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坦然與不坦然


生命中的坦然與不坦然


坦然是個很好的詞彙,它是指心裡乾淨、無怨無悔、心裡清白、不齷齪、不骯髒,對得起任何人;該盡力做到的都做到了,做不到的是自己的能力問題……所以,內心坦然,吃飯香、睡覺甜,每一天都過得很滋潤很舒服……

不坦然是指:不自在、不舒服、糾結、困惑、煩躁、消沉、不安、悲痛……等不良的情緒。

回首往事,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坦然與不坦然就像一對孿生兄弟,他們相隨相伴,若即若離,有時密不可分,有時先後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第一個階段:由不坦然到坦然

除了神通外,人在十三四歲之前都是“小屁孩”,從上初中開始的第一印象就是人是有差距的,也是分層次的。那些學習好的同學會受到老師的青睞同學的好感,而那些差生不可避免地受到老師的冷眼和同學的冷漠,此時,人們就開啟了不淡定的情懷,為了讓這種不坦然迅速轉化成坦然,除了玩命地學習,把學習成績搞上去,幾乎沒有其他捷徑可走。當你的成績趕上去之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你內心是坦然的,也是很幸福的,這是人們第一次品嚐到淡定與幸福的涵義。令人遺憾的是:總有少數同學在整個初中階段都是處於不坦然的狀態,因為他的成績始終在後面,那種悲催的狀態就可想而知了,除非很麻木的人,沒有這種感覺。

第二個階段:從坦然到不坦然;再從不坦然到坦然或還是不坦然

學生到了高中進了重點班就會突然發現:身邊都是些很厲害的角色,所以,都不坦然了。有的通過努力把成績提上去了,這就淡定了;還有的沒有把成績提上去,結果高考成績很爛,所以,有的高中三年由不坦然到了坦然;還有的高中三年由不坦然轉化成了更不坦然。

第三個階段:有的不坦然;而有的坦然

到了大學階段就兩個目標:考研與談戀愛。大學四年有的既考上研究生了,也找到對象了,這叫雙向坦然;有的只抓住了一項就是單項淡定;還有的兩頭都沒有抓住,結果出現了雙不坦然。


生命中的坦然與不坦然


第四個階段:由坦然到不坦然;再由不坦然到新的不坦然或坦然。

進入社會,在工作階段才是真正亮本事的階段。剛參加工作時都很坦然,但經過幾年或十幾年的奮鬥之後,多數人由淡定變成了不坦然,因為工作沒有起色,也沒有當上芝麻大的小官,與同齡人一比較,這就不坦然了。

還有少部分人參加工作後,由坦然變得更加坦然了,因為要麼他成了單位的“香餑餑”----技術權威或業務權威;要麼當官發財了。

第五個階段:由坦然變得更加坦然;或者由坦然變得更不坦然了。

由坦然變得不坦然的有下列人員:

人到了退休年齡,本該享清福了,但身體卻得了重病,垮了;

人該休息的時候了,但孩子一點不爭氣,賺的還不如花得多,入不敷出,捉襟見肘,日子過得很緊吧,當老人的能不管嗎?拿錢!拿錢還不行,無奈再找份工作,繼續為兒女當牛做馬;

人該清心了,但是受不住外界的誘惑,弄出了感情糾紛……

從單位上退下來,應該更安全了,但有的卻自找危險,終於買了車,沒事就開著車去兜風,結果眼神不好,反映遲鈍與大貨車來了個親密的“接吻”……

老了,就應該安穩地躲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喜歡在年輕人面前“露個臉”,因管別人的家務弄得裡外不是人的大有人在;也有討人厭煩、自討沒趣的……


生命中的坦然與不坦然


由坦然變得更坦然的人員:

人奮鬥一輩子,不管有沒有成績,到老了之後先看他有沒有重大的過失以及他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如何。所以,那些活明白的人都遠離了社會,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過上了有規律的晚年幸福的生活,這叫從坦然到更坦然。

坦然與不坦然本來是自己的事情,但外界也會對某個人用坦然二字來衡量他。比如:有的人自己很坦然,自我感覺良好,但社會上的人對他卻很不坦然,指手畫腳,多虧了他眼瞎耳聾,裝作什麼沒看見,什麼都沒聽見,這是明智的選擇;還有的人自己內心很不坦然,因為做了虧心事,心裡好像總是揣著個小兔子,沒事的時候就讓這隻小兔子出來蹦躂幾下,攪得心神不寧,六神無主,七上八下……但在外人面前裝得簡直就是十分完美無缺的正人君子,別人認為他很坦然。

坦然與不坦然都是正常的,對有追求的人,也是在不斷地轉化著他們。人們都在不斷地追求坦然,為了“坦然”二字,人們會不惜代價努力奮鬥;為了坦然也會做出更大的犧牲與奉獻;為了坦然,人們內心中必須充滿了愛。因此,從另一個角度講,“不坦然”才是驅動人前進的動力和源頭……

坦然產生於這句話:“俗人求全,聖人求缺”,俗人之所以不坦然的時候多,就是因為俗人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完美,但又做不到,既然做不到,那就必然不坦然了。

而聖人則求缺,所有的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他們在任何不同的階段,都有一個重點,只要完成了,他就淡定了。他們從不考慮細枝末節的不完美,所以,偉人多數情況下都是很坦然的,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才不坦然。

有些事情,當我們無力改變時,我們不得不選擇坦然笑對,這是最明智的選擇……

不倒翁 2020,3,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