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皇叔說水滸:相遇,可不一定是緣分(19)


劉皇叔說水滸:相遇,可不一定是緣分(19)

梁山三代領導人的使命感探究

千人眼裡有千般水滸,萬人眼裡有萬種梁山。

但王倫其實是被黑的最慘的那一個,沒有之一,而是唯一。

但我們如果仔細分析下三代領導人的自身使命,就能理解王倫,也就能發現,其實,我們都錯怪了王倫,也錯怪了宋江。

王倫的使命:強盜。

晁蓋的使命:亡命。

宋江的使命:洗白。

所以他們都為自己的使命而奮鬥著。

王倫只安心做一個小強盜,佔據著梁山這塊風水寶地是做強盜的終極夢想,出去可以搶劫,回來可以躲避,山裡有地,林間有獸,水裡有魚。所以王倫不需要很強大的團隊班子,他不想做拋頭顱灑熱血的事情,搞得定的就下手,搞不定就回家,有酒喝酒,有肉吃肉,什麼都沒搶到,自己打魚摸蝦張網捕鳥還可以種地養豬。所以林沖來梁山的時候,其實也就是王倫的小強盜的田園夢面臨著破滅的時候。王倫對於強大破壞力的同夥帶有天然的排斥性。

但王倫明顯沒有得到其他夥伴的支持,特別是諜報工作負責人王貴。王貴因為一直在外圍做情報工作,自然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所以王貴對於每一個來梁山的人都抱有歡迎的姿態。這就是王倫的悲哀了。只最得力的團隊負責人都不認可自己的強盜田園夢。

晁蓋團隊則是為了亡命,梁山水泊就是個亡命的天然寶地。是的,哪裡會有這樣好的地方呢?進可攻退可守,對於這夥犯下滔天大罪的人來說,來了,就不會再走了。他們其實也不需要其他人的加入,他們也不想做很大,大家本來就是想找個地方躲起來活命而已,幹嘛要很多人糾纏在一起轟轟烈烈?

晁蓋他們使命感與王倫使命感產生了碰撞,但這並不是難以溝通的,晁蓋也一直強調說,王首領,我們是亡命來的,請給個機會,我們願意做小弟。姿態放的足夠低。但王倫會錯了意。他以為接收還是拒絕,都在於自己。他忽略了對方的處境。出去,就是死無葬身之地。所以,人家相對王倫那麼大的暴力團伙都把身段放那麼低,你還不領情,你就是官府一樣的要他們去死。既然你要我死,那麼只好大家拼了罷,贏家通吃。

晁蓋的下崗,有很大部分人是不能接受的,那部分只想做個強盜安身立命,而不想洗白自身的人比如武松魯智深等,洗白罪名甚至是可恥的,他們在殺人後寫上“人就是我XXX殺的,千萬別搞錯了哦”。梁山是他們亡命的地方,給他們一個庇護。若梁山沒有了,大家就去找另外一個梁山就是了,有什麼了不起。至於大家合夥,則只是人多了,活命的機會就更大了,而且生活相對也有保障些。

宋江的使命是為了洗白自身(包括其他弟兄)的罪名。他的心裡還保留著濃烈的家國情懷,很多人罵宋江是個投降派,卻沒有站在宋江的角度看問題。宋江的心裡面,我是一個做錯事的孩子,所以我要迷途知返,獲得家長的認可,我有錯嗎?

宋江多次流淚因為自己的招安思維不被大家理解和接受。他的本意,我們弟兄們都是做了錯事的孩子,我們難道不該迷途知返麼?我們為什麼做了錯事就要在錯誤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回家認個錯獲得諒解,繼續為國家做貢獻做個乖寶寶不好麼?

宋江與武松們的思維明顯不在一條線上。武松們心裡的那個家,早就拋棄了自己,自己為什麼還要認它!破罐子破摔,過一天就多賺一天。雞同鴨講,就是宋江在梁山的處境。

宋江選擇梁山作為自己的洗白的工具,是正確的,因為他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只有在梁山,才能做大做強,獲得認可和尊重,才有機會洗白。若去其他的地方,地理位置沒有這麼好,可能適得其反,沒有被認可,只有被絞殺,這可不是宋江想要的結局。

王倫、晁蓋、宋江,其實他們都沒有錯。他們只是不該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