路灑水淨土呢,灑水淨路是迎接皇帝的禮儀之一。

有雨下葬也非無據硬轉換概念扭觀念,而由五行術內水為財,為根據的,所以才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說法。

當,雨淋棺材頭.輩輩出侯,雨淋墓輩輩富,等,順口溜就成激發雨中送葬人興奮的內心動力了。

把不順變成激勵,是智慧。

從而與迷信無關。

僅求寓意佳而已。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在我們當地老人去逝是土葬。稱埋人。相傳說下葬時天下雨是好事。有古語“後人要得發,先人拿泥bia ”就是說埋老人時如果下著雨,用泥掩埋了墓地那後輩兒孫就要發家了。也有人說下葬時天下雨是因為逝者賢惠善良,天都很難過落淚呢。


和諧226152456


我老家這裡葬後下雨,老人們說:雨溼墳頭土,下輩住瓦屋。意思下輩發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