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間小食盤點——棗泥卷

白皮點心是傳統點心的一個大類,一般是指外層由白色酥皮的包裹的甜口小食。相較於南方各色以糯米為主料的糕點,以麵粉和豬油烤制酥皮的白皮點心,則常常出現在北方小孩甜甜的夢裡。


中華民間小食盤點——棗泥卷

作為一名南方的90後吃貨,孩童時期幾乎沒有接觸過極富北方特色的白皮點心,普通家庭所能吃到的糕點中,棗泥餡的更是少之又少。直到大學畢業後,在京津一帶有機會品嚐到了棗花酥和棗泥卷。

大小京八件可以說是早已聞名全國,幾乎每個來首都觀光的遊客都會帶上一兩套作為伴手禮回去送給親朋好友品嚐,而出了京津兩地,知道棗泥卷的人卻少之又少。就連在網羅天下美食的某寶上,售賣這道小食的商鋪也不過三五家。


中華民間小食盤點——棗泥卷

形如其名,第一眼瞧上去,一塊一塊的點心像是歸疊整齊的潔淨的白色小方帕,它們的主人也許是某家某戶未出閣的女兒,她將方帕裹了香料置在梨木盤中,待取了針線回來,便在這層層素帕上,將自己的縷縷相思繡成紅豆、鴛鴦。

說起白麵皮,還有一段逸事。當年慈禧太后想吃點不一樣的點心,御膳房的師傅們絞盡腦汁呈上這一道棗泥卷,卻送得晚了引得老佛爺怒而拍案,沒曾想桌子的震動,使得糕點的酥皮,如雪花般片片散落,老佛爺不禁轉怒為喜,由此“翻毛飛雪”也就成了評價白麵酥皮優劣的標準。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傳統的點心鋪子也跟上時代的步伐,把原料中的豬油換成植物油或者黃油,酥皮烤成之後仍保留了酥嫩得傳統卻不再發膩。

中華民間小食盤點——棗泥卷

如果說薄薄一層卻層層起酥的白皮是此類點心的統一特點,那麼方帕之下被緊密包裹的棗泥則是整道點心的點睛之筆。好的棗泥卷用料講究,選擇上等的滄州金絲小棗,精心篩選後架鍋蒸熟,隨後去皮去核加適量純淨水文火翻炒至呈泥餡狀,其間不再添加任何東西,製成的棗泥餡,棗香撲鼻,如同置身十里棗花林。

老師傅們在分切好的白皮中舀入餡料,熟練地摺疊裹實,整齊地擺入烤盤。經過苛刻的溫度和時長的烘烤,一個個鼓鼓囊囊的棗泥捲成品就呈現在眼前了。待冷卻之後,隨手拿起一塊,輕啟朱唇輕輕咬下一口,外皮穌鬆軟糯,內餡甜而不膩。溫潤的棗香與清新的麥香,二者在口中完美融合,共同構築舌尖上絕妙體驗。

各位讀者到京津兩地,若是有機會一定要品一品這道隱匿在大小衚衕之中,筆者這枚南方吃貨心中的老北京特色點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