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為什麼從來不提她父親,她父親死後咸豐皇帝為什麼沒有給封號?

俊俊談服飾


不請自來。

提到這個,事情的真相其實沒那麼簡單,慈禧不提她父親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也和她父親死後並未獲得封號有關。

因為慈禧的父親葉赫那拉惠徵直到逝世也不過是個小人物,而且他死得並不光彩,這也就導致了慈禧並不太願意在旁人面前提起他。再加上慈禧當時只不過是個普通妃子,在皇帝面前也沒有多大話語權,這也就導致了咸豐皇帝並未給她父親追封什麼稱號。

下面我們先來談一談她的父親葉赫那拉惠徵。惠徵出生於一個很普通的官宦世家,雖然世代為官,但祖上也沒出過什麼大人物。但由於是八旗子弟,滿清政府還是挺願意給他這種人提供一份差事。惠徵走上仕途的第一份工作不過是吏部的筆帖式,也就是大人物身邊的秘書,一個八品的小官。惠徵在這一職位上,一干就是20年,終於在步入中年後得到了皇帝的賞識,被派到山西歸綏道成為一名四品道臺。至此,惠徵的政治生涯總算迎來了重大的突破。

三年之後,兢兢業業的惠徵通過出色的政績得到了上司的肯定,於是便被朝廷調到安徽寧池擔任道臺。就是這一年,他不僅從貧窮荒僻的西北之地調到富庶繁華的江淮地區,他的女兒入宮成為了咸豐皇帝的蘭貴人。父憑女貴,惠徵的前途似乎是一片光明,可惜沒過多久命運就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就在惠徵就任的第二年,太平軍就打到了門口。來勢洶洶的太平軍在江淮地區勢如破竹,很快便攻下了安慶,安徽巡撫也被太平軍所殺。而當了幾十年文官的惠徵哪見過這般陣仗,提心吊膽的他做了一個決定:逃。惠徵便假借督辦糧餉的名義帶著1萬兩銀子逃到了南京。可惜事情敗露之後,南京城怎敢放他進去?無奈之下他只能逃往鎮江。

而當咸豐皇帝知道安徽淪陷之後,十分震怒,下令徹查追究辦事不利之人。一大批官員受此影響,該殺的殺被關的關。儘管說惠徵此時貴為國丈,但是剛剛入宮一年的慈禧只不過是個毫無影響力的普通妃子,再加上國難當頭咸豐也顧不得許多,追查名單中惠徵的名字赫然在列。雖然說負責此事的官員顧及到他的身份,一直處於拖延觀望態度,但是膽小的惠徵聽到朝廷要治他的罪,一下子就病倒在床上,沒等形式好轉就窩囊的死去了。也正是因為他臨陣脫逃,畏罪而死,咸豐皇帝也沒有什麼好臉色,也就並未給他追封什麼稱號。而作為父親的他這樣的所作所為,也讓慈禧深感自卑難以啟齒,所以也就不大願意在旁人面前提起父親。

但是隨著慈禧的地位越來越高,又因為她為咸豐生下唯一的兒子,慈禧幾乎成為這個國家最尊貴的女人。就這樣事情迎來了轉機,慈禧也就開始動起了為父親洗脫罪名的心思。

咸豐皇帝去世後,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登上皇位,慈禧也就正式開始了自己垂簾聽政的生涯。手裡握著權力的慈禧,便很快乾了一件事,追封自己的父親葉赫那拉惠徵為三等承恩公。而承恩公正是皇后太后的父親所得到的爵位,給皇帝的外祖父封一個爵位,這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吧。而且爵位前面的這個三等,更是體現了慈禧的聰明之處。一個戰場上的逃兵獲得爵位本就不是什麼光彩的事,而三等便讓這件事情低調下來,不至於引起眾怒。再加上此時慈禧才剛剛掌權,總得為自己的名聲做點打算吧,就連太后封自己的父親都只是三等,便會讓人們覺得慈禧是一個高風亮節之人。更何況此時惠徵都已經死去多年,再大的爵位都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還不如在其他方面補償自己的家族。所以慈禧就更不願意提到她的父親了,越是不為人知,對自己和對自己的家族絕對有好處。

所以說啊,在處理自己父親這件事情上,慈禧其實做得很高明瞭。雖然咸豐皇帝沒有給封號,但是她通過自己的努力,給了父親最尊貴的稱號之一。而且惠徵的死,也在某一方面刺激到了慈禧,只有手上掌握了權力,才能讓親近之人得到優勢。而且她在事後的不動聲色,不鬧不宣揚,在低調之中才能掌控局勢。


暴走歷史短視頻


慈禧太后的父親是葉赫那拉惠徵,是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沒有熬到女兒飛黃騰達的那一天,所以自然在歷史上寂寂無名了。

1852年,17歲的慈禧太后被選為咸豐皇帝的貴人,被稱為蘭貴人。1853年,在前線抗擊太平天國時帶錢跑路,從而被撤職查辦,就這麼死在了鎮江。

而這個時候的慈禧太后,還只是蘭貴人,手裡沒權又沒勢,如何能夠幫助父親挽回聲譽呢?再說,當時咸豐皇帝對慈禧是真的沒有想象中那麼喜愛,不會為了慈禧破例的。

01葉赫那拉惠徵自己犯了錯,慈禧不願提起他很正常。

慈禧太后的父親葉赫那拉惠徵,因為是八旗子弟,所以國家管吃管喝,甚至還管給你一份差事做做,當時的惠徵便是吏部的筆帖式,也就是八品的秘書。

  1. 漫長的秘書生涯並沒有任何改變命運的跡象,惠徵花了20年的時間,終於穩穩地堅守住了一等筆帖式的職位,從而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待見,成為了四品的道臺。
  2. 這一飛躍使得惠徵看到了前途的光明,這一年的惠徵只不過才45歲,下放到地方上,那可是地方大員了,同年轉任山西歸綏道。
  3. 其實這個時候的惠徵就是管管地方上的關稅、驛站事務,最多也有蒙古方面的事情。雖然仕途上權力一般般,但是這卻是一個緊要的位置。
  4. 惠徵在任時,和上司的關係不錯,所以山西巡撫在道光面前表彰了惠徵。
    此後惠徵也就更加得到高層的認可,尤其是到了咸豐2年2月的時候,惠徵調任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手底下管著28個縣的財政,可以說是一個肥的流油的差事。

當然咸豐2年2月,同時還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慈禧太后入宮了,成為了咸豐皇帝的蘭貴人。這兩者之間應該是有關聯的,憑藉慈禧進宮,惠徵得到了肥缺,這說得通。

可惜此刻太平軍已經如火如荼,江南大片土地都淪為了太平軍的地盤。惠徵在安徽的時候,太平軍揮軍攻打安徽。

甲子,賊陷九江,陸建瀛退守江寧。賽尚阿論斬,革其子崇綺等官職。丁卯,命工部左侍郎呂賢基回安徽辦防,加周天爵侍郎銜,會辦防務。壬申,陸建瀛褫職逮問,以祥厚為欽差大臣。癸酉,以山西、陝西、四川三省紳民捐輸軍饟,加鄉試中額、生員學額。甲戌,賊陷安慶,蔣文慶死之,命周天爵署安徽巡撫。予江西陣亡總兵恩長世職。---《清史稿》

咸豐3年正月,太平軍打下了安慶,安徽巡撫蔣文慶被殺,死傷一片,安徽藩庫也被太平軍洗劫。這個時候惠徵做了什麼呢?他帶著1萬兩銀子,逃到了南京。

南京城不放他進去,結果惠徵只能帶著錢逃亡到鎮江。這件事使得惠徵的仕途戛然而止。咸豐帝正打算重用惠徵,可惜惠徵自己不爭氣。犯了如此大錯,惠徵也沒臉面回去,隔了一年就病死在了鎮江。

02同治皇帝登基後,慈禧追封其父為三等承恩公。

慈禧是1852年進宮的,惠徵則是在1853年病逝的。惠徵病逝的時候,慈禧太后什麼權力都沒有,甚至為父親洗脫罪名的資格也沒有。

父親的死,對慈禧來說,可能打擊比較大,讓她明白了,只有手裡有了權力,才能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1. 咸豐皇帝比較好色,一輩子寵幸了數不清的女人,把自己的身體也給搞垮了。治理國家沒什麼能力,只能躲在溫柔鄉里尋找慰藉。
  2. 粗略統計,咸豐皇帝的後宮妃嬪有名號的就有18個之多,這都是常在及以上的女人。此外還有一些沒名號的,可就更多了。
  3. 慈禧太后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個,就算有些姿色,可是那麼多好看的姑娘,咸豐皇帝為何要獨寵你呢?

慈禧太后給了咸豐皇帝一個理由,因為她在1856年,為咸豐皇帝生了他唯一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

咸豐皇帝去世以後,同治皇帝於1861年上臺。這一回慈禧真正擁有了權力,所以她追封自己的父親葉赫那拉惠徵為三等承恩公。

同治三年,將軍都興阿以崇綺諳兵事,奏自隨,兵部疏留。是歲成一甲一名進士,立國二百數十年,滿、蒙人試漢文獲授修撰者,止崇綺一人,士論榮之。九年,遷侍講,出典河南鄉試,充日講起居注官。十一年,詔冊其女為皇后,錫三等承恩公。歷遷內閣學士,戶部、吏部侍郎。---《清史稿》

承恩公一般指的是皇后、皇太后的父親所得到的爵位,在清朝非皇室子孫的臣子,最高等級的爵位就是公,其次是侯伯子男。曾國藩對抗太平軍那麼久,也就只得了個一等毅勇侯。可逃跑的惠徵,因為是慈禧的父親,就被封為公爵,已經相當不錯了。

03慈禧是聰明人,她可不想背後說閒話的人太多。

追封惠徵的時候,是1862年,也就是同治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這相當於是給了皇帝一個面子,封他的外公為公爵,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是三等這顯眼的等級,未免讓人覺得,是不是檔次太低了呢?這就是慈禧的高明之處,她要的就是三等這兩個字。

  1. 首先,慈禧的父親惠徵,那是在戰場上逃跑的逃兵,深受國恩卻做了這種事情,被撤職是應該的,根本不值得褒獎。
  2. 其次,慈禧當時剛剛上臺,一邊解決了肅順等顧命八大臣的威脅,一邊還要照顧慈安太后的情緒,所以她做事不能太出格。
  3. 再者,惠徵已經死掉了,封多大的官都沒用,倒不如封個三等,而不是一等,讓活著的人都覺得慈禧是一個高風亮節懂得進退的人。

有時候死人比活人更加好用,惠徵的爵位完全沒什麼用處,為什麼要封那麼高呢?只要慈禧自己飛黃騰達了,家裡的弟弟妹妹們可能會沒有好結果嗎?

九月丙戌朔,上母后皇太后徽號曰慈安,聖母皇太后徽號曰慈禧。辛卯,楊載福軍復池州。壬辰,捻匪竄汜水、鞏縣,官軍擊退之。召張亮基來京。金州地震。甲午,川軍剿平會理回匪。丁酉,允樂斌等奏,撒拉回匪降,撤回官軍。---《清史稿》

一個世襲的爵位,換不來葉赫那拉家族的騰飛。慈禧心裡有雄心壯志,她打算做的事情,是她們家族所不敢想的。走到太后這個階層以後,考慮事情的眼光和過去也自然是不一樣的了。慈禧此刻越是低調,越能夠掌控局勢。

總結:慈禧是個有能力的政治家,也是既得利益者。

清朝末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慈禧太后面對內憂外患,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成了一個喪權辱國的人。

可是我們能說慈禧沒有能力嗎?看看末代太后隆裕太后的樣子,就知道慈禧有沒有能力了。慈禧26歲的時候,就誅殺了顧命八大臣,從肅順等人手裡奪走了權力。

此後又將一同奪權的恭親王奕訢給貶謫回家,自己獨攬大權。掌權四十多年,慈禧對時局的把控的確有自己的一套。

只不過清末是洋人用大炮轟開國門的時候,慈禧就算再有政治頭腦,也無法阻擋這一事實。因為她只看得到國內的事情,卻看不到國外的變化。

可當時國內誰能夠看得到國外的變化呢?真的沒有。除非那些在外面走了一圈再回來的人,否則真的沒人能應付當時那個局面。


江湖小曉生


慈禧太后從來不提她的父親從何說起?同治元年,慈禧太后由懿貴妃變成了慈禧皇太后,作古多年的惠徵也水漲船高、被清王朝追授了三等承恩公爵位。這一切都是公開進行的並昭告天下了,又怎麼能說慈禧太后從來不提她的父親呢?

清文宗為何不給已故的惠徵封號

提問者所謂的這個封號,大概其是指爵位吧。歷史惠徵是慈禧太后的父親、清文宗咸豐帝的岳父之一,為何去世後清文宗沒有給惠徵任何爵位呢?

  • 沒有先例

清王朝從來只有給皇后和皇貴妃的父親封爵,通常情況下這種恩典是不惠其他澤妃嬪的。惠徵死於咸豐三年,彼時慈禧太后剛剛入宮一年,位份只是蘭貴人,連嬪都不是!咸豐四年二月,慈禧太后才由蘭貴人晉封懿嬪。換言之,彼時慈禧太后的位份其實非常低,幾乎是八旗秀女入宮之後的最低起步點,常在、答應通常是為包衣出身的宮女被皇帝臨幸後準備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咸豐帝給惠徵追封爵位,於理不合!更何況,咸豐帝一生對慈禧太后說實在的也就那麼回事,遠沒有對慈安太后那麼寵愛!又怎麼可能為慈禧太后破這個例呢?

  • 惠徵有汙點

咸豐二年,惠徵出任安徽寧池太廣道,分管三府一州的道員,雖然只是正四品,但權力也還算是挺大的了。這其中很可能還是有照顧的成分,畢竟同年惠徵成了咸豐帝的岳父之一。可惠徵卻是和不爭氣的主兒!咸豐三年,太平軍進攻安徽,惠徵作為分管三府一州的道員,不僅沒有想著如何“剿滅發亂”,反倒是帶著黑公家的萬把將銀子、逃到了江蘇鎮江……事後,咸豐帝火冒三丈,作為自己的岳父之一,惠徵居然帶頭逃命!盛怒之下,咸豐帝下令革去了惠徵的正四品道員之職。或許咸豐帝多少還是照顧了慈禧太后面子的,否則這種罪責,殺頭也足夠了!不久之後,惠徵便死在了鎮江。試問,這樣一個大背景,咸豐帝又怎麼可能給惠徵追封爵位?不殺他就已經是給了天大的面子了。

由此可見,惠徵這個人恐怕也沒有什麼太強的能力,至少比他的女兒慈禧太后差得太遠!後來慈禧太后掌權,一直沒有重用自己的弟弟桂祥,很可能也是因為桂祥和父親惠徵差不多,都不是幹大事的料!也未見得就真的是什麼為了所謂防止“外戚弄權”。

慈禧太后為何不太提及自己的父親

前面說到了,惠徵是因為棄職逃往比姑爺咸豐帝革職,最後死在了江蘇鎮江。這是一段相當不光彩的歷史,慈禧太后不願意去提及也就沒什麼了奇怪的了。提什麼?難道提老爺子當初逃命逃對了?再者,惠徵的一生也的確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靠著旗人身份、由筆帖式出仕,一步步熬資格熬到了正四品的道員,任內政績乏善可陳……慈禧太后又有什麼可提的呢?倒不如低調處理,省得給自己臉上抹黑!

綜上所述,不是慈禧太后不願意經常提自己的父親惠徵,而是因為惠徵真心沒有什麼東西值得慈禧太后經常去提的!加之那段歷史汙點,慈禧太后自然不願去挖這個“爛瘡”……當然,從來不提也言過其實了,畢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同治元年慈禧太后依然還是以兒子清穆宗同治帝的名義將已故的惠徵追封為了三等承恩公,只是低調處理,沒有去可以強調惠徵的“光輝史”罷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慈禧的父親是平常人,不是有名氣的大人物。慈禧不是咸豐皇帝最愛的老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